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之行——4游海洋動物世界、沐入海口之雄風
來源:作者:萬京民時間:2012-04-20熱度:0次
澳洲之行——4 游海洋動物世界、沐入海口之雄風
萬京民
有一種感覺非身臨其境才能欣賞,亦非身臨其境才可體味與感受……
某些景致會因感受而驚喜,又因驚喜而深感震撼。
布里斯班玩兒的地方很多,除了上文所述的黃金海岸、瑞娜海灣等享譽世界的名勝外,市內外還有多處可圈可點的公園和游樂場所。比如:有名的海洋公園、溫熱帶交匯的植物園、游樂場、規模宏大的歐式建筑群,及其里面的大型賭場和每日游蕩在郊區山谷里浩如繁星的螢火蟲等。
在布里斯班的第二天,我們游覽了位于瑞娜海灣不遠處的海洋公園,這也是一處很值得游玩兒的場所,可以說,誰到了這都會被這里的植物和海洋動物所吸引,在笑逐顏開中而忘我。
是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們驅車前往位于海灣處的海洋動物園。因為是周末,所以園內外的游客較多,不論是英俊的黃發帥哥,還是肩披彩發的美貌女子,亦或是成群結隊處于豆蔻之年的中學生。繽紛艷麗的服飾,五顏六色的裝扮與公園那高聳艷麗的大門、碧藍透徹的海水和耀眼閃爍的各種游艇相呼應,使得這里的世界即精彩又迷幻。一位位身高體壯的父親與纖細苗條的年輕母親,手牽著自己如花朵般可愛的洋娃娃們,歡喜而來,綻開的臉上映出了春天的光彩。
因為是澳洲的初春季節,植物也顯得翠綠與斑斕,亭亭玉立的棕櫚與檳榔等亞熱帶植物枝干婆娑、枝葉搖曳,仿佛在迎接歡快的游人。
我們一行步入公園寬闊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是一池較大的水域,岸邊有幾艘很現代的摩托艇,絲絲的柳樹與粗大的榕樹、棕櫚等遮蔽著對面一組組漂亮的酷似別墅的房舍,留給游者的是如畫的景致與祥和的環境。
我們先是在一處標志明顯的企鵝館門口集合,導游告知大家4個小時后在此集合,于是大家自由結伴奔赴各個游樂場地。
游樂場門口的左側有一條空中纜車,一個個白色的車斗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誘惑著游人們前往乘坐。因為游樂園的門票實行的是一票制,所以只要是進入園中所有的項目都不再花錢。我們幾位并沒有先去坐纜車,而是沿著環公園湖泊的游覽路前行。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觀看海洋動物的游客頗多,道路擁堵、摩肩接踵,尤以當地人居多,而其中兒童又占了一半。這是一座地處溫帶的海洋樂園,緯度與我國的長江流域相當,園內除了眾多的海洋生物與動物外,還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溫熱帶植物非常搶眼,尤以美貌的檳榔與高挑的南半球棕櫚為最。
沿著濃蔭的林道向南行,左邊有幾處不大的露天水族池,周圍被許多大人小孩包圍著。游客們俯視下看,主要看到的是魚兒們的背部和側面。水里面游蕩著多種不同色彩和形態的魚類,水底和池邊還有幾十種繽紛絢麗的海星、珊瑚、海膽和海參等,有些非常漂亮。沉在透明度較高的海水底,更顯得嫵媚多姿,珍貴嬌媚,引得人們想去伸手觸摸。更神奇的是有幾種長相丑陋但游速飛快的尖形魚和黑色的菱形魚游得飛快,十二分地引人注目,尤其是那種黑灰色的類似于美國B2隱形轟炸機形狀的那種尖頭寬翅魚,好像在向人類展示游技。它體形寬大、動作敏捷,專門在水底下潛游,轉動、升降等非常迅速,遠遠超過它的水族哥們們。我用攝像機不住地追尋著它,并想看清楚它的全貌,我懷疑,或許老美的B2轟炸機就是模仿它設計的。水族池里有專供游客乘坐的木船,以便使人們可以更近距離的接觸。最高興的是如同洋娃娃般的兒童們,黃黃的頭發、白白的膚色,以及花枝招展的裝素和稚嫩綻放的笑臉,給游樂園增添了更多的歡笑。
