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受 與 啟 示
───朝鮮之行記略
抱著塵封已久的好奇,7月5日,我們一行四人踏上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戰友——朝鮮平壤這塊神奇的土地。
當飛機在北京——平壤的上空穿行的時候,我努力通過兒時的《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摘蘋果的時候》的電影片斷,推測、想象即將呈現在眼前的平壤的情景。
飛機降落在平壤機場。遠遠就看見了金日成主席的畫像高高懸掛在候機樓樓頂。另一側大約是振臂高呼的畫像和宣傳口號。時光一下子把我推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接待我們的朝鮮某會社的強先生是一位很熱情、健談的小伙子。他和機場安檢人員很熟,引領我們很快就通過了安檢。
在從機場到駐地——平壤安山館途中,我睜大著眼睛,不斷掃描公路兩邊的情景:田野一片碧綠油油;不遠的路邊有一群穿著深藍或灰色衣服的人在樹下歇息;路上三三兩兩人群面帶古銅色,挑著東西疾步而行;公路上汽車格外的少。
進入平壤市區,我們的汽車經過矗立在公路中間的“永生塔”。永生塔是主體86年(即1997年)7月在金日成主席逝世3周年的時候建立的,反映朝鮮人民祈愿金日成主席永生的熱切心情。塔身高82米,前后兩面刻有“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的字樣。左右兩面有82朵金達萊花浮雕。
朝鮮人民對金日成主席非常崇敬,對金日成提出的“主體”思想頂禮膜拜,還為金日成樹立了“主體思想塔”。朝鮮高層還決定毀除公元紀年,改用主體紀年。
我們居住的安山館是專門用來接待外國人的別墅小區,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內有湖泊和草坪,柏樹、松樹點綴其間,使人非常舒心愜意。
第二天,天氣格外亮麗。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兄弟國家,我一大早就起床沿著別墅旁的普通江散步。普通江是貫穿于平壤市的大同江的一條支流。普通江的早晨水面平靜,汩汩流動。江面被霧氣籠罩,江的兩岸是高大挺拔的楊柳,隨著晨風的吹拂,柳枝在晨風中輕輕搖曳,像朝鮮少女婀娜多姿的身影。江中一艘劃艇破浪而去,像劃艇運動員在晨訓。江的對岸金字塔般聳立著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飯店——105層的柳京飯店。可惜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停工已十多年,成了類似我國的“爛尾樓”。
平壤的許多建筑都始于上世紀。人民大學習堂、議事堂、體育館、展覽館、凱旋門等,甚稱雄偉體壯觀。在我少年時侯留下深刻印象的千里馬雕塑,歷經風雨依然聳立在萬壽臺旁。陪同我們的翻譯——一位金日成大學的中文系學生太鐵明說,我們這幾年雖然碰到了一點困難——自然災害,但我們精神非常充實。我們跟著偉大的領導者金正日不斷前進!
當我們一提到朝鮮的締造者金日成同志時,太鐵明立即肅然起敬。他說是偉大的領袖推翻了兩個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使朝鮮脫離了苦難。
朝鮮現在全國享受免費醫療,國家提供住房,從小學到大學免費教育。朝鮮的黨旗,除了錘子,鐮刀,中間的是毛筆。可見其對知識的重視。我們在朝鮮碰到許多人都能講一些英語。這使我這個歷經“文革”的產物羞愧難當。我一下又想起了少年時代拿石頭扔走資派高帽的情景……。
這些年,為了防患美國的挑釁,朝鮮人民面臨自然災害、能源缺乏等重重困難,節衣縮食發展軍事。路上常常能見到穿著寬大軍制服的預備役青年。
“你們還學習馬列主義嗎?”我問。
“馬列主義有的東西過時了,需要創新。我們主要學習偉大領袖金日成的‘主體思想’!她更符合朝鮮的現狀”。太鐵明說。
“你怎么看我們中國的社會主義?”我又問。
“你們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走鄧小平提出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太鐵明接著說,“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具體情況”。
平壤街道寬闊而筆直,路非常干凈,建筑物分布錯落有致,顯得稀疏而寧靜。街上見不到書店、發廊、超市;沒有廣告。只有樓頂上的標語“朝鮮的心臟——平壤”、“奮戰100天,下鄉支持農忙”和“金日成花”、“金正日花”的巨幅宣傳畫格外醒目;街上沒有紅綠燈,交通路口都是漂亮的女交警穿著制服威嚴地指揮著;路上看不見出租車、摩托車;電視只有一個頻道——新聞不斷地重復……。
平壤的夜也格外寧靜。路上沒有燈光。我耐不住酒店里的寂寞,一個人踏著黑暗,在酒店外的林中小道摸索著探步前行……,一陣寒風吹來,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7月8日,是朝鮮的偉大領袖金日成逝世11周年。平壤的所有機關、學校在這一天都開展祭奠活動。大家都穿著盛裝來到萬壽臺金日成的雕像前獻花,默哀悼念。他們懷念偉大領袖創下的豐功偉績。在哀惋悲痛的音樂聲中,我看見悼念的人們的面孔是那樣地真摯、單純……。我代表我們一行幾人也向金日成主席的雕像獻上了一束鮮花。我感慨這是一個多么忠誠團結的民族,世界竟是有著如此的不同?
朝鮮人民對我們非常友好。在抗日戰爭時期,朝鮮的領袖金日成同志曾帶領朝鮮人民軍在中國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時,中國派出了龐大的志愿軍抗美援朝。歷經多年的風雨,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發生了巨大變化,只有中國與朝鮮依然保存著同志加兄弟的真情。
我問太鐵明,“日本篡改歷史,否認侵略過朝鮮、中國,你怎么看?”太鐵明非常氣憤,攥緊拳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百多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少曾經顯赫一時的人,自以為撐握了絕對真理而肆意蹂躪民意最終被洪流所淹沒;多少新興的制度沒有順應發展的潮流,食古不化,缺乏制約而被民眾所唾棄。人,是需要信仰的!但這種信仰必須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同時,這世界是變化發展的,唯有把握變化發展的規律才不致于迷失方向!今天的世界,再不能坐井觀天。否則,整個民族將被耽誤......
2005年8月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