您的位置:首頁/會員原創/小說

“仁醫”海門薇

來源:作者:黃信眾時間:2018-11-08熱度:0

仁醫海門薇

一、

1924年的一月一天,一艘“鼠船”在閩江中游一條支流梅溪逆流而上,船上坐著一位高鼻深目,容貌清秀的白人女子。她就是受美國“美以美”教會委派,來中國做傳教醫療服務的露絲·V·海門薇醫生。在此之前,她已經坐了幾天幾夜的客輪,從閩江口省會福州到這個山區小縣的縣城。今天一大早,她還要再坐一天木舟去更貧窮落后的鄉村——六都,那里的一家教會醫院急需一位醫生來繼承即將回國院長。

如果說在閩江上行走的客輪還是蒸汽時代,那現在乘坐的木舟則讓海門薇感到時光倒退了一百年,回到了工業革命以前的英國。眼前這一切,在三年前還沒接觸到教堂演說的瑪麗·史東女士前,無論怎樣她也不會把自己與這里的任何一樣聯想起任何關系。

三年前,當時的海門薇還在埃夫脫醫學院讀書。這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在讀書累的時候到學校旁邊的教堂周邊去散步。走近教堂時,海門薇聽見里面做布道不是以前的神父,而是一位女士的聲音,平靜中帶著幾分憂傷的語調。那位女士說,在她的祖國,太平洋對面的中國,有著四萬萬的同胞,其中絕大多數都生活中貧困落后的鄉村,那里的人們缺乏最基本的醫療條件,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嬰兒剛一出生就死掉,同時為年輕的產婦接生的產婆在衛生狀況極差的條件下,在用最古老的方法接生,常常因為無知而使得產婦受到感染。

海門薇坐在下面靜靜地聽,眼前這位叫瑪麗·史東的女士,從她懇切而焦慮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那里的身體殘障的人,常常挨餓只能靠著乞討度日,一些瘋子被關在黑屋子里,甚至被家人殺掉,還有些病患由于貧窮而耽誤的最佳治療時間,只好一天天拖延著,躺在床上等死。她心里想,那里才是真正需要我的地方,海門薇,你應該到中國去,做個無私無畏的志愿者。

第二年,海門薇畢業了,在費城實習時認識另一位華人同學。當時,在她眼里的東方人面孔幾乎是一樣的。而巧的是,這位姓黃的同學,也正是受瑪麗·史東女士贊助來美國學醫的。

海門薇說,“黃,你們國家這么需要醫療服務,我也有意愿去做個志愿者。”

黃同學說,“太好了,露絲,紐約一家傳教會正要招募醫生去中國,不過,這一去就要五年。”

海門薇說,“五年不算長,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一直留在那邊。”

黃同學激動地握著海門薇的手說,“需要,太需要了,我給你傳教會的地址吧,上帝保佑,你能如愿成行。”

在紐約經過一番周折,最終是“美以美”教會接受了海門薇的申請,派遣她去中國福建,到一個山區接替一位即將退休傳教會醫院院長的位置。

“鼠船”外面傳來一陣喧嘩聲,木舟慢慢地停了下來。海門薇從三年前的遐思中,回到了眼前的情景。只見溪面上停泊著十余艘大大小小的木舟,溪流被擋在一道瀑布前。瀑布并不高,大約只是三英尺高的激流,但由于幾塊巨石擋著,船只不能順利上行。木舟上的船工將船靠岸,大家互相對答著在說什么,在海門薇聽起來像唱歌一樣拖著長長的聲調。

與海門薇同行的是一位叫瑪麗·卡爾頓的女子,她是那家教會醫院,六都善牧醫院院長卡爾頓的養女。她們還雇傭了一位當地的向導,一位叫莊清的中年漢子。

莊清通過瑪麗的翻譯告訴海門薇,“這里是二都,上行的船只要在這里聚集,大家合力將木舟推上瀑布激流。”

“二都?”

瑪麗說,“是的,我們昨天晚上住在縣城,那里是一都。我們將全縣分成鄉村分成十幾個都,它們的順序據說是按照一位本縣的狀元回鄉省親是行走的路途而命名的。”

“狀元?”

“狀元就是那一年全國選拔優秀人才中,考試第一名,得到皇帝賞識的人。”瑪麗笑著說。

海門薇繼續她的疑惑,“走了大半天,才到二都,而我們要去的是六都,那豈不是要在走上好幾天?”

莊清說,“不能那樣算,當時他們走的是陸地上官道,我們是走水路,順序不一樣。”

“為什么我們不走官道,而要坐船呢?”海門薇追根究底地打聽。

莊清說,“官道通過的地方有許多土匪,不安全。”

海門薇明白土匪意味著什么,就好比海盜一樣。她有些擔憂,這以后五年的日子,可能都要生活在這治安狀況極差條件下。在來中國之前,她已經得知現在的整個國家被幾個軍閥頭目控制著,相互混戰,就像美國南北戰爭時的動蕩年代。

最后一艘木舟被推上激流瀑布時,船工們發出了一陣歡呼。海門薇重新坐回到船艙里,溪流兩岸的青山郁郁蔥蔥地長滿了各種雜木,一些不知名的山花正在火紅的綻放著,有鳥兒起起落落在林木將飛過,“啾啾”的鳥鳴聲響徹在山谷里。低頭看見清洌洌的溪水,水底的石頭清晰可見,還有魚兒穿行期間,她將手放入水中,感覺到一股冰涼的冷,讓人清醒。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是處在一個尚處于未受現代文明轉化,與離現代工商業還很遙遠的鄉村里。

相對于美國都市的工作生活,海門薇更喜歡這里緩慢的節奏。看著一個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船工,有的站在水里推,有的在船上用竹竿撐,還有人在岸上彎腰弓背用繩子牽拉。她有些感動,在國內那些與船工同齡的年輕人,正開著轎車呼嘯著穿行的現代化都市的街頭,他們對生活諸多不滿,他們酗酒、縱欲、吸毒,把自己弄得形容憔悴,完全不能與眼前的這些人相比。

溪流漸漸地平緩了,木舟行走的速度也快了許多。海門薇從船艙里伸出頭,開到一片較為開闊的小平原。溪流兩岸的青山變成了一塊塊農田,一些穿著藍色衣服的人在田間勞作,有的趕著耕牛,有的彎腰在水田里抓草,不時地傳來一聲聲長長的趕牛的吆喝聲。她聞到了一股帶著水汽的泥土味和禾苗的青草香味,遠遠地看見兩座似乎是黛藍色的山峰屹立著。