再往前是鱷魚池和鯊魚館,這些都是水里的大形攻擊型肉食動物,小孩們聽起來就有些膽怯,所以此地孩子們較少。鱷魚我以前在泰國和柬埔寨等國都看過,尤其是泰國人工養鱷場里有成千上萬只,每十幾只在一個圍欄里,都懶洋洋地堆在一起曬太陽,而且連眼睛也懶得睜開,并且養殖園里還有一種悶熱中的騷味兒。這里的鱷魚不多只有幾只,主要是為了游客觀賞,我們到時只看到了二只,都露著半個身子睜著大大的眼睛在那里望天,大家也只是拍了幾張照瀏覽了一圈就走了。大白鯊在海洋中相當于陸地上的猛獸,除了巨鯨外幾乎無魚敢惹,但在這里也被萬物之靈的人們用鋼筋水泥和厚厚的玻璃所困住,每日里被迫接受著來自各國、各地人們的“朝拜”。
再往前是幾座不大的水族館,里面是巨形玻璃建成的供人正面觀看的幕墻,里面有無數只色彩不一、大小各異的海洋尤物,不僅有閃光的花斑和藍、綠、橙、紅等顏色的彩色魚和畸形魚兒,還有銀光璀璨的條紋魚、形象古怪的鬼臉魚以及細小的熱帶魚等等,真是百種千樣、美不勝收啊!著實令初見者或遠離海洋的人們驚詫不已。
最有趣的要數公園盡頭的海豚表演了。這是在一片較大的水域里由工作人員訓練的海豚,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為游客展示出各種有趣兒的或高難度的動作。這個表演是在每日上午10點半舉行,因此,大家都按著時間趕到現場找好坐位,以便能在最佳看點一睹海豚們的英姿。實際上有關海豚表演我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葉就在大連看過,后來又在東南亞的國家看過幾次,形式上大同小異,只是訓練人的國籍有所不同。這次也是我首次觀看金發碧眼的洋人們訓練海豚,而且周圍坐著的也幾乎全是洋人。
海豚池周圍被枝葉婆娑的棕櫚樹和高挑腰細的檳榔所環繞,又有綠草鋪就,綠意濃濃、春意盎然,空氣和環境都十分良好,看上去就賞心悅目。澳洲的訓練員也都是少男少女,身穿深藍色條紋的緊身潛水服,顯出苗條或健壯的身軀,只是黃黃的秀發飄露于外界,在日光的照射下熠熠閃亮。海豚表演的基本動作大都相似,比如在訓練員的指揮下騰空躍出數米翻轉旋體;或雙雙躍出水面后轉體下潛;亦或是垂直竄出水面再筆直地潛入。而最刺激的則是訓練員騎在海豚的的背上與其一同躍起或速游,再繞場一周舉著雙手歡呼,博得陣陣掌聲。海豚屬于較溫和的動物,在海洋中以群為單位生存,與人為善,并多次在人們遇險之時加以相助,曾護送受傷者抵達岸邊,免受鯊魚之襲擊。海豚通人性,是人類在海洋中的好朋友。
在各國的電視節目及其他媒體中,尤其在動物園周圍都能看到很多海豚的影像或畫有海豚的照片,它們更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在海豚表演之際最高興的就是他們了,每當海豚作出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時最驚喜、最興奮的也是他們,洋娃娃們的一張笑臉和一個個驚詫的動作也總能引起周圍人們的喜歡,仿佛他們在與水中的海豚共舞。在表演結束后苗條與健壯的訓練者上岸向大家致謝,并邀請觀眾們與其合影,這時候小朋友更成為了臺下的主角,高矮不齊的一個個洋娃娃或輪流,或三五個排好站在哥哥姐姐們的面前,綻放笑容留住愉快瞬間。的確,能與身穿緊身泳裝的美人們合影也是一種驕傲與榮幸。
