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蛙聲和花香
來源:作者:宋宏建時間:2012-04-12熱度:0次
畫家齊白石與作家老舍,兩位大師在藝術領域有過一次超凡入圣的理論探討,那就是91歲的白石老人在1951年被老舍先生指定完成的紙本水墨畫作《蛙聲十里出山泉》。
畫面其實很簡單:遠山映襯之下,一湍急流從山澗亂石中瀉出,六只活潑可愛的蝌蚪,搖曳著尾巴順流而下。它們不知道自己已遠離了媽媽,只管憨態可掬地戲水瘋玩。由畫面上的幾只蝌蚪,可以聯想到成千上萬顆晶瑩剔透的蛙卵,可以聯想到蛙聲一片那談情說愛的季節,可以在潺湲如歌的泉水聲外,隱隱聽到青蛙媽媽那心急如焚的鳴叫——甚至于若干天后,依然能聽見母親失去子女的深情呼喚,伴隨著十里山泉淙淙流淌。
畫的起因,是說某天作家到畫家家里做客,信手從案頭拿起本書,隨手翻到清人查慎行的一首詩:“螢火一星沿岸草,蛙聲十里出山泉。新詩未必能諧俗,解事人稀莫浪傳。”作家有意從詩中選出一句,想請畫家用視覺的東西來表現聽覺器官的感受。這個命題涉及到藝術上的深層話題,難!但作者憑借自己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用幾個簡略的意象,便讓“十里遠山”、“山澗急流”、“蝌蚪與蛙聲”榫鑿相吻,把詩情畫意水乳交融、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閑庭信步之間,藝術張力無窮,令作家高興得拍案叫絕。
有人把上幅作品與宋代畫院的考題相提并論,這就說到了《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畫作。
那一天的考場安靜極了,關于詩題的重點,學子們有的認為是“馬”: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便精心畫出花叢中的駿馬;有的認為是“踏花”:就畫個騎馬的青年,瀟灑地在花瓣上徜徉;也有人煞費苦心,讓騰空的馬蹄踐踏起紛飛的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別出心裁,畫卷上根本無花,而是夕陽西下,一位英俊少年騎著駿馬馳騁,一群蝴蝶緊追逐著高揚的馬蹄翩躚起舞……
我們在寫作時,甚至于日常工作中,經常有這種現象,挖空心思突出主流,且圍繞“主題”反復渲染,則往往流于平庸,留下遺憾。而那些立意新穎、巧于構思、善于選擇表達角度的“畫外之意”,反倒四兩撥千斤,讓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