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璧話黃岡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04-23熱度:0次
文 武 雙 璧 話 黃 岡
王國良
今年清明,我參加了湖北省地礦局黃岡基地的黨員干部革命傳統教育行活動,參觀了紅四方面軍的創建地,著名的黃麻起義的爆發地------紅安縣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一天的游程就像那穿城而過的金沙河水,匆匆流逝,一天的游程雖然短暫,然而,耳聞目睹心靈所感的東西卻極多,足以震撼心靈。
這些震撼心靈的東西將永駐心間,銘刻心碑,不再逝去!
紅安面積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萬,是一個小縣。
全縣均為半山半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縣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臺山海拔817米,最低處杜家灣海拔30米,氣候較為溫潤,夏季較為炎熱。地形不復雜,氣候不特殊。
看看對紅安物產資源的介紹: 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螢石、水晶石、大理石等15種,螢石遠銷日、美等國。野生動物資源90余種,珍貴藥材300多種?;ㄉ?、煙葉、茶葉、紅薯、板栗是當地特產,花生產量居全省前列,天臺翠峰茶被評為全省優質茶。中藥材桔梗是傳統產品。以糧食、油料、煙葉、林特、建材采礦、食品等生產加工配套經營的六大經濟支柱正在形成。 雖然美化了一點,仍見貧乏。
看看紅安縣志記載的紅安特產:珍珠花菜, 煨葫蘆,紅安綠豆粑,臭皮子永河皮子,鴛鴦元寶。 這些黃岡到處都有,算不上紅安特產。
2003年,國家級貧困縣的名單新鮮出爐:國家級貧困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準。目前共有592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準,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準,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592個縣,調出38個,仍有554個縣,紅安縣赫然其中,近年雖有發展,卻仍未脫貧。
以上這些東西,雖然叫人心傷,卻不足以震撼心靈,紅安自有叫所有炎黃子孫心靈震撼的東西,且看且看百度百科對紅安縣的簡介剪輯:
剪輯一:紅安縣境內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曾養育了理學奠基人、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程顥、程頤(有典故“程門立雪”出于此二人)紅安二程鎮也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的,還有耿氏三兄弟:耿定力、耿定向、耿定理,現代著名的世界級翻譯家、文學家葉君健,歷史學家馮天瑜,經濟學家張培剛等一大批名臣學士。
剪輯二: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 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謝富治,電視劇《亮劍》的主角王近山等317位將軍,其中,紅安籍的將軍有223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2人,少將軍銜的52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隊列中,曾經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紅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個屬紅安籍。紅安的士地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10大軍區,其中8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治委員由紅安籍將軍擔任。后來10大軍區改為8大軍區,先后又有6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委是紅安人。紅安,一個山區小縣,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縣”,一個孕育將軍的搖籃,一座熠熠輝煌的“將軍城”,這不僅是一個“中國之最”,而且也一個“世界之最”。
剪輯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關心老區的建設與發展,江澤民、李鵬、喬石、劉華清、吳邦國,習近平、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臨紅安視察,給老區人民以親切的關懷和巨大的鼓舞。
剪輯四:紅安文物勝跡遍布全縣,確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3處,如天臺山、香山湖、對天河、吳氏祠、老君山,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舊居,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紅軍洞等110多處建筑和革命遺址遺跡,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紅安,對近代中國革命的貢獻巨大,這里不僅誕生了317將軍,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有歌謠為證:
小小黃(紅)安,
人人好漢,
銅鑼一響,
四十八萬,
男將打仗,
女將送飯。
紅安,紅色的土地!革命的圣地,將軍的搖籃!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造訪的黃岡的蘄春縣。
蘄春,和紅安縣迥然不同,這里歷朝歷代崇尚讀書致仕,讀書救國,歷史的沿革,漸漸濃縮成了黃岡文人薈萃的地方,紅安走出了317位將軍,而蘄春則走出了800多位教授,是有名的“教授縣”。
請看百度百科對蘄春介紹的剪輯:
剪輯一:“蘄春人物彬彬”,“英杰代興”。宋代有參與纂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巨型類書的文學巨擘吳淑;明代有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著名戰將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學家顧景星、陳詩,首創中國海運的陳鑾;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田桐,訓詁學家、“章黃學派”創始人黃侃,“一二•九”運動組織者、華北抗日聯軍司令董毓華,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胡風等。二十世紀以來,秉文衡、掌科苑、主講壇者遍及五洲,人數多達800多人,故有“教授縣”美譽。