看完了優美的海豚表演我們乘坐著空中纜車向園區的外側行進。俯視的效果總更能給人居高臨下、憑海臨風的感覺。眼望下面的海洋世界碧水淋淋、植被蓊郁,如蟻般游動的人們身披著五彩的衣裝在美麗的初夏裝點著絢麗的世界。
中午大家在水上摩托表演看臺前集合,準備觀看即將開演的最刺激的項目——水上摩托車表演。此時陽光頗為強烈,照在水面上映出了片片的白光,而就在這起伏的破浪里不時地滑過一道道波瀾,作俑者則是一位位身材高挑強壯的澳洲水上健將和他們胯下的鐵坐騎。
這是每天一次的壓軸好戲,大凡來園里游玩的客人都要欣賞。其主要表演項目是騎車飛躍障礙;快速騎過獨木橋;單人或雙人躍障礙后,再向前或向后騰空翻起360度或540度,以及雙人水上追逐賽和單雙人騎車騰空直立躍起等高難度動作。表演者都是二十至三十幾歲的男性,他們都具備很強的體質及超高的水上技能,有些還參加過大型的國際比賽。表演場是在園內的二個湖中進行,當中有一座小島,每次出場時他們都從小島的后面急馳閃出,飄忽而至,隨著水上摩托發出的“嗒……嗒……”的強悍聲響,伴隨而來的是劃出一道道翻著白浪的鐵騎呼嘯而至。隨即做出一些高超的騎技向人展示,之后再開始驚險刺激的表演。飛躍的障礙大約有2——3米高,而且還需連續飛躍幾個,再騎過窄窄的獨木橋。最驚險的就是飛行跨越后再來個360度后空翻,而后深深地沉入水中激起大片的浪花。有時高手們還故意在過獨木橋時來個閃失掉進水中,而后再從水里高高地躍起,帶著滿身閃亮的水花大秀他們的水上技能。演出的時間雖然不很長,但一幕幕驚險的畫面卻留給了觀眾,或許這些畫面會在人們的腦海里停留很久。結束時幾位身材健美、高挑,穿著緊身藍泳衣的帥哥登岸站成了一排向觀眾們致敬,并邀請美女和小洋娃娃們與之合影,一時間場面熱烈,相機頻頻閃動,有歡呼與雀躍者,彼此呼應、融洽,氣氛達到了高潮。
海洋館里有趣的地方還有企鵝館,分上下二層。步入館內先是涼氣襲人,而后是黑黑的通道與轉瞬間的柳暗花明。厚厚的玻璃墻面后是在冰冷的海水中游弋并舒展四支的企鵝們,高難度的跳水與利劍般的泳姿證明了誰才是冰水中的王者。而紳士般的黑衣白腹外帶黃黃扁嘴的南極生靈們,的確為游者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與他日的回憶。
布里斯班的海洋館雖然不是很大,擁有的海洋動種類也不是很多,但也確實是澳國的一處較有特色的游覽勝地,每日里接待來自各國和澳國各地的游客,并為之帶來快樂和愉快的享受。
午餐時順便逛了幾條街,瀏覽了該市較為現代的核心部分。乳白色的海濱建筑;奇形怪狀的海景房,以及光怪陸離、高低錯落的幾何狀玻璃幕樓群等等,總能給游者以美的享受和永久的記憶。
布里斯班也被稱為河流之城,市區有一條與其同名的河——布里斯班河。布里斯班市是在其河流的基礎上建起的,不過他們二者應該是聯系在一起的,而在我看來布里斯班更應該是其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更應是一個整體。眾所周知河流邊孕育文明,雖然澳洲是曾經的殖民地,但是同樣其各個城市的發展是離不開河流的,而布里斯班河成就了布里斯班的發展,造就了布里斯班今天的繁榮,所以,這更加證明了——“擁有河流的城市是幸運的”這一自然規律。
布里斯班河猶如緞帶蜿蜒于布里斯班市,穿越整個城市,在城市中形成S形后飄然入海,布里斯班河也是布里斯班市最美的彩帶、也是最有意義的點綴。而架設于布里斯班河上的13座大橋也就成為了連接這個城市的重要部分。試想之:其實布里斯班河在布里斯班就恰似黃浦江于上海,或湘江于長沙的感覺一般吧,同樣的依水而建的城市,民眾對河流的感情應該是一致的吧!
