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來源:作者:劉少峰時間:2012-04-02熱度:0次
一
我相信,世上所有的人在孩提時候都問過自己的母親:我是從哪里來的?這僅僅是好奇抑或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終極追問?我相信,人類自古以來對這個古老而魅力永恒的命題都在不斷的求索答案。
兩千五佰年前,那位騎著青牛的東方智者,在西去的途中,迸出了思想的火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對“道”的原創解釋是“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兩佰五十年前,那位向世人奉獻了《浮士德》的西方詩人,在一篇神韻畢現描繪自然的散文中寫道:“她(自然)使她的生物從空虛中濺涌出來,但不對它們說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只有她認得路”。
十多年前,那位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的當代杰出理論物理學家,坐在輪椅上用電腦合成的聲音告訴我們:“我們是原始量子起伏的產物”。
一位哲人的深邃思辯,一位詩人的浪漫直覺,一位科學家的嚴謹實證,實現了跨越時空的智慧交匯,讓我們篤信,我們既非盤古的精靈魂魄變成的,也不是亞當夏娃的后代,我們是自然之子。自然不會嫉妒我們把盤古或亞當夏娃想象為我們的祖先,她還會鼓勵我們保留著這美好的文化寄托和精神追憶。因為我們的這種情感也是她賦予的。
二
也許,哲學家的文字晦澀,科學家的論述費解,還是詩人托出的意象更能為我們感悟:“她(自然)里面永遠有著生命,變化,流動。她咒詛固定。她是靈活的。”“她為自己保留了一種特殊的思維秘訣,這秘訣是沒有人能窺探的”。說得多好,大自然就是生命之母,智慧之源。
“不必勞駕上帝,宇宙是自生自足的”(《時間簡史》)。能夠自生的宇宙,是為了在她里面生成萬類無盡的生命而生成自己的嗎?她的本質就是“生命”,“生”就是她的秉性。我相信,這正是她永遠“變化,流動”和“靈活”的原因。
大自然不僅創生了一切,還精妙的讓一切都是應該的那個樣子,處于應該的那種狀態;讓一切都具有平等的生命價值又在存在方式上各各不同;讓一切都相互依存又各自獨立;讓一切都各現其美,各顯其能,各得其所。我們人類就是她創作的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她不僅給予我們一副優雅的形體,還讓我們全身上千億個細胞各司其職,定期更新以保持我們的活力,更幸運的賦予了我們智慧,好讓我們不斷接近正確的了解她認識她,為的是能夠領悟和遵循她的法則,讓我們能夠詩意的棲居。我們人類會厭惡蚊蟲蒼蠅,害怕毒蛇猛獸,殊之,大自然造就它們,就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在她看來,它們也都是她的精美作品。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殘缺失衡的世界,最終會危及我們的生存。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不到不同的顏色,聽不到不同的聲響,聞不到不同的氣味,吃不到不同的食物,也感覺不到其他物類的存在,一切都是絕對的單一,那我們就會像生活在黑暗的牢獄里,不窒息而死,也會瘋狂。如果人類的每個個體從長像,體態到個性都完全一樣,連彼此都無法識別,也無法交流,人類社會就就無法維系。更何況,如果所有生物,都沒有性狀,那自然本身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肯定是交了好運”。按照“熱爆炸宇宙模型”的描述,宇宙從“大爆炸”開始膨脹到100億年以后,一直是按照其膨脹速率的臨界值在膨脹。如果在大爆炸后的1秒鐘那一時刻,其膨脹速率哪怕只要小于臨界值的十億億分之一,那么它就早已“坍縮”而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宇宙,當然也不會有我們的誕生。我們真的是很幸運,現代文明令我們感到愉悅的那些東西,是源于45億年前宇宙中發生的一件“小事”: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把地球撞飛了一大塊,這一塊就成了月球。這次撞擊還使地軸傾斜了一點,傾斜著繞太陽轉的地球,才出現了四季變換的氣候,才使我們能生活在冷暖適度的氣溫里,能吃到充足而種類繁多的食物,觀賞不同時令的鮮花,領略四季各異的風光和避免因無季節變化會出現的可怕疾病,否則,人類將會在悲慘的處境中掙扎。而月球的形成,剛好使地球一直保持著傾斜運行,一直能保持季候的變化。月亮,又讓我們對之遐思神往,激發了我們多少的浪漫情懷。
大自然里所發生的一切,都是那么有利于“生”的精準,“碰巧”都是合理的,都符合美的規律,都在不斷的演化中保持著多樣存在的和諧。合理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和諧的,和諧的就是美的。我相信,這一切都遵循著“生”的旨意。這就是我們還無法窺探的大自然“一種特殊的思維秘訣”嗎?