右手邊不遠處,有一個大木輪在轉動著,有節奏的發出沉悶的錘擊聲。瑪麗說,“那是水輪車,我們用來帶動石錐砸稻谷或甘蔗的。”

海門薇感嘆這里人們原始的生產方式,也佩服他們的生存智慧。

莊清指著左手邊一座山峰說,“那是柯洋山,山下的這一片就是六都,我們的醫院就快到了。再往前是三都、四都、五都和七都等,而柯洋山的另一邊是十一都和十二都。”

二、

木舟停靠的碼頭在一座石拱橋旁,橋頭長著一棵老榕樹,密密麻麻的氣根像胡須一樣下垂,繁茂的枝頭斜斜伸向水面。不遠處是一棵大樟樹,樹下站著一群人,一個穿著灰色西裝的白人婦女他們招手,另外一些人迎了上來。有的從莊清手上接過行李,有的伸出手拉海門薇上岸。

瑪麗一一介紹著,拉著海門薇手的這位穿白大褂的是鄭醫生,穿灰色西服是現在的院長卡爾頓,也是瑪麗和鄭醫生的養母。另外一些是人,有護士、教師、布道者和讀經女,提著行李的是傭人“火花塞”。

“火花塞?”海門薇一下子被這名字逗笑了。她抬頭看著河對岸高高的柯洋山,山下一座高高豎著十字架的白色教堂,四周散落著一座座古老的民房,正是傍晚時分,屋頂上炊煙裊裊,潺潺流水里山峰和榕樹的美麗倒影,還有眼前這一群樸實的人,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她心頭一熱,眼眶里竟然涌出淚花來。

晚飯后,卡爾頓院長領著海門薇在醫院里四處轉轉。醫院分成前后兩處,前院北面是花園,有紫羅蘭,月季,一棵橘子樹,兩棵桃樹,一叢芭蕉,還有一棵石榴樹,院墻外面就是小河。后院的西北角有一個中式房屋,顯得老舊和骯臟。卡爾頓院長介紹說,這里是男仆人和男病人住的地方。她們一起走上二層,這里要干凈些。

靠在二樓的欄桿上,卡爾頓望著黛藍色的遠山,感嘆道,“二十年了,終于把你等來了。”說著,又拉起海門薇的手,“這個簡陋的醫院的年齡和你一樣大,我已經老了,現在把它交給你。這里的人非常需要向你這樣有愛心的年輕人,孩子,你不會感到孤獨的,上帝與你同在。”

海門薇聽著卡爾頓的介紹,心里有了初步的規劃。她要在這里建一個相對功能齊全的鄉村醫院,它應該有個面向全體病人的公共廚房和衛生間,要有一個能夠容納三十人以上的病房。而眼前急需的是一間干凈的手術室和實驗室,這里還要有一個X光室。現在就來最基本的電力和照明都沒有,還缺乏暖氣和自來水。在來到這里之前,她做夢也沒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一個這么簡陋的醫院。

最讓她受不了的是這里的氣候。冬季的福建山區,比她老家新英格蘭還要寒冷。才來這里沒幾天,海門薇的手開始凍得發紫,手指、耳朵、腳趾都長出了凍瘡,又癢又痛。

不僅寒冷而且潮濕,衣服、被子、襪子很容易發霉,濕漉漉的天氣弄得她關節十分難受,連背部的脊柱都發痛。特別是到了晚上,一雙腳怎么也熱不起來,有時候半夜里做夢自己掉進了冰窟窿里,醒過來后再也難入眠了。

傭人“火花塞”的手里,整天都拎著一個火籠,里面燒著木炭。但海門薇不能,她每天一開始工作,就停不下手,似乎只要她愿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等她看病。而只要一忙起來,她就什么都忘了。

一個大清早,“火花塞”像往常一樣提著火籠來醫院做早飯。才到院門口,就看一個老頭子半靠半躺著坐在那里。

“嘿,老頭,你怎么回事,躺在這里做什么?”火花塞的嗓門又高又大,把老頭嚇了一跳。

“我走不動了,昨天半夜里,家里人把我從十一都抬過來。我要治不好,死在這里算了。”

火花塞高聲叫著,“呸!大清早的,死你個頭,要死回家死去。”

海門薇聽見外面的吵鬧聲,打開門把老頭攙扶著進了院子。老人的膝關節異常地腫脹,腿半曲半伸,根本動不了,稍微一碰便痛叫出聲來,把整個院子里的人都喊起來了。

這是一種無菌性關節發炎,而且關節內積液太多。這在海門薇看來是很普通的一種病癥,只要早期治療及時,完全不至于如此。老人告訴她,有和尚與算命都給他看過,喝了他們給的符水,全不管用,現在走路都困難,更下不了地干活,只能等死了。

海門薇用針管給他抽取了關節內的積液,打了消炎藥水,很快就好了。

剛把老頭安置在病房休息,正要去吃早飯,又進來一位村婦領著一個孩子。面黃肌瘦,瘦骨嶙峋的小孩頂著個大肚子,被他母親拖著往醫務室里走,孩子又哭又喊。海門薇顧不上吃早飯,馬上過來安頓這對母子。

原來,一年多來,孩子一直鬧肚子,母親按照偏方找來蟑螂屎給他吃。后來沒有蟑螂屎,便用老鼠屎來代替。病情沒有好轉,肚子卻越吃越大。

都什么年代了,居然還有這樣愚昧的人。海門薇聽著瑪麗翻譯過來的話,聞所未聞,毛孔都豎了起來。化驗出來的結果是體內有鉤蟲、蛔蟲等寄生蟲,開了一些藥。過些天,從孩子肚子里打出許多寄生蟲。母親領著那孩子來醫院時,肚子都癟了下去,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

海門薇接待過各種各樣的傷殘病患,最讓她同情的還是這里的婦女、兒童的生存狀況。

有一天,海門薇他們正在食堂吃午飯。門外徑直走進一位婦女,“火花塞”叫她九嬸,并且搬來一張凳子給她坐。那婦人坐下后,二話不說就開始解圍巾,她把纏在腰間臟得已經看不清顏色的布條一圈一圈地解開。醫生和護士們好奇的看著,只見她腰的一側有一個洞,洞里搭出來足足有三英尺長的腸子!那婦人松手時,腸子就垂到她的膝蓋上。好幾個護士掩著嘴離開飯桌,有一個竟然當場惡心地吐了。

婦人說,“六年了,我肚子難受得要命,有個土郎中給我熱敷。熱敷的地方,鼓起一個包,情況一直沒有好轉。這個鼓起的地方破了個洞,腸子就漏出來了一大截。”