我們步行在出海口的大堤上,面臨5、6級的海風,身前身后姑娘、女士們的長發與花花的長裙早已被吹得飄灑灑的,有時她們的頭發甚至與地面都平行了,只是所不同的:秀發比之平時要自然舒展得多,并且增加了曲線美,或彎曲出的長長絲……
大堤的盡頭風浪最為猛烈,大有驚天地、泣鬼神之勢,尤其是左右一塊塊巨石被風浪擊打后迸發出的吼聲,更令人震撼。但見排排巨浪(約有2-3米高)打著旋窩奔涌而來,前浪盡而后浪又至,巨浪激石后即刻分崩離析、仰天長嘆,但卻永無止境、往復無窮。余觀之:其氣可贊,其力可摧,嗟夫、觀止矣!若用“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恐怕不能繪出此處之濤瀾勝景。
佳景更需留住,浪花亦與保存。我們分別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姿態保留了這難得的激越場面,或許這場面還要在每人的腦海里留存多年。因為,能記住行走時的每一段精彩和感受,才應是游者們之必須吧!
(附:澳洲見聞 2)
完善與人性化的澳大利亞公共設施
萬京民
澳大利亞是較發達的國家,地大物博而人口稀少。近7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僅生活著2200余萬國民,只相當于我國臺灣省的人口。經濟的發達、生活的充裕、社會的和諧穩定等等也體現在其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完備的便民措施和公共設施上,這表現在很多方面,也使我們這些親歷澳洲的人深有體會。
因為是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的汽車都是右駕左行,和英國一樣,路面平整寬闊車行通暢,極少有塞車現象,而司機們很遵守交規,幾乎無人亂按喇叭或搶路超越等。澳洲的高速公路與我們的有所不同,是半封閉的,左右車道間有花草樹木隔開,而兩旁卻基本沒有護欄。這大概是因為公路兩旁人少或房屋、建筑不多的原因,不過乘客卻可以因此遠眺到廣褒的草原、樹木和高低疏密的按樹林。
那里城市的公交車一般都有二種以上的顏色,比如悉尼市是藍色和紅色的。藍顏色的公交車為政府所擁有的,紅顏色的叫Red Explorer是私有企業。藍色的公共汽車票為11.6澳元一張,可以乘坐10次,比較經濟實惠。澳大利亞政府規定,乘坐大巴車或公交車是不容許打開窗戶的,以免乘客將身子探出出現意外,也不許在車里喝有顏色的的飲料或吃食品。因為曾有客人在汽車運行中吃食品時,遇到了急剎車將食物卡在喉嚨里的事。我們因為是整團出行需乘坐固定的旅游大巴車,司機和導游都是當地的中國人,他們都嚴格遵守該國的規定,并在一上車時就將此規定告知乘客,以免乘客不知而受到處罰,一路上他們服務周到而熱情。
澳大利亞完備的公共設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尤其是尊重殘疾人,關注弱勢群體。車上有專為老年人、殘疾人和其他行動不便的人設置的固定專座。每排座位旁都有一個黃色的豎桿,桿子上有一個紅色的按鈕,如果誰想在下一站下車,按一下那個紅色的按鈕即可非常方便。
澳大利亞的人行道也很獨特,一般要比行車道高幾十公分,汽車停下正好與路面相平,乘坐輪椅的客人就可以輕易地進到公交車里。在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處都立有一根豎桿,紅燈亮時里面便發出“叮、叮、叮……”的聲音,而當聲音變成“噗、噗、噗……”時即說明紅燈變成了綠燈,行人便可以前行通過。這是專為盲人們設置的,以便幫助他們用耳朵識別路上的情況。再有就是馬路上汽車道的紅燈往往要比人行道上的綠燈早亮幾秒鐘,因此當汽車停下后人行道上的綠燈才亮起,這樣行人再過馬路就非常安全了。在澳大利亞即使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行人也可以放心大膽地通行,因為那里的汽車是不會與行人爭路的,司機們會主動停下來讓行人先行。
