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城西行
來源:作者:楊必正時間:2012-06-01熱度:0次
細雨城西行
進入五月份以來,下雨是人們議論的主要話題。十五日是我們離退休干部支部黨員的固定活動日。大家決定步行觀城西,一方面是步行鍛練身體,愉悅身心。更主要的是通過邊走邊看,感受近幾年來我縣城西快速發展的變化,但是大家又當心大雨的干擾會影響我們的行程。幸好氣象預報兌現了當天的氣候是陰有小雨。這樣上午九點鐘,我們二十多名離退休老黨員在蒙蒙細雨中,準時開始了邊走邊聊的城西游行。
鉛山縣城是古鎮河口鎮。歷史上因其水運交通的發達,造就了當年江西商業繁榮的四大名鎮之一。后來因為公路、鐵路的興起和發展,水運的衰退,古鎮河口逐漸失去了發展的交通優勢而漸漸落后了。智慧勤勞、不甘落伍的鉛山人奮起直追,以不利條件為突破口,上下齊心協力,全力推進發展。道路交通得到全面提升,建成了高速、省道和縣鄉村三級四通八達的快速公路網,有力的促進了縣域經濟全面發展,至2011年全縣各項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擠入全省30名水平,上饒市經濟發展排名第一方陣。
步行觀城西,首先從辛棄疾廣場開始。九點鐘的廣場已經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熱鬧非凡。6米高的辛棄疾塑像,垂立在廣場西面。只見他雙手交叉在胸前,右手緊握書卷,左腰懸掛佩劍,清瘦的臉龐上兩眼深邃,凝視東方。一派英姿颯爽又儒雅的形象,讓人肅然起敬。該雕塑于上個世紀的1986年設立,由湖南省展覽館兩名雕塑家錢海源、朱惟精創作完成。1987年參加由建設部、文化部和全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1949年——1986年“全國城市雕塑作品評比賽中”榮獲優秀作品獎,是我縣一張響當當的文化宣傳名片。
廣場正對的是11層高的“西圓大廈”。今天,門前的臺階上,正在開展食用碘鹽防病的宣傳,五月十五日是“防止碘缺乏癥宣傳日”。縣衛生防疫站的王科長把一份宣傳單散發給我,並宣傳起的食用碘鹽好處。沒等他說完,我即接過話頭說,我吃碘鹽都已經幾十年了。王科長以驚異的眼神看著我,似乎沒有理解。“市場上賣的都是碘鹽,不吃碘鹽吃什么?”一句話說的我倆都會心的笑了。
“西圓大廈”的隔壁原來是縣汽車站,現在已經拆除開發建設了一棟15層高的九獅商業廣場大樓,大樓已經封頂,正在內部裝修。有人說這是鉛山縣在建的最高大樓了。老余即刻就糾正說:“不是,就在這棟大樓旁正在深挖基礎的是一棟18層的大樓,前面新汽車站邊上還有二棟18層的大樓也在施工。”“這樣算來,縣城建好的10層以上高樓至少有10余棟了。”“這幾年鉛山縣發展真快,高樓小區已經星羅棋布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做這么多商品房賣,賣得了啵?”不知誰的一句話,又把話題引向了商品房的開發。商品房的什么數量,價格,質量以及銷售,貸款都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真是各抒己見,自由議論。最后是老局長做了總結,他說:“我們不管房地產開發商如何開發,如何銷售,也不管開發的資金是自有還是銀行貸款,只要是在鉛山開發做房子,投資在鉛山就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投資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又說:“小區建設的多,房地產開發的火熱,有利于促進城鎮化發展水平,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好手段。”
大家邊說邊走,不一會兒來到了獅江大道與黃岡山大道的交叉路口。南來北往,東奔西駛的各種機動車在變換不停的紅綠燈有序地指揮下或急或緩的行駛。車聽指揮了,但總有行人和非機動車才不管什么紅綠燈呢,仍然我行我素。真是“車聽指揮了嗎?”“不是!是開車的人怕罰款,車才聽指揮!”我說。看著滾滾車流,我忽然發覺交叉雙向的紅綠燈交遞變換的時間是不相同的,獅江大道被安排紅燈停留時間長,而黃岡山大道的紅燈停駛的時間短。可是現實情況是獅江大道的車流量要對比黃岡山大道的車流量大,為什么不按車流量的大小來設置時間呢?當我把這個疑問提出來時,有人笑我蠢,什么原因?說叫我再想想!我一時想不出。
就這樣大家有說有笑的走著聊著。來到了鉛山賓館門口,大家不由自主的駐足議論起賓館門前的寬敞漂亮氣派。大門上方LED顯示屏在反復映襯著“祝福某某先生與某某小姐結婚賀喜的字幕”,預示著今晚在賓館將有一場盛大的結婚宴會。我們也預祝這對新婚夫妻幸福快樂!正在此時,有幾輛小轎車從賓館里魚貫開出,我看清了他們的牌照是“吉”字打頭的外地車,應該是東北吉林省的車子,不知他們是來鉛山考察旅游,還是去福建武夷山路過這里。我想外地的車子來的越多,說明我們的開放程度越高,是嗎!