海門薇非常同情她,卻一時沒有辦法為她治療,望著婦人滿懷期望的眼睛,她說,“秋天吧,那時候我們購買些設備,建立了手術室,就幫你開刀動手術。”

還有一次,一個裹著小腳的老婦人在她10歲的孫子攙扶下,走了三天三夜到六都善牧醫院。海門薇接待她時,老婦人的眼睛幾乎睜不開。鄭醫生對這種眼疾很熟悉,很快判斷出是沙眼,炎癥造成倒睫,刺激眼球,必須立刻動手術,否則會弄瞎眼睛,再也看不見東西。

這只是一個小手術,不到半天功夫,她們將老婦人的兩個下眼皮各切掉一條肉,縫合后外翻的眼睫毛接不再掃眼球了。老婦人能看見東西后,第一件事就是跪下磕頭,對她們感恩戴德。

而最讓海門薇難以接受的,是這里收養并虐待童養媳的陋習。有一天,一位婦人領著一個六歲的女童來到善牧醫院,女孩的陰部被嚴重割傷。海門薇氣憤得全身發抖,“是誰干的,這是犯罪啊!”

女人猖狂的應聲,“她是我的兒媳婦,是死是活全由我說了算。她不受管教,我就用剪刀來處罰。哼!”女人說話時,還把手指張開,比劃成剪刀的手勢。

女孩痛苦地躺在床上,全身抖抖索索,用驚恐的眼睛看著那女人。海門薇心都碎了,氣的說不出話來。為女孩縫合了傷口后,她與“火花塞”商量,叫來了小女孩的親身母親,給了她一些錢,讓她贖回孩子。

病人從全縣各地來,有些甚至是外縣的。他們有的坐滑桿,有的乘船,有的步行幾天幾夜,或者由親人背著來。每天都會看到一些人捂著肚子,或瘸著腿,呻吟著或忍著巨大的痛苦走進醫院,也會看到一些人送來鏡框或旗子,還有人拎著一筐水果、蔬菜,或用手帕包著幾個雞蛋來,這些人是來感謝海門薇他們的。

看著眼前這一切,海門薇覺得當初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有時,她會想起在塔夫脫醫學院旁教堂里認識的瑪麗·史東女士,還有在費城實習期間遇到的黃小姐,她們都是上帝派來告訴自己,讓自己有機會到這里來,為這些人服務。

三、

語言始終是海門薇繞不過去的一道難題。在這里,人們說著一種與官方語言完全不同地方話,有些詞匯的發音多達七個聲調,稍微不注意講話的語氣,就會讓對方誤會自己的意思。這對海門薇來說實在太難了,本來就會不多的幾個漢語詞匯,根本派不上用場。

醫院里平時可以溝通的就只有老卡爾頓,還有瑪麗和鄭醫生,有時候大家都忙起來,就顧不上說話了。離這里十余里的地方有個毓真女子學校,那里倒是有說英語的傳教士老師,但平時都很少往來。通往福州的交通閉塞,能看到最新的英文報紙,也是二周以前的。沒有收音機,除了她帶來的留聲機有限的幾張唱片外,就沒有別的音樂了。

這一切讓初來乍到的海門薇感到仿佛被關了禁閉,她有些想家了,想念在太平洋彼岸遙遠的家人。

但這并沒有影響她對當地風俗民情的興趣。過了最初的一個月,中國農歷的新年就要到了。這是一個家人團圓的日子,一些在外地經商或求學的人也會趕回家來團聚。這也是當地人祭祀祖先,慶祝豐收和操辦喜事的日子。這些日子里,人們的臉上總是堆滿了笑意,互相拱手作揖,說一些吉祥的話。街上的商品也多了一些,人們把一年里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這些過年用的“年貨”。這讓海門薇想起故鄉新英格蘭鄉下過圣誕節時的情形,人們似乎要在這段時間里把整年的吉祥話都說完,把好吃的東西全都拿出來招待親友。

醫院卻比以前冷清了許多,一些住院治療的人即使病情并沒有多大好轉,也要回家過年。女傭“火花塞”說,沒有人希望在醫院里過年,這樣的人一整年都不會有好運。瑪麗還補充說,當地的習俗里死在外頭的人,是不能在廳堂里操辦喪事的,人們把它稱作“半路死”,是咒罵人話里最惡毒的。

到了除夕前的一天,醫院里除了老卡爾頓、瑪麗和鄭醫生,其他人都走了。連病房也是空蕩蕩的,包括“火花塞”在內的護士、傭工都回家了。空氣彌漫著一種濃濃的年味,不時會聽到一連串的鞭炮聲。醫院的大門口也像當地人一樣,掛上兩只大紅燈籠,貼了一副紅色的春聯。

除夕之夜,海門薇應“火花塞”的邀請,去他們家吃了一頓很豐盛的年夜飯。按照當地的習俗,海門薇給他們家的每個孩子送了一個紅包。“壓歲錢”,這是海門薇在六都學到的第一句本地方言。

過了春節的,醫院里的人漸漸地多了。但有些家在外地的護士和傭工,還是要等到下一個節日過完才來。這個節日便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還沒到,當地的人們開始“游神”了。他們把寺廟或祠堂里的神明塑像,用轎子抬著,走街串巷地游走。有的人戴著面具扮演著戲劇里的人物,有的人踩著高蹺,還有一些人吹吹打打著各種樂器,后面跟著一大隊人馬。如果在路上遇到另一支“游神”的隊伍,那就更熱鬧了,互相起勁的敲鑼打鼓,十分喜慶。

“元宵節”這天的晚上,鄭醫生、瑪麗帶著海門薇一同去參觀毓真女子學校旁的一家祠堂。這里的人們把自己的已故祖先牌位供奉在家里,而把家族里共同的祖先牌位供奉在宗祠里。到“元宵節”這一天,全村屬于這個祠堂的每戶人家,都把家里預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在祠堂里。

海門薇她們到祠堂的時候,已經簇擁了許許多多的人,孩子們在人堆里穿來穿去,年齡更小的孩子則騎在大人的脖子上,婦女們則是忙著擺放供品。只見里面擺滿里宰殺好的山羊或鴨子,過年用的年糕,還有好幾個碩大的豬頭。院子里面堆放不下,供品就一層一層的摞起來,有的像祠堂柱子一樣高。在一位年紀大的男人主持下,各家各戶分別來祭拜他們共同的祖先。

