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美食記憶
來源:作者:趙炳時間:2012-04-28熱度:0次
“你吃不吃,你到底吃不吃?”在飯菜豐盛的餐桌旁,妻子訓斥著年幼挑食的女兒。女兒很委屈地頂嘴說,你做的不好吃,我要吃奶奶做的。目睹此景,我不由得想起在能做一手好飯菜至今使我百吃不厭的母親。
在我孩提時代,山里村民的生活是很清貧的,我們八口人的大家庭總是鬧糧荒。在青黃不接的日子里,勤勞的母親總是絞盡腦汁尋覓籌備吃的東西,以填飽我們兄妹饑腸轆轆的肚子。在陽光明媚,草木發芽的春天里,我會挽著小籃跟在母親屁股后面,在山坡上在田野里在河溝邊采摘些面條菜、馬齒菜、薺薺菜、灰圪針菜等山野菜,回到家拌玉米面蒸著吃或是用熱水綽后涼拌吃。在槐花盛開的時候,母親會提著籃子,拿上鐮刀,去到山坡上的槐樹林中,將一粒粒潔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槐花采摘到竹籃中,回到家用水淘凈后拌上玉米面去蒸,蒸熟后再拌上油鹽蒜泥,是一家人難得的佳肴。時至今日,我仍有采摘槐花蒸吃的習慣,否則總會覺得有一絲遺憾。夏季的時候,母親在自家的菜園里種上茄子、豆角、番茄等時令蔬菜,用來做菜,炸茄饦,包豆角肉餃吃。秋天的時候,母親會種些白蘿卜白菜土豆等菜,成熟后儲藏在菜窖里,作為漫長冬季的菜肴。有時候,母親甚至還會把蘿卜葉紅薯葉煮后曬干儲備起來作為冬天的干菜使用。
母親不僅勤勞能干,而且能做一手好飯菜,這在我們村是出了名的。她攪的面疙瘩又軟又滑又長,還有面筋,我喝過的面疙瘩至今沒有能勝過她的。她炸的魚外焦里虛,令人垂涎欲滴。她炒得肉香而不膩,很有嚼頭。她烙的千層餅又軟又香層數多,讓人吃了還想吃……農忙時在我家幫忙干過活的人都說母親廚藝好,吃飯時總是將飯菜湯一掃而光。一位村民在我家吃飯,一口氣吃掉五張烙油膜,喝三碗飯,最后把菜湯都倒進碗里席卷而空,連說吃的過癮。我們兄妹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沒見過飯料那么大的人,同時也氣得咬牙切齒,要知道那白面是從鄰居家借來的,我們也正眼巴巴等著欲飽口福呢。母親也會在山坡上散養些柴雞,待到長大后留下母雞下蛋,把公雞隔三差五殺掉一只,爆炒后給我們兄妹補充營養。冬天的時候,母親還會殺掉肥得流油走路蹣跚但下蛋不給力的老母雞,摻些白玫豆冬瓜皮,用瓦罐燉得骨肉分離,香氣撲鼻,那誘人的味道至今使我回味無窮。
為不耽誤我們兄妹上學,母親的飯做的很準點,早晨總是早早把飯做好,以免我們餓著肚子上學。下學的時候,我們也總能及時吃到飯。在母親的呵護中,我走出大山也走出了她的視線,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直到畢業后回到縣城工作。每到周末的時候,她都心有感應地在村頭去翹首遙望,等待她歸家的學子呀。那時她會撫摸我的臉頰,左顧右盼看瘦了沒有,問學校食堂伙食如何,餓著沒有?;氐郊颐獠涣藲€小雞,烙個香噴噴的油膜,讓我飽餐一頓。父親在一旁笑說,一家人都跟著你飽口福了。如今母親已過古稀之年,吃著自家田地生產沒有受到污染的糧食和蔬菜,身體依然康健。閑暇的時候,我帶上妻子女兒回家,母親照樣攪個面疙瘩,烙個油膜,熬炒個柴雞摻野蘑菇,配上幾個現在作為綠色食品的山野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挑食的女兒總是吃得滿嘴流油,吃著這個拿著那個,惹得眾人哈哈大笑。妻子連夸母親飯菜做的比農家樂還好吃,說要跟著她好好學幾手呢。母親一臉自豪地說,村里還有人說娃兒們是吃了我做的飯菜才考上大學的!
時光如梭,如今的母親已是白發蒼蒼,歲月在她臉上無情地刻滿溝溝壑壑。養兒方知育兒苦,當我身心疲憊地考慮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教育時,我深深體會到母親在那個年代付出之多,操勞之大,辛苦直至。她沒有什么大道理,而是用淳樸敦厚無言的愛艱難地支撐著一個大家庭。當我為生活為工作無盡苦惱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在母親膝下生活的日子,想起真愛、樸實、勤奮、樂觀、奮斗的母親,心中更增添一份力量。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