過了賓館,大家邊走邊聊,說了當前的菜價如火箭飊升;議了高考即將來臨,考生和家長備考辛苦。……遠遠就看見一根如又粗又大的扁擔狀的橫梁架在街道上空,十分顯目剌眼,那是鐵路涵洞的大梁。獅江大道到了這兒就斷頭了。有人說如果沒有鐵路涵洞,獅江大道一直延伸下去那該多么氣派繁華。“還不止這一個鐵路涵洞呢?”我告訴大家,在縣城的另外五條街道上空還有鐵路橫梁。我一一數給大家聽:復興南路、鵝湖大道、外環路、相府路和龍門大道上都有限寬限高的鐵路橫梁。正說著,轟隆隆的火車聲忽然迅速地由遠而近,大家都抬起了頭,只見一輛銀灰色流線型的火車頭,拉著十幾節桔紅色的客車在我們的頭頂上急馳而過,車頭側面的三個“和諧號”印字迷迷迷糊糊。看著遠去的火車,大家不約而同的議論起鉛山通鐵路沒有火車站的遺憾。有的說,假如鉛山有火車站就好了。有的說,假如客車能在鉛山停兩分鐘,我們出門就方便了。有的說,假如只開展貨運業務也好,低價的鐵路運輸有利于降低生產、生活成本。……一片無奈的假如聲。在浙江杭州打工多年的一位老局長訴說了他在浙江體會鐵路交通發展工業的優越性。他說:“鐵路運輸具有運價低,運量大,方便、安全、可靠。同時商品損耗小。都是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沒有的優勢。是發展經濟尤其是發展工業,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的基礎設施。”說得大家連連點頭,對鐵路部門拆除“鉛山火車站”紛紛表示不理解和無奈的搖頭。我說:“沒有鐵路交通的支持,更會激發45萬鉛山人的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的蓬勃干勁。鉛山經濟社會一樣會發展進步,只不過發展成本高一點。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跨過鐵路橋洞下的一段陰影路,呈現在眼前的就是開闊氣派偉岸的城西開發區。這時小雨停了,看到改造后的清湖橋上四車道的車流如織,一輛接一輛的四軸、五軸大型載重汽車滿載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匆匆的駛向工業園區方向。客車、公交車、摩托車……在清湖橋兩端的雙十字路口天天都在上演編織一張繁忙的交通暢行圖。
我們左顧右盼小心翼翼的橫穿了清湖廣場,便來到了沿湖而建的“清湖公園”。公園呈長條形,長約一公里,寬處大概為幾十米至上百米。開放式的公園有多個出入口。公園里路樹排排、枝葉婆娑、修竹叢叢、輕風搖曳。綠草茸茸、鋪青迭翠。花葉扶疏、香氣襲人。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回旋繞,圍樹而建的木制坐椅和雙人大理石座椅遍布公園里的小廣場及小道傍,是游人休閑聊天,更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十幾個搭在湖面上的木板平臺,三面圍著木制羅馬柱攔桿和扶手,確保游人的安全。每個平臺面積約30平方米,刷了透明的清漆,盡顯清晰的木紋使平臺更顯時尚環保,是舉辦小型集會活動的好場所,例如,做操健身、跳舞運動和學習演講等等。過了一道長長的幾級大理石臺階后,一塊巨大的淡紅色鵝卵石擋在眼前。估計長約4米長,高約2米,厚度超過1米,這么大的一塊完整的鵝卵石真是少見。有些不平整但光滑的鵝卵石正面雕刻著老書記汪友良書寫的“清湖公園”四個行書字跡,瀟灑老練,用紫紅色的油漆勾勒出字體的立體感。我們紛紛在此合影留念,留下時日無多的倩影。
“清湖公園”的對面就是城西行政區,十幾棟樓房擺開架勢,你追我趕的在加緊施工,高高的塔吊上,長長的搖臂吊著建筑材料在旋轉不停,來來往往的建筑工人,個個行色匆匆。已經有公安局,檢察院,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大樓封頂建成,正在進行內部裝飾。密密麻麻的腳手架擋住了大廈的尊容。更多的樓房是有的在進行基礎施工,有的在灌注混凝土。還有大片的平整土地上有圍墻沒動靜。一路走來,大家對城西開發區的規模也褒貶不一。在一條沒有命名的寬敞平坦的瀝青路上向北拐彎再向東,又鉆進了一個鐵路涵洞,再向北走,來到了信江鐵路大橋下。頭頂上四片巨大的混凝土大梁架在橢圓型的橋墩上,兩片大兩片小,大的是鐵路大梁,小的是公路大梁。過去汽車進出橫峰,都要在這里大航渡口過渡,人員及車輛很困難,尤其像現在這樣的五、六月份多雨季節,信江漲水過渡是又困難又危險,還經常斷航。自1980年修建了這條鐵路以后,同是搭建了公路橋,才使大航渡口過渡的交通成為了歷史。當然這是搭上了建鐵路的順風車。
兩個多小時的步行,也讓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太婆感到有點累了。“看,九獅庵到了。”我們的城西行安排在九獅庵結束。大家在九獅庵的大門前駐足觀看民國七年精雕細刻的“九獅庵”牌匾”,隨后懷著虔誠的心情邁入這座古老的寺院。主持大師熱情的迎接了我們,用熱情的茶水和和潤的話語溫暖我們,讓我們對“九獅庵”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隨后在寺院用了齋飯。“大雄寶殿”前的一副對聯是我們這次“細雨城西行”的心中收獲。
“座下蓮花饒有西湖三月景,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抹香。”
(楊必正)
2012-5-29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