澳大利亞城市內的紅綠燈燈桿上還設有供行人手按的電鈕,一般情況下如果行人有急事要通過川流不息的馬路,而對面又是紅燈時,便可以自己按動燈桿上的按鈕,要求橫向行駛的車輛停下以便通過,這是很人性化的也非常方便步行的人。一次在悉尼我們游完著名的嵐山景區后,驅車返回時在一處英格蘭風格的小鎮上停下參觀。不大的小鎮歐陸風情明顯,腳下的馬路也是隨著山坡丘陵起伏蜿蜒,行人車輛也不算少,但是每個路口都有紅綠燈,而且不論行人車輛都同樣地遵守秩序。在逛小鎮時我想過馬路到對面的商店去,于是便與一起去的旅友趙先生向對面走去,但當走到路的中央時,右手方向開來了汽車,我們本能地停下想讓汽車先走,不想那車子也停下讓我們先行。正在遲疑的時候,左右兩邊又都有汽車排隊而來,先前那輛車的駕駛員便將身子探出對著我們邊揮手邊大聲說:“Across the road quickly please.!”“please.!”我們才猛然快步地穿過馬路,而后揮揮手向他道謝。
在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旅游景點是免費的,只有少數幾處私人擁有的地方才收費,向我們所參觀的墨爾本植物園、悉尼植物園與悉尼美術館等都是免費的。
澳大利亞是很發達的國家,從基礎設施到民用產品都非常人性化。在公共場所、飯店賓館、景區等地的水龍頭打開水就能喝,都是經過人工凈化好的,完全不用擔心衛生問題。澳洲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法律規定公共廁所里必須配有衛生紙的國家,這有別于任何國家也是很人性化的規定。我們在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及亞熱帶的凱恩斯等地,見到的公共廁所都很干凈而且寬敞,里面的衛生紙、洗手液、擦手紙、烘干機等擺放整齊、一應俱全,就象星級賓館里的衛生間一樣。除了男廁、女廁外,國家還特別設置了殘疾人專用廁所及母親喂嬰兒或為嬰兒換尿布的地方。Boys或girls的標志,是男孩或女孩專用的廁所,里面的抽水馬桶比成人使用的低一些而且小些。抽水馬桶上一般都有兩個半園形的按鈕,客人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半箱水或一箱水來沖刷。
再有就是澳大利亞的生育政策。因為澳國的地域面積廣大而人口稀少,故婦女在其國內也享有很多特殊的福利待遇。該國提倡生育,規定凡生育2個以上子女的婦女均可得每到每月3000澳元的獎勵,并可獲得到子女的免費奶粉及托兒費等,而生育3個孩子的婦女則可獲得一次性的約60000至80000元左右的獎勵,并還有每月的獎金直至故去。我們在布里斯班的導游夫人,為他生育了二位千金,如今就在家做全職太太,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優惠與獎勵。所以,在澳大利亞不喜歡工作的的女士們,大可不必發愁生計問題,只要與心愛的人結婚,為他多生幾個孩子便可解脫一生所有的工作煩勞。看來在澳大利亞嫁為人妻、相夫教子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吧。
此文發表于3月13日《北京青年報》(國外見聞)即東張西望版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