剪輯二:蘄春境內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旅游景點遍布,文物保護單位多達86處,其中達城毛家咀遺址是我國西周古文化的代表。縣南蘄州古城的“蘄陽八景”和李時珍陵園、藥物館、紀念館均十分著名,年接待中外游客10余萬人次。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曾長期在蘄州荊王府任紀善職,并在蘄州寫出了中國四大古典小說 之一的《西游記》,書中描述的孫悟空、玉華府、豹子山等人物風景以及故事情節等都可在蘄春的山水人物、神話傳說和風土人情中找到出處。
剪輯三: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湖北省蘄春縣申報的“李時珍傳說”入選,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蘄春名人志: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生于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蘄州城人(今屬湖北省蘄春縣)。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被譽為“醫中之圣”(郭沫若語)、“古代世界名人”(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會評),其《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藥圣典”。
吳淑,字正儀,原籍閆州丹陽(今屬江蘇省),937年(北宋天祚三年)隨父文正遷蘄定居。由于他博學多才,經州府舉薦,試學士院,授為大理評事,深得宋太宗賞識。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至真宗咸平五年(公元997-1002年),參與編輯《太平御覽》(100卷)、《太平廣記》(500卷)、《文苑英華》(100卷)、《太宗實錄》(80卷)。個人著述繁多,體現了其卓越的才能。他多次向宋太宗獻書獻文,深得太宗嘉獎,并因其才升遷為職方員外郎。除此外,吳淑還有許多著作,如《說文五義》(3卷)、《類事賦》(100篇)、《秘閣閑談》(5卷)、《江淮易人錄》(3卷)、《異僧記》(1卷)、《煉師傳》(1卷)、《集》(10卷)。吳淑還擅長水墨,對古籀書法研究精深,且喜歡考古,亦有建樹。
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黃公,別號玉山居士,蘄州城人,世代書香之家,曾祖父顧闕,大曾祖父顧問皆為進士、著名理學家;祖父顧大訓為藏書家兼著述家;父親顧天錫,通經史、精醫道,所著詩書多入《四庫全書》。景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被譽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15歲試于黃州,名震全府,院試奇魁。康熙皇帝大悅,授翰林院檢修官。其間,他將自己編撰多年的字書《黃公說字》贈送給康熙皇帝。后來,康熙命翰林院整理《黃公說字》,自加題詞為《康熙字典》。顧景星對于義理、考據、辭章、經濟、小學等無所不能;對于琴、棋、書、畫、算、數等無所不曉。《四庫全書存目提要》介紹顧景星,說其:“記誦淵博,才氣尤縱橫不羈;詩文雄贍,亦為一時之霸才。”顧景星生平著述宏豐,共有430卷之多。其中《來耕集》和《南渡集》75卷編入《四庫全書》;《黃公說字》100余卷中有47卷編入《四庫全書》。《白茅堂詩文集》包括樂府民歌、詩賦、策論、志論、奏疏、史論、傳記、序文、銘誄、雜著等共46卷,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看到這部書稿,大加賞贊,當即捐資刻印,廣為流傳。
詹大悲(1887-1927),田橋詹家山人。1909年曾任漢口《商務報》主筆,1910年12月任《大江白話報》主筆,1911年1月該報因違抗當局禁令被迫??哺脑搱鬄椤洞蠼瓐蟆凡涂?月,《大江報》以“時評”刊黃侃《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一文,震撼江城。湖廣總督誣以“蕩亂政體,擾害治安”查封該報,并逮捕詹大悲。武昌首義爆發次日,詹出獄。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詹率先加入。1923年10月詹受孫中山之命參加起草《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1924年任廣州大本營宣傳員。后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等多職。1927年7月,武漢國民黨中央實行“分共”,清洗捕殺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12月17日,詹被兩湖清鄉督辦胡宗鐸以“赤化分子陰謀暴動罪”逮捕殺害,時年僅40歲。
田桐(1879-1937),字梓琴,號玄玄居士、江介散人,漕河鎮田家河人。1904年赴日留學,結識黃興、陳天華等,并與宋教仁、劉公、白逾桓等創辦《二十世紀支那》,宣傳革命思想。次年,迎孫中山于東京,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被舉為評議會議員、書記處書記,佐孫中山辦理文書。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內務部參事、參議員。192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后不滿蔣介石獨裁統治,與居正等人成立反蔣同盟。1930年7月2日,病卒于上海寓所,葬武漢洪山。其著作主要有《太平策》(17篇)、《五權憲法》、《革命閑話》、《扶桑詩話》、《詩文集》,另有《玄玄遺著》刊行。