瑪麗介紹說,這里是黃姓家族的宗祠,是全縣最大的一個祠堂。他們的祖先是一千多年前從北方遷徙來的,在這里生養六個男孩。男孩的父親為了讓他們兄弟和睦相處,留下一個祖訓,“六葉同開一樣青,莫因微利便相爭,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瑪麗指著祠堂大廳上一個匾額說,“所以,這個祠堂稱作“六葉祠”。”鄭醫生則用手指著遠處說,“這附近還有一個二百多年的老房子,是這里黃氏家族第三十四代子孫建的,現在那里住著他們黃氏的三百多人。”

“一千多年?六個孩子?二百年多年的老房子?三百多人生活在一起?”海門薇聽著這些匪夷所思的數字,豎起耳朵,瞪大眼睛,驚訝得嘴都合不上了。同時,她也被這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傳承所折服。傳教會里神父、牧師們經常說要把傳教當作第一要務,可她覺得更應該尊重在這里生活了幾千年人們自己的信仰,他們勤勞、善良,有著自己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在這些方面一點都不遜色于信仰上帝的人們。自己更應該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提供醫療方面的服務,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而不是急于去轉變他們的信仰,把這些善良的人歸化入教。

晚上,海門薇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至于宗教,我認為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服務,這才是根本。而如果說還有其它更多的東西的話,那就是對人的信任,對人的巨大能力和了不起的潛力的信任。我盼望著某種神秘的東西,它能把這種對人的信任,這種理想的人與人的關系整合起來。”

四、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有讓海門薇來這里后感到最舒適的氣侯。

5月初,傳教會為海門薇從福州派了一位熟悉福州方言的老師來閩清。老師姓吳,其實只是一位十七歲有些靦腆的年輕人。剛來時的時候,不適應在閩清山區的氣候,有許多抱怨。但逐漸地安定了下來,海門薇從他那里學到了不少福州方言,也學到了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比如,中國人把全年分成二十四節氣,讓她感興趣的是這些節氣是跟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并且很能夠體現氣候的特點。在閩清這里,氣候要比節氣上體現的特征略微延遲一些。閩清的秋天并不是在立秋節氣就開始,而是要到中秋節之后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而這大約是在陽歷10月之后。

中秋前后,這里的人們開始收割一部分稻谷,這是一年中只種植一季稻子,而另一部分雙季稻中的晚稻則要更遲一些。許多果樹也都是這個時候成熟,石榴、龍眼、柿子,還有板栗和橄欖等,空氣中都彌漫著甜蜜的香味。醫院后花園的芭蕉也成熟了,本來是一大串黃燦燦芭蕉,由于沒有及時采摘被松鼠偷吃的只剩下光禿禿的梗了。

海門薇喜歡在晚飯后,與瑪麗一起到四周的鄉村道路上散步。稻田里有還在摸黑勞作的農人們,他們把一天收割好稻子在一個方形的木框里摔打,把去了谷子的稻草捆成一束一束地摞在一起。這讓她想起在新英格蘭的鄉間,人們也是同樣處理玉米桿子。一些孩子跟在大人們后面拾稻穗,稻田里還搖搖擺擺地走著一群鴨,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覓食。

在白天,太陽高曬的時候,婦女們把稻谷晾曬出來。曬好的谷子裝在麻袋里,挑到附近的水錐廠房去舂成米。秋收后空曠的田野上,孩子們在奔跑著放風箏。大人、孩子們一個個開心滿足的樣子也感染了海門薇,讓她的心情也快樂起來。

這一年十月,在海門薇的主持下,醫院修建手術室,訂購了一批手術器械。在后院的西北角,他們把原先那座老舊的中式房屋進行改造,修建了實驗室、手術室還有化驗室,雖然簡陋一些,但總還是可以應付日常所需的。擴建一間病房,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病人。

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基礎的醫學知識,海門薇還訓練了幾個十五六歲孩子。其中,史蒂芬,這位卡爾頓醫生收養的16歲的小伙子,是幾個人中學得最快的一個。海門薇教他做瘧原蟲的血涂片,辨別瘧原蟲的各種類型。

“斯蒂芬,這需要抽取一部分不同人的血液做樣本,你去找護士們幫忙吧。”

“可是,護士姐姐都不愿意讓我抽血,我這幾天把她們都得罪光了。”斯蒂芬有些不好意思再去找她們了。

“是你抽血時弄痛了她們吧,這樣吧,來抽我的血。”海門薇說著擼起了袖子,自己用一根橡皮筋把胳膊綁上,握了一下拳頭,手臂上很快出現了一根動脈。

斯蒂芬不僅會做血涂片,還學會了在顯微鏡下鑒別蛔蟲、蟯蟲和蛔蟲的卵。

為了讓斯蒂芬更系統地學到醫學知識,海門薇還為他寫了一個簡明的教材,講一些培養牛痘、抗毒素和各種細菌常識等。

十月下旬,手術室終于修建好了,訂購的醫療器械也剛好到了。這一天,有位叫三嬸的婦女步行20多里,從七都來到善牧醫院。到醫院門口時,三嬸幾乎是扶著墻根走進來的,她實在太虛弱了。

“醫生,救救我吧,”三嬸說,“我除了一點米湯,別的什么都吃不下,這樣已經三個月了。”說著,三嬸將頭扭到一邊,脖子上一個巨大的腫瘤呈現出來。

三嬸繼續說,“脖子上這個東西越長越大,什么都咽不下,睡覺也沒辦法躺著,只好趴在桌子上,好慘啊,醫生。”

海門薇想為三嬸動手術,切除那個巨大的腫瘤。但卡爾頓和鄭醫生都持反對意見,鄭醫生說,這是善牧醫院有史以來的第一例外科手術。而這個腫瘤長得位置連著脖頸上大動脈,手術的風險很大,一旦失敗,你以后就不能再做了。

卡爾頓院長也不愿意在她即將離職前,因為一個失敗的外科手術而丟了二十多年的好名聲。她要海門薇慎重一些,是否等條件更成熟后再來做這個手術,畢竟是在脖子的要害部位,稍微出點差錯都是性命關天的事。

三嬸看見院長和鄭醫生為難的臉色,用幾乎要哭出來的聲音哀求:“可憐可憐我吧,我家里還有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她不能沒有娘,我死了,他也活不了了。”

海門薇理解老卡爾頓的心情,在以前她一直到聽從院長的意見。但看著三嬸充滿期待的目光,她又詳細地檢查了一遍。海門薇對院長說:“我覺得我還是應該試一試,如果鄭醫生能幫助我的話。”

