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還不富裕,住房條件跟現在無法比,大多人住的是平房,能住上樓房著實讓人羨慕,所以大家都盼望有朝一日能住上樓房。
1987年,我從外省調回到本市的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由于進廠時間不長,樓房自然輪不到我,所以讓我住進了廠區的一個小院。小院不大,是一排磚縫結構的平房,總共6間,原是單位的一所廠辦小學的校舍,學校搬走后就一直空著。我是第一個搬進小院的,后陸續有三戶廠里職工搬來居住,空曠沉寂的小院,一下子便熱鬧起來了,并有了生機。大家利用空閑時間,清理垃圾,鏟除雜草,把一個雜亂無章、垃圾成堆的小院,搞得干干凈凈、井井有條。在院內,大家見縫插秧,種植各種蔬菜、瓜果,一到夏天,就花開燦爛,果蔬飄香了。
那時大家雖然都生活在物質極為匱乏的日子里,但人們都樂于相互幫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沒有前提的,感情是純潔的。要是哪家缺油缺鹽缺姜蒜醬醋之類的,可以到隔壁弄一點來解“燃眉之急”。碰到哪家有好吃的東西,左鄰右舍也可以跑過來嘗嘗。小院就象一個大家庭,大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似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住房條件的改善、我早已從平房搬進了樓房,房子的面積是越變越大,活動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常常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有時候一年半載都跟自己的鄰居說不上幾句話,有的則連自己的鄰居是誰都不知道。過去小院里那種歡快、溫馨的畫卷已越來越少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情誼似乎越來越淡。離開小院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但它留給我的記憶去卻越來越清晰。小院中盛著我再也回不去的歲月,我永遠也忘不了小院里的那段充滿快樂和溫馨的生活,一個普通的小院,承載了太多的人間真情。
上一篇: 難忘時光
下一篇: 不朽的豐碑永久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