黃侃(1886-1935),字季剛,號量守居士,蘄春青石鎮大樟樹人。國學大師。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常與同學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議論時政,暢談革命?!?905年,他被湖廣總督張之洞以“故人子”,給予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同年,他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秋,歸國組織反清活動。1911(清宣統三年)初,黃侃在武漢參加“共進會”與“文學社”的反清活動,寫時評《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江漢震動,革命士氣為之大震。民國建立,黃侃在上海主辦《民生日報》。1914年秋,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后,相繼執教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武昌中華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等校,講授詞章、訓詁及經史之學,前后凡22年。其間,他關心國家大事,愛國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凱幽禁反對復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與章同住,以示抗議。其師劉師培借研究學術之名,邀請學術界知名人士開會,動員擁袁稱帝,他憤然相斥而退會,與會者亦隨散?!熬?#8226;一八”事變發生,他拍案作《勉國人歌》:“四百兆人寧斗而死兮,不忍見華夏之為墟?!碧栒偃珖癖妸^起御敵。黃侃治學勤奮,以愚自處,主張“為學務精”、“宏通嚴謹”。他重視師承,但不墨守師說,常以“刻苦為人,殷勤傳學”以自警。雖是名聲赫赫之學者,且身體虛弱,仍致力學術而不倦,“惟以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發愿50歲后才著書。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一家。在音韻學方面對古音作出了切合當時言語實際的分類。晚年主要從事訓詁學之研究。黃侃著作甚豐,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說文略說》、《爾雅略說》、《集韻聲類表》、《文心雕龍》、《日知錄校記》等。
董毓華(1907-1939),字實存,獅子鎮董沖人。1924年8月考入省立第六中學,在董必武的影響下,接受馬列主義,成為武漢地區學生運動骨干。1926年3月,由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日軍侵犯華北時,他積極組織學生抗日活動,被推選為“中國大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主席,和姚依林、黃敬、蔣南翔等一道參加并領導了震撼全國的“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此后,董毓華又赴天津發動“一二•一八”示威游行,并幫助成立天津學聯?!捌?#8226;七”事變后,董毓華奔赴抗日前線,任華北抗日聯軍司令員。1936年6月,因積勞成疾,逝世于平西淶水縣蓬頭村。
胡風(1902-1985),本名張光人,筆名谷非、高荒、張果等。蘄州鎮下石潭村人,出身貧寒。1921年考入武昌啟黃中學,開始受“五•四”新思朝的影響。1925年9月,胡風考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清華大學英文系。1929年,東渡日本,入慶應大學英文科學習。1931年,參加日本共產黨及反戰同盟,加入中國左冀作家聯盟東京支部。1933年春被日本“驅逐”回上海,任“左聯”宣傳部長,不久繼茅盾任書記。抗日戰爭開始后,胡風歷任“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常委、研究主任及由郭沫若主持的軍委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專職委員等職。先后創辦大型文學刊物《七月》、《七月詩叢》、《七月文叢》、《希望》等,同時撰寫了大量文藝評論文章?!镀咴隆泛汀断M吩诋敃r后方影響很大,培養了一批新人,開創了新詩風?!?949年,胡風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理事,并出席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參加開國大典。1954年7月,胡風寫了《關于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約30萬字,并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久,暴發“胡風反革命集團案”,被定為“首犯”,被判無期徒刑?!?980年,中央決定為胡風平反,先后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委員,后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1985年6 月8 日,在北京逝世。一代文學泰斗,給后世留下了440萬字的《胡風全集》。
袁殊,1911年出生于蘄春蘄州鎮東長街,又名學藝、軍光,化名曾達齋。1929年到日本留學,專攻新聞學,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回國后擔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參加上海左翼文藝活動,創辦《文藝新聞》。1931年10月,年僅20歲的袁殊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了中共情報系統的工作。為了加強自身的保護色,開拓情報來源,1937年4月,袁殊加入了青洪幫,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此后,袁殊成為和中統吳醒亞、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社會幫會都有一定聯系,集多種身份于一身的情報人員,巧妙地利用這種多重身份廣開情報來源,上報給中共中央,為當時地處蘇區、消息相對比較閉塞的中共中央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箲鸨l后,由戴笠親自任命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后根據組織安排充當“漢奸”,打入日本諜報機關,出面組織“興亞建國同盟”,并以此為招牌,秘密組建新的情報據點,將一份份重要的戰略情報從敵人的心臟發送到了延安。袁殊從“巖井機關”獲得的重要情報有:⑴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⑵1941年6月13日德蘇戰爭一觸即發的報告,為此蘇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謝。⑶德蘇戰爭爆發后,日本動向是南進而非北進,以及日美談判的情報等。