1924年十一月的一天,在六都善牧醫院簡易的手術室里。全體醫護人員都站在手術臺周圍,擔心地看著眼前就要發生的事。在鄭醫生的幫助下,海門薇切開了皮膚,三嬸的脖子上露出巨大的甲狀腺,她先將腫瘤周邊的大血管結扎起來,再切除大部分的腺體。腺體非常大,下緣已經超過了鎖骨。在試了幾次后,終于成功了。

病人活著推出手術室時,所有的護士都高興的鼓起掌來。他們成功地實施閩清縣第一例的外科手術。

春天里來詢問她們的九嬸,一直惦記著海門薇答應的秋天時為她開刀的事。在聽說了三嬸的事后,就找上門來。九嬸說,既然三嬸脖子上的瘤子都可以摘下來,那我肚子里的腸子應該不成問題吧,幫我修理、修理,把它放到它應該呆的地方。

有了上一次成功的手術,醫生和護士們對海門薇更有信心了。在鄭醫生她們的協助下,海門薇對九嬸實行了麻醉,切除了體外的一大截腸子,還打開腹腔,切除里面壞死的一部分,重新縫合。這樣,九嬸露在身體外面那一大截腸子,終于去了它該去的地方了。

手術后,為防止腸梗阻和黏連,九嬸需要住院一段時間。可是,她丈夫九叔說,我們找算命先生測過,手術后三天之內不出院就要死在外頭。

海門薇認為,這時候九嬸的身體還很虛弱,不應該出院。但她又想起瑪麗曾經告訴過她,這里的人們很相信算命先生說的那一套。而且,一個人如果死在外頭,那是很難堪的事,連喪事都不能在家里操辦。于是,她吩咐九叔一家人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后,讓他們出院,心里還不斷為她祈禱。

三天后,九叔家人又把她送了回來。海門薇取掉了九嬸腰間排除血水的外接管,而留著另一根管子。告訴她,肚子里切掉的那部分腸子自己會長好,體側還是要留了一根管子暫時用來排便。如果沒長好,那過6個月再回來,我會把它縫合。”

九嬸出院后,就再沒有來。但據“火花塞”說,九嬸現在可以上山那打老虎了。

五、

為了拓寬醫院的服務范圍,到閩清更多的山區去巡診,傳教會應卡爾頓院長的要求,配了一匹蒙古馬給善牧醫院。

第二年五月的一天,在六都通往七都的山崖邊,一條小溪由于一連下了好幾個月的雨后,河水暴漲。兩艘“鼠船”正被激流沖著失去了控制,一路狂奔。一座拱橋擋住里前面一首船,船只在通過橋底時,被橋洞邊上的石頭撞翻。木舟倒扣在水面上,落水的船工奮力地游向對岸,另一艘船上的兩名船工一個撐住船只,一個伸出竹竿去夠落水那位。山崖邊上崎嶇的山路上,海門薇牽著一匹馬,史蒂芬夫婦還有兩位抬滑竿的民工看著眼前發生這一切,驚訝地叫出聲來。

這條小溪的上游是流經六都善牧醫院門前那條河的源頭,海門薇他們剛剛涉險從上游不遠處渡過。蒙古馬在游水過河時,如果不是被湍急的河水沖到對岸,可能此時也在這座橋的橋洞里了。

這是他們從六都醫院出行巡診的第一站。雨季里,這里山區的道路非常泥濘,海門薇舍不得她的蒙古馬馱著自己走怎么難走的路,一路上都是牽著走。

七都有以前在六都醫院做漢語老師的夏先生,他現在退休了,在家里養老。

“尊敬的夏老師,您吃過飯了嗎?這一向來身體可好?”海門薇現在可以用生硬的腔調說一些簡單的福州話了。

“好,好,就是牙齒都快掉光了。嘿嘿。”夏老師很高興醫院的人能爬山涉水,走這么遠的山路來看他。在得知消息后,他早早地就在七都教堂門口等候海門薇他們了。

一小陣寒暄之后,七都教堂里已經來了許多人,有的是來找醫生看病的,有的是來看洋女人和她的蒙古馬的。這里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沙眼、疥瘡、瘧疾、肺結核和腸道寄生蟲,孩子們需要吃一些打蟲的藥片和打預防針,一些簡單的病在這里就可以得到治療,稍微嚴重一些的,海門薇吩咐病人去六都醫院。

越來越多的人聚集過來,圍成一圈又一圈,聲音嘈雜。有人在敘說病情時,生怕漏掉一點關鍵地方,不斷高聲重復著。在前面的人蹲著,后面的人伸長脖子,用焦慮的眼神期待著。

史蒂芬負責詢問病情,他的太太香女士負責給孩子接種預防針,海門薇則忙著給病人開藥或處理傷口。一行三人從一開始忙到天黑,接待了幾十個病人,還給一百多個孩子打了疫苗。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開始新的路程。往南走,這里會經過一些更偏僻的山村,要走更崎嶇艱難的山路。途中不僅會有暴漲的河流,甚至還會有華南虎等野獸出沒。但他們的行程中要走的地方還有八都、九都、十都,然后翻過一座高山往西北走,到十二都和十一都,在從北側翻過高高的柯洋山回到六都。

在十二都教堂的門前,幾個婦女好奇地圍著海門薇,有的拉著她的手,有的摸她的頭發,說著一些討好的話。

一位頭上梳著發髻,臉上化過妝,穿著綢緞旗袍,戴著長長的花指甲,姿勢優雅的女人邁著小腳慢慢地走來,身后跟著幾個孩子。圍著海門薇身邊的女人迅速走開,有人在海門薇耳邊輕聲說,她是土匪婆,這個人的老公前些天搶劫附近村莊時,還殺了人,你也要為她看病嗎?

