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來了,早點回家”!
來源:作者:南國伊豆時間:2012-08-09熱度:0次
撤離、轉移。
浙江,150多萬大軍在緊張、安全、有序地轉移和撤離。
臺風,是僅次于地震與海嘯的災難性氣候,每當八、九月是沿海地區的潮汛期,而江南秋天的到來一直伴著臺風和強降雨。很久以前,沿海一帶抵御臺風的能力幾乎為零,洪澇災害一直困擾著我的父老鄉親。洪水猛獸,每一次臺風,足可以使人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相傳,夏禹是上古時代一位偉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開國之君,被后人尊為“立國之祖”。大禹曾在紹興娶涂山氏為妻,新婚第四天,便離家治水去了。他婚后離家十三年,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吃苦耐勞、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傳說,托起古人治理水患的美麗期盼。而“ 風平浪靜”更是前人的美好愿望。你只要聽一聽這里的地名就知道,譬如:“寧波’、”鎮海”,再譬如“定海”等等。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疏浚河道,興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使江南成了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風水寶地。對于我來說,腦子的留存的也很少有臺風破壞性的記憶。在我的印象里,臺風來了,也只是“風一陣,雨一陣,風風雨雨又一陣”,臺風走后,只是河水更豐滿了。樹更綠了,山更清了。
而這次臺風據說是56年以來的一次最強的臺風。連日來,臺風要來了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大街小巷。報紙,電視,手機短信,輪番滾動著的無一不是臺風的最新動態,以及抗臺防臺的一些常識。嚴陣以待,眾志成城合力抗擊臺風成了一種共識。
今天凌晨,臺風“海葵”如期而至,在寧波的象山登陸。近臺風最大風力達到十四級,強度為每秒42米!臺風走過的路徑一片狼藉。風,大聲吼叫著,嘶咬著,一抱多粗的大樹被它頃刻踩倒在地。滿地黃的,綠的樹葉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白茫茫的世界在風雨中飄搖。我從電視的畫面上,看到海上滔天的巨浪卷得天地一片昏黃。
而整個夜晚都是風雨交加。即使間隔了兩個房間,我躺在床上,也依然能清晰地聽見書房的北窗上傳來雨打玻璃窗的聲音。雨,沒有了以往的疏朗和柔軟,也少了雨打芭蕉的從容與詩意。而臺風雨卻是那么急促,如無數柄鐵劍斜斜地插下來。又好像一位巨人,向天地拋著無數的散沙。雨點一陣蓋過一陣,吵得人心亂如麻。
一夜無眠。
心里總有一些牽掛,一些忐忑。一整夜,我的親人,我的朋友都沒有回家,他們奮戰在抗臺第一線。
夜深深,我毫無睡意,眼睛一刻也未離開電視的直播畫面。我為那些身處風口浪尖的新聞工作者擔憂。臺風就在他們身邊,危險離他們也很近很近。只見畫面上,雨水劈頭蓋腦地打在一位年輕的女記者稚嫩的臉上,通過她手中握著的話筒,我可以清晰地聽到風的吼叫聲。這位女記者一邊抹著雨,也許還有淚,一邊帶著哭腔勇敢地做著現場直播:我市地處下游的三個鄉鎮受到洪水襲擊;毗鄰我市的蔣介石的故鄉奉化有大片村莊被洪水淹沒;臺風登陸的中心象山港,昔日的美麗漁村,成了一片汪洋澤國……
令人欣慰的是因為提早作了轉移和部署,前方還沒有傳來人員傷亡的消息。
在強大的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是多么的弱小與無依。然而,我們人類又是強大的。一次又一次堅強地從廢墟中站起,用勤勞的雙手重建家園。
我獨自倚窗而立,透過寬大的落地窗,只見雨點鞭子似的抽打著江兩岸的房屋和樹木,天水相接,江水如潮,像千萬頭受驚的小獸,到處亂奔亂竄,落在路面的雨點騰起了一片如煙的薄霧。路上行人稀少。風更急了,雨也更稠了,江水跳過高高的護欄,正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但是,我絲毫沒有半點恐懼。因為此刻,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出現在我的眼簾,他們穿著雨衣,我看不清他們的臉,只見他們用雙手將一棵棵倒伏的大樹搬移到安全地帶,確保了路面的暢通,這時,一個行人撐著傘艱難地走來,雨傘在他頭頂像要騰空飛起。工作人員連忙上前勸阻,大聲向來人喊叫著:“臺風來了,早點回家”。因為就在我的窗下,這句話我聽得分外清晰,我的眼里頓時蓄滿了淚水。
“好妹妹,臺風來了,早點回家”!“出門開車多加小心。”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友人的關切接踵而至。我的眼睛又是一陣潮濕。“早點回家”,這看似平常的話語,卻透著無限的溫暖。此刻,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為了讓別人早點回家,而不能回家?
臺風來了,愿每一個人都能平安,都能早點回家!
2012年8月8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