1945年10月7日,袁殊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秘密到蘇北解放區,并于1946年重新履行入黨手續,結束了長達14年的地下生活。1949年2月,又被李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工作。1955年4月,因潘漢年案株連而被捕入獄。1982年又因潘漢年平反而平反。1987年,袁殊因病逝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高輝遠(1922--2002),漕河鎮黃廠人。出自中醫世家,幼承家學。1954年參加國家中醫研究院的籌建工作。1958年受業于中醫學家蒲輔周先生,長達17年之久。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高干、外賓治療室副主任,長期任周恩來總理保健醫療主任,現任解放軍305醫院醫療研究室副主任和中醫科主任,兼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北京中醫學院名譽教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中醫老年醫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常務理事、解放軍中醫學會副會長、國家科學委員會中醫專業組委員、國家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及《中醫雜志》、《中醫藥學報》、《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或編委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中醫對兒科傳染病的辨證法》。
甘藏春,男,漢族,湖北蘄春人,1958年11月生,碩士研究生文化程度,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法學會理事、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土地學會土地法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委員,中國大洋協會理事,中國海洋法學會常務理事。
黃恒學,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經濟學系 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195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蘄春縣。先后獲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自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哲學、心理學、財政理論等。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我國企業現狀及其改革方向"、"中國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與財政對策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市場創新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專項科研基金以及其他多項省部委級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市場創新》、《中國事業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跨世紀的中國經濟與管理 -- 全國博士后首屆經濟學管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著作,其中,《組織行為學》一書,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青年優秀成果一等獎。
駱清銘, 博士,1966年出生,湖北蘄春人?,F任華中科技大學校副校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1986年畢業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物理與器件系紅外專業。1986年至1993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光電子工程系學習,先后獲光學專業理學碩士和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專業工學博士學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1999年受聘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特聘教授(首批),2000年榮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7年當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獲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汪潮涌,1965年出生,湖北蘄春人,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一九八零年考取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1985年由清華大學赴美留學,是最早進入華爾街工作的大陸留學生之一。從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八年,他先后就職于美國摩根•大通銀行 (J•P•Chase),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等著名金融機構;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期間,他擔任亞洲公司副總裁兼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一九九八年汪先生受國家開發銀行邀請擔任顧問,任期滿后,與國際投資機構共同創辦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汪先生是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ChinaEquit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 的創始人及總裁,同時也是倫敦證交所上市公司歐瑞中印投資公司(Origo Sino-India PLC.)的董事長,北京信中達創投公司、美帆中國之隊、李時珍健康產業開發股份公司、粉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投資人,也是瑞星科技、盈方體育(中國)傳媒公司、九城游戲(NASD)等公司的董事。