海門薇正有些疑惑,并沒有聽懂那位農婦對她的耳語,但也猜出幾。她不動聲色,在詢問過那位好看的女子后,便幫她的幾個孩子接種疫苗。女子帶著小孩離開后,教堂里的傳教士過來附在她的耳邊,小心的問她,愿不愿意接著幫幾位土匪看病。

海門薇在剛才為“土匪婆”看病和打針時,心里早有了準備。她看了一眼傳教士,很溫和地說,我們看的是病人,不論他的名聲、職業或者道德是否缺失。如果這些人真的需要,就叫他們來吧。

幾位快活的年輕人過來了,臉上掛著笑,腰間別著在海門薇看來是邪惡的左輪手槍。他們中兩個受了槍傷,一個在脖子上,另一個在大腿上。海門薇為他們處理的傷口,并給了一些消炎藥。土匪們很有禮貌地對她鞠躬,彎下的腰比誰都低。海門薇對他們的態度,讓這些年輕人感到驚奇,他們很感激這位不嫌棄土匪操行的洋女人。

這一趟行程,海門薇還見識不少古老的行業,有用竹子造紙的,有用烏桕樹的果實做蠟燭的。在十一都,他們還去了一家燒造傳統瓷器的工廠。這是個有一千多人的陶瓷工廠,他們在那里設立了臨時診所,為廠里的工人檢查身體,作簡短的關于健康和疾病預防的講座。

工廠的空地上,一個老頭在高聲講話,旁邊圍著一群工人。老頭在添油加醋地講述自己去年春天的事,正是這位洋女人醫生治好他的膝蓋,現在可以下地干活了,爬山也沒問題。一邊說著一邊搬來一部梯子,靠在教堂的墻上,手腳麻利地往上攀。

閩江把山城閩清分成一南一北,在閩江的北邊還有兩個集鎮他們要走。

波濤洶涌的閩江,江面非常開闊,在海門薇眼里似乎比北安普頓的康涅狄格河還要寬許多。附近的村莊散落在閩江支流的山谷里,這里竹林密布,不時還會闖出山麂、野豬之類的野獸,偶爾還有毒蛇橫在山路上。他們一行人每到一個村莊都要經過一段崎嶇難走的山路,有時是直上直下的陡石階。

好在他們去的村落都有教堂,有當地的傳教士為他們做向導。每到一個教堂不久,就會有許多村民從竹林的四面八方走來,在傳教士的安排下,求醫問藥。

馬鳴嶺,這座閩江邊上最高的山峰。他們花了四個小時,爬了1200多級陡立的石階。回望剛剛攀登過的石階,每一級都留下幾個世紀來人們行腳時踩踏出來的凹坑。站在峰頂,可以鳥瞰閩江河谷全景和閩清的群山。陽光照耀在雨后初霽的山巒間,遙遠的天際邊一道彩虹跨過閩江兩岸,清新的空氣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把一路上的疲勞一掃而光。

上帝造物,讓大自然如此神采奕奕,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帶著自己的光芒與生命力。海門薇想起,這一年來在中國福建閩清山區,這個貧窮落后甚至有些愚昧迷信的地方,有著一群可愛善良的人,此刻自己正與他們朝夕相處,可以用掌握的知識,為他們盡綿薄之力。這讓身處異國他鄉的海門薇感到從未有過的充實,內心里充滿了使命感。她想起了愛爾蘭詩人葉慈在《白鳥》寫的:“我心中有一處樂園,

在那里我們會遺忘時光,

也不會再有悲傷。

只要你答應,我們很快就會遠離奔波、虛名的羈絆,

我只想我們化作一雙白鳥,

親愛的,我們自由地翱翔在大海的浪尖上。”

如果說這世界上真有樂園,那就在眼前,這一年中,她確實遺忘了時光,也顧不上悲傷,她愿意像詩人那樣遠離金錢和虛名的羈絆,化作一只鳥兒陪伴在這群勤勞、善良人的身邊,守護著他們,為他們減少憂傷和痛苦。

六、

“愛別離”是佛教的“八苦”之一,相愛的人總是要分別,或是一時的分手,或是永久的離去。相親相愛的人,在分別的時候總是傷感的,即便是基督徒也免不了。

護士香姊妹的祖父去世了,他們一家都是基督徒,當地教堂的牧師為他們主持了葬禮。海門薇送去了一匹布,他們用這匹布做了一個幡。在葬禮上,海門薇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一幕。

香姊妹的祖母是一位裹著小腳的老太太,在兩個女眷的攙扶下,坐在還沒有蓋上的黑色棺材邊上,用戲曲里好聽的腔調一句一句的唱著,“十六歲,奴嫁郎家......”,“十七歲,奴生下阿兒......”,一直唱到“八十歲,郎卻狠心把奴拋下”。這期間,老太太唱著、唱著,口渴了,女眷送來水給她喝完,接著唱。

海門薇雖然聽懂的不多,但還是被那帶著苦音的唱腔弄得十分難受。就在棺材的蓋子就要蓋起來的時候,她看見老太太扶著棺材的邊緣,作勢要將一邊腳跨進棺材,兩位女眷連忙攔住。

“老太太是要干什么呢?”海門薇不解地問同去的鄭醫生。

鄭醫生說:“這是表示老太太愿意隨著她丈夫一起死去,合葬在一口棺材里。”

在最后四個漢子把棺材抬起來時,卻見老太太一頭撞向棺材。海門薇被嚇了一跳,這可不是在演戲,要不是那兩位女眷早有準備,可能老太太真的會一頭撞死。

送葬的隊伍很長,大家都穿著白色的上衣,帶著白色的帽子,但有幾個年輕人的帽子是黃色的,還有兩個孩子戴著藍色的帽子。鄭醫生解釋說,戴黃顏色帽子時老人的孫子,而藍顏色的帽子是老人的曾孫,如果有人戴紅顏色帽子,那就是老人的重孫。

海門薇不解,紅顏色不是喜慶的象征嗎?

鄭醫生說,是啊,如果在一個葬禮上有人戴紅帽子,那就是喜喪,人們把葬禮當作喜事一樣操辦。

當地人這種習俗讓海門薇有些困惑,而接著她參加一場醫院護士的婚禮就把她徹底弄糊涂了。

護士張姊妹要出嫁的這天,海門薇與醫院的同事一起去參加了她的婚禮。在張姊妹的閨房里,海門薇看到的是一個哭得十分傷心的新娘,而張媽媽也在一旁陪著女兒哭。

“這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為什么張姊妹要這樣的傷心,難道她不愿意嫁人嗎?”

