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延安
來源:作者:周麗娜貴州地礦105隊時間:2012-06-25熱度:0次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這美妙的信天游,不知多少次把我的心神牽絆。然而就我的年齡與經歷來說,我是不可能接受那些洗禮和熏陶的,自然也就很難理解那段紅紅火火的歲月,也斷然領會不到是何種信念支撐著那些英雄們前仆后繼的。所知的僅僅是書本里的理論,都是一些虛幻和朦朧,當我真正到了延安,親自撫摸她的時候,那些感受和認知浸潤在歌聲里將我緩緩纏繞。
我們是晚上到的延安,在燈影里,還不很真切,只是揪著我的心!年輕的幾個同伴急急的要求住窯洞,體驗一會陜北風情,躺在大炕上,天南地北的吹起來,直到耳畔的聲音逐漸模糊。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幾個小年輕在催促聲里爬起來,洗簌完畢,推開門,那畫面猛地一下和我撞個滿懷。地是“紅”的,六盤山將領們“快馬加鞭未下鞍”,水是“紅”的,沿岸百姓三年不食湘江魚;這個歷經抗日戰爭洗禮和解放戰爭風云的地方,已經不再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站在這里,是無法不思潮洶涌的,不論英雄們是歷經6次抑或9次抉擇,每一次抉擇都用鮮血凝筑一層耀眼的紅色,久而久之鋪就這塊土地的主色,這種“紅”和之前在壺口瀑布那里的紅是不一樣的,壺口瀑布的紅應該是“黃”,夾雜著炎帝、黃帝的顏色,而延安的 “紅”是英雄血脈里“黃”與“紅”的調和,是一個嶄新的“紅”顏色!
匆匆吃過午飯,我們一行人趕到王家坪、楊家嶺、還有棗園,這一部部沉甸甸的史書,鉛灌到我的步子里,使我只能隨著參觀的人流碎碎往前挪,一次又一次沉醉在這些鮮活的鏡像里。遺憾的是時間太倉促,沒有登臨寶塔山,就只遠遠的“托舉”了一回,但這“托舉”并沒有一絲褻瀆的意思,完全是腳踏在“三秦鎖鑰,五路襟喉”的大地上,用心的延伸去朝拜那座神圣的殿堂,看昔日的松柏長青,感往日的夕陽如血!
當客車啟動,我放眼窗外,所有的感情在頃刻間融化,悉數流淌,曾幾何時,我夢里尋之,曾幾何時,我心向往之,在這一刻都隨著英雄們歷經二萬五千里長途跋涉找到了“家”!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