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蛋糕引發的
來源:作者:雨送黃昏時間:2012-04-17熱度:0次
其實一杯蛋糕如今是太平常不過的點心了,本不足以拿出來說事的,不象我們小時候,就算過年也難得吃上。但今天要講的這杯蛋糕有點與眾不同。
一次接女兒下小提琴課回家時,天已經黑了,我們的路過電影院時,一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孩子從我們身邊經過,順手塞給女兒一杯制作精美的蛋糕, “小妹妹,這蛋糕送給你吃了”,我們站在原地還未反映過來,她便“咚咚…….”有節奏的走了,剩下我跟女兒彼此投來疑問的眼光,面面相覷,都沒來得及道聲謝謝。
“是你熟人”?同樣詫異的我們問了相同的問題。“不是,不認識”“那她為什么給我蛋糕?是壞人嗎?這能不能吃?”呵呵!看來平時的風險教育小家伙還是聽進去了,警覺性還蠻高的,這讓我很高興。應該能吧,說實話,我心里也納悶犯嘀咕,拿不準。但我盡力把這件事情往好里想,給她灌輸風險防范意識同時也想讓她覺得這個社會還是友善的多。第一,媽媽在這里,她是沒法對你不利的;第二,她給完蛋糕就走了,并未跟你搭訕,據媽媽經驗分析她沒什么目的性;第三,咱們一家人與人為善,過著普通平淡的日子,應該沒有書上寫電影里放的什么仇家…….我一條條的跟她分析著,女兒若有所思、似懂非懂地點頭應道:哦!那我等會兒吃完飯當飯后甜點。好吧!說到甜點,她又滔滔不絕的跟我講起法國人怎么用餐了,不一會兒就邊跳邊走愉快的到家了。
晚飯時,我們母女倆又在餐桌上講起這杯蛋糕的來歷,“不許吃,丟掉”她爸馬上嚴肅認真、斬釘截鐵的道,“為什么啊?我媽都說可以吃了,我非得吃”,抵不住蛋糕的誘惑女兒又擰起來了。“丟掉,她憑什么給你蛋糕,是不是下毒了?”老公一臉嚴肅、一本正經的喝道,他還是不敢相信會當今社會有這種的事情發生。
也難怪,盡管共產黨一天到晚的喊建設和諧社會,可是,整天不是這兒出現了誘迫小孩充當乞討的工具,就是那兒出現了小孩被拐賣,甚至取器官等等,這些駭人聽聞、慘無人道觸目驚心的新聞。據統計,2011年,全國共破獲拐賣婦女案件5360起、拐賣兒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個犯罪團伙,解救被拐兒童8660人、婦女15458人。打掉的犯罪團伙是三千多個啊,這要害多少人啊?這些是被解救的,還有那些沒被解救的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比解救的多得多吧?
看著這些數字,你還能對社會上的一些人、一些事充滿信任嗎?還敢嗎?家家就這么一個寶貝,誰敢大意啊,還是小心使得萬年船啊!
當然,最后這杯蛋糕還是被女兒吃了,自然也沒有我們擔心的事情發生。我們的反映是過度強烈了些,但我們這樣過敏的反映,管理者們該不該反思呢?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