一起去的同事解釋說,“不是這樣的,張姊妹哭,是表示她不愿意離開撫養她長大的父母。而且,新娘也不總是哭,是有人在場的時候才哭。”旁邊一位老人點點頭說,是啊,新娘今天做得很得體

這種儀式感十足的離別,真是有趣。可是,輪到海門薇自己的時候,她才真正體會到分別的痛苦。

1925年5月,老卡爾頓要走了。本來老院長去年就可以退休了,為了海門薇能更好的適應這里環境,她又帶病多呆了一年。這個在異國他鄉為貧困落后的山區服務了整整三十年的美國人,就要離開這里,回到那個早已陌生的國度去。老卡爾頓也舍不得這里的醫院,還有這里村民和病人。

船只已經靠在碼頭等候多時了,卡爾頓院長還是被遠道趕來村民給攔住,他們有的是教堂的教友,有的是以前的病人,也有是病人的家屬。送行的人或是送來用籃子裝著的一筐水果或菜干,或是手里抱著一只雞,或是塞給她幾個煮好的蛋,一塊熱氣騰騰的米糕,他們認為是院長拯救了他們的生命,改變了一家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

海門薇真的很受感動,她和這些來送行的人一樣舍不得老院長。鼻子一酸,眼眶里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涌了出來。

老院長走后,鄭醫生也要離開醫院去北京,她要去進修一年。傳教會派來接替鄭醫生的人,讓海門薇又驚又喜。她居然是黃女士,就是那位在費城實習期間遇見的同學,正是她介紹海門薇來中國的。沒想到,幾年后在這里相遇。黃女士的到來,給海門薇以極大的幫助,她們一起還創辦一所護士學校,來培養更多的女孩子從事醫療方面的工作。

可是,一年后鄭醫生回來時,黃女士就要走了。海門薇極力挽留,但傳教會不允許,他們的理由是預算的經費里沒有多余的一塊,應該把有限的錢來傳播福音。海門薇雖然不贊同他們的做法,但也只能接受。

得力的助手史蒂芬也要走了。但讓海門薇略有安慰的是,史蒂芬是要去南京學農業,他表示將來要用學來的農業知識來改變家鄉,因為這里實在太落后了。海門薇被這年輕人的志向所感動,她也認為現在的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

1927年,蔣介石發動的北伐戰爭開始了,局勢變得更加動蕩不安。在教會的安排下,海門薇離開了閩清,她要去馬尼拉,等局勢稍微安定后再回來。

七、

來閩清已經兩年了,對于海門薇來說官兵和土匪仍然分不清楚,來自他們的騷擾,始終在海門薇心頭上籠罩一層陰影。

1927年的北伐戰爭以蔣介石的國民黨勝利而告終,隨著國民政府在南京政權的日漸穩固,國內的局勢也安穩了許多。海門薇在馬尼拉躲避戰亂期間,因為生病而回了一趟美國。這段時間里,她報讀了研究生,接觸到更多先進現代的醫療技術。

回到中國,她也看到了國民政府為建立一個現代化、文明的國家所作的努力。可她一到閩清,回到六都善牧醫院時,聽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蒙古馬被土匪搶了。

土匪,這個問題在來中國之前就有教會的人對她提出過警告。海門薇對此沒有概念,是傳說中的劫富濟貧的羅賓漢嗎?還是神出鬼沒的俠客佐羅?有人告訴她更像是與政府作對的在野黨,但這些人是擁有槍支和軍隊的反政府軍。在中國,她見過荷槍實彈的“北兵”,那是蔣介石政權要討伐的軍閥,可那些人如果在戰爭中打了勝仗,那蔣介石的軍隊豈不成了土匪嗎?

在六都醫院,她曾經為不少被土匪打傷的人,這些人并不都是土豪財主。還有,她在去巡診的途中,經過十二都的時候為人們口中的“土匪婆”和她的孩子們打過預防針。還為兩個土匪,看起來是一些快樂鄉下小伙子治療過槍傷。可就是這些人,他們搶走了她的蒙古馬。

而現在,那個惡名遠播的匪首黃寶云,居然派人送來一封信,要求她去十一都為他看病。

海門薇接到這封信時,心里還是有些猶豫的。醫院的護士們說,不能去,土匪很可能要把她扣下來當作“壓寨夫人”的。可是,鄭醫生又擔心,如果不去,那么土匪下次來可不就是搶走馬匹這么簡單,這伙人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

海門薇想起自己在醫學院上學的第一堂課,老師讓他們讀的是希波克拉底的一段話。

“無論至于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并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奸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尚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祇讓我生命與醫術能得無上光榮,我茍違誓,天地鬼神實共殛之。”

教科書也把這些話寫進教材,當做是從醫者的職業操守。是的,眼前有人生病了,需要自己前往治療。還有什么比這更充分的理由呢?

為了慎重,她還是詢問里醫院的漢語老師徐先生。徐先生是十一都人,與黃寶云他們應該有過來往。徐先生看了土匪來的信說,“去不去,由你決定,但如果你決定要去,我可以全程陪同。”

有了徐先生這句話,海門薇決定還是親自去一趟十一都,會一會這位惡貫滿盈的匪首黃寶云,看看此人到底是三頭六臂還是青面獠牙。

第二天,在徐先生的陪同下,海門薇走了一上午,翻過高高的柯洋山,到十一都教堂時已經是午后了。土匪們把教堂當作他們的據點。一間煙霧繚繞的房間里,海門薇在一群吞云吐霧的鴉片鬼中,呆呆地坐著等了許久,才看到一隊荷槍實彈的士兵出現,身體筆直地站立著,門口出現一個年輕人。

徐先生對她說,黃寶云來了。

海門薇直盯著這個年輕人看,黃寶云居然目光躲閃,看上去有些羞澀、難為情地臉紅了。這實在有些出乎她的意料,眼前這個年輕人看起來就像威廉斯堡老家鄰居的小弟弟,每次說話都不敢正眼看她。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為非作歹,殺人如麻的土匪頭目嗎?

黃寶云的話并不多,只是簡單地詢問她一路上的情況,說話時還不停地把手放在脖子后面不停的搓動,仿佛后面有什么東西癢癢似的。站立在一旁的士兵個個威嚴肅穆,特別是黃寶云身邊站著的另一位中年人,看上去確實兇神惡煞一般,整個過程都陰沉著臉,用不懷好意的眼光打量著海門薇。

海門薇怎么也不能把土匪的形象與眼前的這位年輕人聯系在一起,難不成是他旁邊的這位或是手下人做的壞事全安在他的頭上。

匪首黃寶云并沒有生病,寫信讓海門薇來十一都只是要請她吃一頓晚餐。這一頓晚餐吃得很豐盛,簡直可以說是宴席。

一張桌子坐八個人,海門薇是唯一的女性,他們讓她坐在左上方,這是當地貴賓位。通常這個位置只有在座的各位里輩分最高,或者是娘家的舅舅才能坐。現在一個洋女人坐在這里,每上一道菜,都要她先動筷子后其他人才能吃。這讓海門薇很不自在,吃到一半就想離開宴席。可是,徐先生提醒說,不能先走。今天晚上你是主賓,你一走,別人也不能留。一定要等到最后一道菜上來,否則,那就是對主人不尊重。

黃寶云話不多,酒量也不大,喝了幾杯酒臉紅到了脖子,但還是不停地勸海門薇喝酒,還主動地站起身為她夾菜。海門薇在中國很少見過這么尊重女性的人,要不是徐先生說黃寶云以前去過南洋回來,懂得一些外國禮儀,她簡直是要誤會是獻殷勤了。

這一餐晚宴一直吃到天黑了才散,海門薇無奈留在十一都教堂里過了一夜,好在有徐先生的陪伴,讓她稍稍覺得放心。

第二天回到六都醫院,全院的醫生護士都在為海門薇祈禱,當她出現的時候,大家一擁而上,把她圍住。

鄭醫生問道,海門薇,難道你真的不怕土匪們將你扣留當作“壓寨夫人”嗎?