三
初秋之夜,我仰望星空。幽藍的蒼穹深邃而寥闊,星星閃爍著,像引領夜航的燈塔發出的信號。它們是想要告訴我什么嗎?我心生莫名的感動,忘記了自己。內心隱隱的有什么在碰撞,忽然間像領悟到了什么東西,又不能把它招喚出來,窮我一生也不能把它明白解釋。只感覺周遭是一種難以言狀的神秘無垠的存在。我和我們就存在其中,只是我們像微塵一樣的細小和卑微,我們只是這存在中的一種微不足道的生物。
我看到的那些星星,它們的質量都不知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要大多少倍;它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我看到的星光,也許是它們幾十億年前在那個位置上留下的身影,而現在,它們已不知“飛”向了何方。
我們為成為有智慧的生物感到慶幸,常常忘記了對自然感恩,而是愚氓的為我們能夠無視她的寬容而沾沾自喜,甚至要君臨其上。這是狂妄還是無知?在宇宙這個大自然中,有上萬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每個星系里又有上千億個像太陽這樣的恒星,而行星的數量幾乎是無窮大。像地球人這樣的智慧生物,即便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系的多得不計其數的行星中也一定還有,更何況還有上萬億個星系。我相信,宇宙中不僅還有其他的智慧生物,甚至還會有比我們進化得更高級的智慧生物,也許,它們正在像我們觀察螞蟻那樣觀察著我們。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畢竟,我們對大自然還知之甚少。至今,人類只探測到可觀測宇宙物質的4%,剩下的96%是什么,還是個未知數,遑論“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宇宙。
“她(自然)是一個整體又始終不完成”。在“她”之中,像“我們這樣微不足道的生物”,縱使“她”賦予我們的智慧有無限的潛力,要窺探“她”的全貌,終極對“她”的認知,那真是悲壯之舉。
四
我們以堂.吉柯德似的英雄氣概和執著在“征服自然”,自然已經被我們弄得有些不自然了。慢說“征服”,僅是我們不自量對她的“改造”,已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災難性的后果。從瓦特時代開始,我們就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程,這無論從原因和后果上,人類都脫不了干系。一個在倫敦舉行的題為“壓力行星”的國際論壇指出,人類對地球的劫掠,將出現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若干萬年以后的地質學家會發現一個陡起的地質分界線,那是來自核試驗的新放射性物質以及廢玻璃和塑料顆粒嵌入的新形成的沉積層。一位地質學家的報告顯示,人類目前移動的巖石和自然沉積物,比地球上所有的河流所移動的加在一起還要多許多。
一只青蛙掉進一口盛滿了水還沒有加溫的鍋里,因為加熱在逐漸進行,它逐漸適應,感覺不到危險,會不知不覺的死去。我們是不是正在為“征服自然”的成就很陶醉很享受地躺在這樣的一口鍋里?主要由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暖正在為這口鍋升溫!
我相信,大自然賦予我們智慧,是為了讓我們在其中比沒有智慧的生物更能夠向她學習,更能夠領悟她為我們作出的示范,更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和諧,更懂得判斷我們行為的“對”與“錯”。自然是拒絕“征服”的,我們當不了她的主人。我們只能在她允許的范圍內優化我們的生存環境。因為我們有智慧,我們可以試著當好她的“管家”,讓這個“大家庭”的所以成員和睦相處,長久的和諧存在。
老子說:“道法自然”。
歌德說:“她(自然)的法律萬古不易”。
霍金說:“我們的科學發現,也可以將我們的一切都毀滅”。
這是大自然借她的驕子的話語,向我們發出的昭示嗎?我們一定要學會聆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