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掘黃金
來源:作者:凌志兵時間:2012-03-12熱度:0次
黑土地上掘黃金
——走近中國農村改革典型村夏劉寨
壬辰春月,零星小雨。我隨安徽作家看埇橋采風團走近皖北平原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中國農村改革典型村夏劉寨,去分享“黑土地上掘黃金”的感受,去驗證“敢于探索掘金人”的現實,去品讀“共同富裕陽光道”的真經,去展望“夏劉寨村繪遠景”的規劃。
敢于探索掘金人。走近中國農村改革典型夏劉寨村,被一位村黨委書記王化東的感人事跡所折服。從錄像中看到他帶領夏劉寨村民“規模種植、集約化經營”的農田利用模式,總結其基本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借鑒國內其它典型土地利用模式及專家學者觀點的基礎上,對農村土地利用機制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探索,并從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田經營規模化、進行農業企業化運營,實現農田高效益經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為我國的農村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革農村土地利用機制已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許多村莊開始轉變農田利用方式,皖北地區的夏劉寨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上世紀末期,該村土地利用問題曾十分嚴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一九九九年,該村創新地實行“規模種植、集約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有效盤活全村耕地;通過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現代化。目前,村莊人均收入已突破五千元,被國家評為“中國農村改革典型村”。十年風雨,十年情懷,一個窮村、爛寨、荒山、禿嶺的夏劉寨村,如今是重新規劃兩層樓,家家生活都沒滿。變化之大原因是黨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優越與土地流轉后所產生的效益,最主要的是靠一心一意為村民干實事的領軍人物——一個在黑土地上敢于掘金的人,那就是歷盡艱辛,與村民同甘共苦的夏劉寨村黨委書記王化東。
共同富裕陽光道。走近夏劉寨村的農田實地觀摩與調研,深感該村黨委書記王化東走共同富裕道路那種不變的信念始終在我腦海中翻騰。他失敗過,曾被村民譏笑過,也被愛人反對過。他總結經驗和教訓,借鑒小崗村的典型模式,然后創新探索,將分散土地集中成片;發展股份制公司,讓農民入股,實現股權經營,進行企業化運營,發展產業化,以實現高效經營;實行“規模種植、集約化經營”,集中全村五百余畝土地。 當時該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六百元,全村低矮陳舊的磚瓦房和茅草房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趕集上店進城少,全村小孩上學少,群眾有病就醫少;而男子單身、女子外嫁多,孤寡老人、困難群眾多,吵架斗毆的多;道路、通訊、用水難等問題擺在面前。在困難面前,王化東堅定信念,帶領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自一九九九年上任之后,就召開村民大會,立下軍令狀:“苦干十年,通水、通電、通路、通網、荒山結金果,家家糧滿倉,人均五千元,讓窮村爛寨成為歷史!”開始村民不相信,后來,王化東與村兩委研究決定,從每個村民手中集中四分之一的土地,創辦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連片統一經營,簽訂協議書。公司承諾為每個承包戶承擔一口人一年二百元各種稅費提留,贏利分紅,虧損由公司負擔。就這樣,一百二十六個紅指印摁在土地流轉合同上。經營規模由五百畝,逐步擴大到八千畝,輻射到周邊村,實行“統一耕種、管理、收割、銷售”一條龍。隨后,公司又拿五十萬元資金用來開山栽種果樹。六年,荒山坡上萬畝園,到二零零七年,每畝果園收益二千元。目前該村成立“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公司”,擁有職工三百余人,技術人員五十余人。他們走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路子,資產已達一千多萬元,年銷售收入六千六百多萬元,年利潤三百萬元。現在,夏劉寨村民人人有事干,個個有工資。共同富裕走出一片新天地。
夏劉寨村繪遠景。走進夏劉寨村,展現在眼前的是兩排新農村村民住房二百余套。完成村莊主干道鋪設、路燈安裝、路邊綠化帶、一萬一千米暗渠排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產業化促進了城鎮化,改變了農村居民的生存方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公司隨著積累的增加,每年都拿出三十萬元資金,用于新農村的公益事業建設發展,累計投入已達三百多萬元。修建水泥主干道兩條,打深井三眼,建供水塔一座,修渠一千五百米,挖水塘兩面、“人造湖”一個、建節制閘一座,引水上山工程一處,大大改善了全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里還積極發展文化事業,興建有三千冊科技生活節籍的農家書屋,成立了乾山書畫院、乾山文工團和夏劉寨村文化藝術中心,每年舉辦各類書畫攝影藝術展、文藝演出三十多場次。編制并實施了《夏劉寨村農民新村建設規劃》,一個嶄新的新興集鎮已見雛形。全長六點七八公里連接二零六國道的山路正在建設,年底建成通車。全村整個建設正在穩步扎實推進。看著夾溝鎮夏劉寨村的遠景規劃圖,我仿佛看到了新農村建設展露投影:我將看到村民廣場,飄逸在山水旁舞動。我將看到高高的電視塔聳立在云朵飛舞的高山之中;我將看到乾山賓館和溫泉浴室的落成,將招引南來北往的商人;我將看到一座幼兒園和一座學校,將迎來了一陣陣朗朗書聲;我將看到老年公寓、敬老院和老年活動中心,使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亮起一道絢麗的彩虹;我將看到農產品加工業園以及生態養殖加工業基地,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將看到科學種田千般好,土地里面長黃金。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