海門薇從身上掏出一件東西來,“我早有準備,這是兩份超劑量的嗎啡,萬一出現意外情況,就此了結。”

這一趟十一都之行,讓海門薇在六都當地人的眼中多了一份傳奇色彩,人們不僅談論她高超的醫術和仁義的醫德,還佩服她應對土匪的從容和機智。那時起,一旦有土匪再來侵擾,六都的婦女和兒童便往醫院跑,他們相信這里有一位守護神。不少人因此開始信仰基督教。即便是佛教徒們,也把她當作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相信一樣得到庇護。

但情況并不如海門薇想象的那么簡單,六都城里駐扎著號稱代表政府的另一只軍隊,他們與十一都的土匪之間經常火拼。海門薇分不清那方是正義的,因為無論他們中誰一方控制著六都,百姓都同要繳納高額的稅金,稍有拖欠就會遭受暴力。而海門薇無論去為哪一方治病療傷,會被認為是選邊站。還有讓她感到厭惡的還有黃寶云身邊站著的那位樣貌兇惡中年人,這位叫增權的匪徒以黃寶云的名義多次讓她去十一都看病。

八、

1934年,海門薇來到閩清已經第十個年了,主教來信讓她回美國休假。此時,海門薇正因為一次拔牙引起了破傷風需要好的牙醫治療,便很快確定了回國的行程日期。在此之前,她堅持要走訪兩個以前巡診時沒有去過的地方,那就是麻風營和監獄,看看那里的人們健康狀況,制定醫療方案,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臨走前的一夜,海門薇由于去探望麻風營和監獄時,不慎感染了瘧疾,腹瀉了一整天。此時,服用過藥后,正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個人回憶著過往的種種艱辛。門外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只聽見護士香姊妹在叫她,“露絲醫生,有一位產婦難產,你可以走一趟嗎?”

海門薇猛地從床上坐起來,一時還有些頭暈。聽見香姊妹說要出診,又打起精神,讓人抬著滑桿跟著家屬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夜路。路上,那男人一直在嘮叨。他說:“我老婆已經臨盆5天了。”

“為什么現在才想起來找我們?”海門薇不解。

“我們請了穩婆,還請了算命先生和敲鼓的,實在是都沒轍了,才來找你試一試。”

海門薇到他家時,產婦已經失去了知覺,面如白字,雙手冰涼,而且幾乎摸不到脈搏。那男人帶著幾個大一些的女孩子,跪在地上,不斷地哀求,“這幾個大的都是女孩,我們還指望這一胎能生個男的,醫生救救我們一家。”

海門薇讓他們出去,在香姊妹的協助下,用助產鉗接下了一個漂亮的男孩。屋外,不知情的婆婆已經在用哭腔唱著挽歌了。聽見孩子的啼哭,全都涌了進來。只見海門薇一手扶著已經恢復知覺的產婦,一手喂她喝水。

看到母子平安,而且是個男孩,一家人又跪下,婆婆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好,拉著幾個女孩給海門薇磕頭。那男人說:“恩人吶,聽說你明天就要回美國了,請你替我感謝送醫生來幫助我們那些好人。”

此時的海門薇已經累得只想躺下,她需要好好地睡上一覺,明天還要坐車、乘船走上好一段路程呢。

該走了。1935年1月的一天,天上淅淅瀝瀝地下著寒冷的冬雨,司機將海門薇的行李裝上車。一群人或撐著傘,或穿著蓑衣,有的干脆淋雨牽著海門薇的手,不舍得讓她上車,仿佛一松開手這人立刻就消失了。他們心里有了預感,這一次海門薇走了,就不會回閩清了,再也見不到這位曾經朝夕相處的洋女人,這位妙手仁心的好醫生。

史蒂芬眼眶里滿是淚水,而他的太太香姊妹早已和醫院其他幾位護士一起哭成了淚人。海門薇手上的雨傘不知什么時候歪斜一旁,雨水順著她的頭發流到面頰上,分不清雨水和淚水,糊了一臉。他們都顧不得這冰涼的冬雨,似乎恰恰是老天爺也舍不得這位尊貴的客人,想通過下雨來挽留。

海門薇知道再這樣就別想走了,她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將預先準備好的紅包分別給了送行的人。史蒂芬接過紅包,哽咽著說,露絲,你放心吧。我們會把醫院做好,等著你回來。

海門薇強顏歡笑道,史蒂芬,我回來還要看你的農業項目,村里人可都指望著你呢。

由于中國政府的限制,她沒能帶走收養的兩個養女華輝和華星,將她們托付給史蒂芬。一路上,大女兒華輝用手緊緊地挽著海門薇,與她頭并著頭,她不愿意讓養母為難。小女華星趴在海門薇的大腿上,一動不動。要不是這位養母,她現在可能是村里哪一戶人家的童養媳呢。

他們最遠也只是送到福州,在這里分別后,海門薇登上經由上海去往美國的客輪。

再一次回到中國,已經過了兩年。1936年,海門薇應國民政府的要求,前往江西南昌,參與蔣介石政府新中國的建設。她也想去更多一些地方,好積累經驗,再回到閩清。

不久,因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她隨南京政府前往重慶。在重慶,一直到1941年才離開中國回美國。

從此,她再也沒有機會來中國,就像那一次離開閩清時預感的一樣,她再也沒有機會到那個自己剛開始從醫就全身心投入,也是一生中最難忘地方。

1972年,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整理回憶錄時寫道:我相信中國人最終將建設起一個世界最偉大的國家,也許那時美國已經開始衰落。

(本文素材取自《海門薇醫生在中國》一書部分章節,其中地名、人名均為真實,部分場景和情節為本人重構,試圖還原當時的情形。)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小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散步乳栓项圈尾巴乳环小说|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69视频在线看|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免费超爽大片黄|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日批视频app|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欧美精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极品粉嫩交性大片|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草莓视频污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你懂的|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皇上往下边塞玉器见客|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一二区|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天堂avtt迅雷看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