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
來源:作者:陳希瑞時間:2012-05-22熱度:0次
下棋
說來慚愧,我對下棋不過一知半解,充其量也只能算的個“象棋愛好者”,只知道那個“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下起來根本就沒個路數,往往求勝心切,不看人家如何動作,只管橫沖直闖,能殺則殺,能逃便逃。結果可想而知,往往一棋不著,滿盤皆輸,輸得很慘。
說來我的棋友只有二人:三哥和四弟。
三哥是教師,在中學教學,閑著沒事兒,就經常跟同事在傳達室里下棋。天長日久,久經沙場,棋藝大增。且善用車、馬,往往在出其不意中大獲全勝。
四弟呢,雖說沒有三哥那么多的閑工夫,但冬夜漫漫,如何打發?便往往跟喜好者擺上棋勢,車來馬去,將來將去,戰個不亦樂乎。說來,我的棋藝還是跟四弟學的呢,算得上“后起之秀”。
眼前兩位“師傅”,我是贏不了他們的。
有時,他倆同時來找我“殺兩盤”,我只好拱手相讓,讓他倆下,我則一旁添水、觀陣,也不多言。有時,我也會說一句,稱他倆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顯而易見,他倆的棋藝旗鼓相當,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有時,三哥來了,先掏出手機,看看時間,說一聲:“到黑天還有兩個小時,十盤!”意思我明白,就是贏我十盤。但見他,車、馬、炮,步步緊逼,很快殺上門來,把“老頭”團團圍住,動彈不得,不用說,還不到兩個小時,我就被三哥殺了個落花流水,一敗涂地,輸得很慘。
我就總結輸了的原因,往往不看別人是如何動作的,不研究別人的路數,只顧一味兒沖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在于求勝心切。
而對于老四,我則改變了戰術,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步驟,穩打穩扎,步步為營。誰知,老四往往一邊喝茶,一邊下棋。有時候,一看好幾步,然后出奇兵,一聲“將”,把“老頭”將得死死的。為了反敗為勝,我又犯了老毛病,只顧猛打猛殺,走一路殺一路。對手則往往瞅準我后方兵力空虛,抄了我的后路。結果往往因為來不及看家了,大敗。
于是,我想起了“拔苗助長”的典故。
那個可憐的宋國人,嫌自己種的莊稼長得太慢太慢,卻故作聰明,把莊稼苗兒一棵一棵往上拔了拔,結果事與愿違,莊稼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再回過頭來,反躬自省,捫心自問:這些年來,自己東一榔頭、西一鎬頭,想到啥寫啥,每年炮制出那么多帖子,數量相當可觀,可仔細掂量一下,究竟有多少篇有分量的?想一想,自己跟那一位拔苗助長的宋國人有什么兩樣?賈島作詩,吟就一個字,要捻斷數根須。自己何曾下過這番苦功嗎?如此想來,真是汗顏呀。
急于求成,或曰求勝心切,往往欲速則不達,我從下棋悟出了一些道理。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