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三部曲”之身份的糾結
來源:作者:方鴻惟時間:2012-06-13熱度:0次
江蘇電視臺的相親欄目《非誠勿擾》熱播的時候,我沒有留意。因為一直來,我就不是一個對敏感事物特別關注的人,我承認,對于我不感興趣的東西,我的反應總是會慢半拍。
但是最近看了期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的一段話很經典:“人與人生來是不一樣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差距,所以,完全平等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孟非爺爺的一番話,讓我想起了寫這篇文章的本意。其實這篇文章的標題創意并非我首創,而是來自一個在領導面前炙手可熱的同事。
同事很糾結,盡管在領導面前是個大紅人,但深層次的一些東西并不是所在單位領導重視就能輕易改變的。因為那需要涉及更大的領導,而這,也是中國特色的一個表現方式。
同事舉了本單位的例子加以佐證,某辦公室四人,干的活一樣,卻居然有四種截然不同的身份,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事業編制,一個是比照公務員(即既非參照公務員亦非事業編制)身份,還有一個是自收自支編制。
具體到自己,同事說,讀書那時,我們都是屬于高分學生,都是公費生,考取的學校也不錯。但分配工作時,職校性質的學生卻被安排在行政崗位,而我們這些人,卻被趕進了打雜性質的各個站所。我們可以是計劃生育工作的雇傭軍、可以是財稅征收工作的同盟軍、也可以是拆違工作的前頭軍……似乎每個崗位都需要我們,但實際上每個崗位都不需要我們,因為我們是編外的!尤其是近幾年來,行政編制的跟其他身份編制的,距離越拉越大!公務員似乎是一種顯赫身份的象征,而其他的,身份顯然就低人一等。表現在工資待遇上,雖然同處一個辦公室,從事同樣的一份工作,公務員得到的薪金就會高一些!
工作幾年,看著身邊比自己后參加工作的同事們一個個都被提拔了,心理那桿平衡的天平也會發生傾斜。于是找領導反映問題,說明明大家都知道我這個人在工作責任上、在待人處事上、在應對突發性事件上的水平和能力都比那些擬提拔的同事們不差,為什么就輪不上提拔咱們啊?
領導的一句話可能會將你嗆死:“孩子,我也很為你惋惜啊,可是,誰叫你是事業編制的呢?這些年提拔干部不在事業編制身份中選人,我也愛莫能助啊!”
是啊,不能怪領導,他的官還小,沒法扭轉這些。沒有能夠提拔的機會,那就安然地熬著吧。卻沒想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政策卻又活絡了,事業編制的也可以被提拔!對照著那些提拔條件,看到第一條就想讓你找塊豆腐一頭撞死:必須在某某年某某月之后出生。掐指一算,奶奶的,這不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嗎?現在政策有了,可是年齡活不回去了啊!
提拔沒戲,那就繼續熬著吧。熬著熬著,嘿,國土部門要招聘了,據說這是個好單位,土地爺土地爺,被人喊爺爺的一定錯不了,你看孟非爺爺就那么惹人喜愛。咬咬牙,拼拼命,考考試,那就為了跳出農門奔金門奮斗一把吧!
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實現了人生中的一次跨越。心想這次至少可以改變身份了吧,再不濟也可以改變一下經濟收入吧?
想法總是好的,現實總是糟糕的。沒想到轉行之后,我們這撥人更加陷入了一個怪圈:身份是事業編的,卻沒有了職稱,拿的那點工資沒有見長,卻像中國的股市一樣——只跌不長。
有什么辦法,路是你自己選的,苦,那就自個兒往肚子里吞吧!
還是兩個字:熬吧!再熬幾年,就可以退休了。
正當掰著指頭熬著的時候,報紙卻發布了要延遲退休年齡的通知。
這是誰干的壞事?還讓不讓人活了?
一時間,心情沸騰,大澤鄉起義時陳勝吳廣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不和諧的制度為什么總是不能改變?是不是因為像我們這類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太多了?
范偉在小品《賣拐》里被人忽悠了還在感慨:都一個鍋吃飯,一張床睡覺,這人與人之間,他咋就不一樣呢?
至此,才算真正地明白其中含義。
于是無比懷念小時候學過的教科書:……共產主義社會是個按需分配的社會……
告訴那位領導的紅人同事,要好好活著,熬到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那一天吧!因為那個時候你想要什么就會有什么,多好!要是一不小心得了老年癡呆,相信看這篇日志的你到時會告訴我們的吧?要是我們沒能等到那一天,那就在墓碑上給自己寫上幾句“共產主義實現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吧。哈哈!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