創建于1999年的信中利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投資與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業務涵蓋創投、PE及直接投資等領域,在科技/傳媒/資源/環保/醫藥等行業投資了近二十家公司,其中包括百度、瑞星和華誼兄弟等成功企業,在中國投資界非常活躍及有影響力,同時也是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在全國選聘的8家PE管理公司之一。
汪金權,男,1963年生,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人,蘄春四中語文老師。1987年于華中師范大學畢業以后,分配到全國有名的湖北省黃岡中學。在到蘄春四中看望老師時,當時他看到四中很需要老師,為了支持山區教育,義無反顧地調到最偏遠的學校--蘄春四中,扎根于蘄北山區,在蘄春四中教書二十余年,多年來堅持把自己的工資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其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后,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多項表彰。個人榮譽:2004年,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10年9月9日“全國教書育人楷?!痹u選結果正式揭曉,汪金權成為湖北省唯一當選教師?!按髣e山師魂”汪金權在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接見。2010年5月26日,湖北省總工會、省教育工會分別授予汪金權“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北省師德標兵”稱號。2010年06月19日昨日,省文明委在蘄春縣隆重舉行儀式,授予蘄春四中教師汪金權“湖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王金云(1978— ),男,筆名陽光下,黃岡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陽光下之家”創辦人,深圳“陽光下義工隊”隊長,個人志愿服務時間超過5000小時。深圳市陽光下之家文化發展中心 主任,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新華社、《半月談》、《人民日報》、香港《成報》等海內外60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過其先進事跡,其中中央電視臺就做過他8期專訪節目。曾榮獲2005年度“全國十大法制新聞人物”、2006年“廣東省十大新聞人物”、第三屆“深圳十大最具愛心人物”、第三屆“深圳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廣東省“五五”普法中期先進個人、第四屆“深圳十大最具愛心家庭”、2006年“中國十大愛情故事”,第十一屆“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十屆“廣東省青年五四獎章”、第六屆“廣東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等30多項榮譽,受到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蔡東士,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副省長雷于藍,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全國普法辦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中央綜治委副主任陳翼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等領導的接見。出版有個人散文集《十八歲的坦白》、詩集《一個情人的自白》、紀實小說《走出高墻》、長篇小說《陽光下》四部作品。其中《走出高墻》曾被新浪網評為“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還榮獲了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讀一本好書”征文獎,并被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永久收存。
周鴻祎(yī ),男,湖北蘄春人,現任360安全中心董事長。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獲碩士學位。曾就職方正集團,先后擔任事業部總經理、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曾獲得了"2004中國十大管理英才"、"中國管理百人"、"《財經時報》2004中國十大財經人物"、"2004中國IT風云人物"、"2004年五大得意人物"等獎項。
編輯本段蘄春風光
古城蘄州, 亦見人文風貌。
蘄春是標志性建筑的古城
蘄州位于蘄春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是鄂東最古老的城鎮,歷為郡、路、府、州、署、縣治,曾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長江中下游商品集散地。蘄州文化底蘊深厚,境內風景名勝繁多,是發展旅游業的理想之地。
蘄州古城 : 筑于南宋,全為石砌,依鳳凰、麒麟二山而起,臨長江而池,壯麗別致,規模龐大。據嘉靖《蘄州志》載,“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東南北闊一十七丈八尺,兩側天塹彌漫,不可以丈尺計。有城門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個,城上吊樓九百九十間”。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有李時珍故里蘄州明代古城屏風。現有城墻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和維護,并建有“醫圣閣”等仿古建筑。
黃岡風流,占盡風光,一文一武,文武雙璧,閃耀中華!
文字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