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馬曉月”辭職記(扶貧系列)
楊廣虎
“我不干了,王書記?!必毨赳R曉月又來辭職。
村扶貧第一書記王強一聽到這話,就心里咯噔。貧困戶脫貧退出上面有要求,不光是“兩不愁三保障”,要有穩定的產業或者就業。好不容易,給馬曉月申請到了一個公益崗位,每月五百元。
“為什么呀?”王強不解地問。
“感謝你給了我公益崗,可我干不了。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腿腳不方便,每天要打掃村里的道路一千米,實在忙不過來。有時候,剛打掃過,有人就扔垃圾、倒臟水,還有那些流浪狗亂把亂尿?!瘪R曉月委屈地說。
“不是說過么。你一周或者一月掃一次就可以,路面只要差不多干凈就行了?!蓖鯊娬f。
“干就要干好。我拿著錢,不干事,村里人會戳我脊梁骨。我不能白拿錢讓人說閑話!聽說城里一個保潔員打掃一百米,路面要能照見人,檢查時發現一個煙頭要罰款五塊。我這身體干不了這份工作,你還是另找人吧?!瘪R曉月說。
“村里有些人確實不自覺,衛生習慣不好,垃圾亂倒,這美麗鄉村咋建設?村里的能人都跑到城里去了,這鄉村咋振興?你還是再干上一段時間,把下周的檢查迎接完!再說吧?!蓖鯊妱竦?。
“我真要馬上辭職。既然你說了,那我看在你的臉上,再干一周。”馬曉月拿起掃帚急火火走了,身上的碎花衣服洗的干干凈凈。
這個馬曉月,工作實在給難找。一家三口,父母年紀大了,靠吃低保生活,自己從小得了小兒麻痹,父母為了她再沒生養,一個漂亮的俊姑娘在村附近上完初中就呆在家里看看書、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村里人講,雖然人殘,但心眼高,能入她法眼的事和人不多。后來,年齡慢慢大了,二十五歲,父母給招了一個上門女婿,沒過幾個月,馬曉月嫌男的粗暴沒文化,直接上法院,離了,好在每月自己有二三百元的殘疾保障金,簡單的生活沒有啥問題。
王強了解情況后,馬曉月愛讀書,他就和村支書、村主任商量,先給找了一個村圖書室的崗位,三個人每人每月各自掏一百,干了不到一個月,馬曉月不干了。她說自己雖然喜歡讀書,但拿著這錢燙手心不安,再說了村圖書室,面積不小空蕩蕩,盡是些生兒育女、果木種植、文學歷史方面的“僵尸書”,書很陳舊不新鮮,沒人來借閱,村都成了“空心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誰還能回到村里靜下心來看書?電視、網絡、手機、微信等整天都是看不完的新聞信息和心靈雞湯,方便得很,誰還有閑情逸致來看書?明明沒有人來借閱,上面檢查督導還要借閱記錄。這活干不了,也不能心瞎了昧著良心拿錢。
說的有道理,人也有骨氣。那總得給找個工作,去城里不方便還要照顧村里年老的父母,也讓人不放心,在村里,馬曉月還算有文化有點勞動能力。剛好村衛生室要求“四室分離”,村醫是“簽約醫生”要上門服務,缺少坐班整理資料的,王強自然想到了馬曉月。
馬曉月答應干,可能因為自己從小有病,同情病人。還是干了不到三個月,辭職不干了。原因很簡單,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一千多人的村里,常住人口不到一百人,村里人習慣了小病硬撐,大病去城里大醫院,最后錢沒了人也沒了,落個人財兩空。三個月沒見一個人來看病,倒是資料整理了幾大摞,不停改來改去,馬曉月堅決不干了。
倒是一些村民需要“家教”,村里娃娃下午四五點放學后沒人管,但村里小學撤了,中心小學離村十幾里,學生住宿,馬曉月來去也不方便。
最后,王強還是給馬曉月找到一份公益性的工作,看管村里的“愛心超市”。民政部門辦起了“愛心超市”,為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扶貧扶智,凡是參加村里公益勞動的都可以折成“分值”,在“愛心超市”兌換日用品實物,這是大好事呀???,最終馬曉月還是辭職了。村里干活的也就那些人,每次積多少分,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積分少還要拿積分多的東西,實在不好干,鄉里鄉親,為一點小事爭得面紅耳赤,馬曉月堅持原則,村民嫌不夠靈活,她只好炒了王強的“魷魚”。
“我還是養雞娃吧?!”馬曉月說。
“上回你不是養過雞娃,得了雞瘟死了一大片嗎?”王強說。
“上回是上回。還能在一條河里老嗆水,我也要學會游泳!”馬曉月說。
“只要你愿意。我幫你貸款。你當好你的雞司令,不——雞婆婆!”王強說。村里一些貧困戶,要養羊養豬,不是丟了,就是偷著吃了賣了,弄得王強扶貧工作隊沒有辦法。
“當雞婆就雞婆。現在笑貧不笑娼,一些村姑年紀輕輕去城里當雞了,給家里蓋起樓房村里人還羨慕不已呢。呵呵,你們城里人有的看起來穿的人摸狗樣光鮮無比再紅房子當雞鴨還少嗎?——我知道,你是開玩笑。我還是養雞吧!先養三百只,不求大規模,保證原生土雞蛋!不要你的貸款,我自己和家人攢了些錢夠用!也不用你們給我賣飼料!”馬曉月說。
“那行。我支持!”王強說,“但你必須給我再干一周,等上面美麗鄉村鐵腕治霾衛生檢查完再辭職!”
“好。一言為定?!瘪R曉月說,“我一定要掃的干干凈凈!哪怕拿舌頭去舔,哈哈!”
“干干凈凈。”王強說,“咱做人也干干凈凈?!?/p>
2018年10月29日
作者楊廣虎,男,碩士,74年生于陳倉,89年公開發表小說和詩歌。著有歷史長篇小說《黨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說集《天子坡》、《南山·風景》,詩歌集《天籟南山》等。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理論獎,第三屆陜西文藝評論獎等。1996年—2016年在秦嶺終南山生活。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