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好榜樣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2-03-06熱度:0次
還是很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大我數歲的哥哥在我耳邊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那時我實在是太小了,詞匯量有限,勉強知道了“毛主席”是誰,卻不知“雷鋒”為何物,可我也不甘落后,跟著哥哥屁股后面也唱個不停:“鼻子賴騰(老家的方言,鼻涕流得老長掛在鼻子上,流得到處都是的意思),好朋友,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哥哥聽后捧腹大笑,卻并未向我指正我的錯誤。后來每每憶及往事,母親和哥哥總會笑著打趣道:“你歌詞里唱著毛主席教導大家做鼻涕蟲,若是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恐怕要上來找你理論呢!”
上小學一年級時,終于從老師的口中得知“雷鋒”跟“榜樣”二詞是什么意思。那時手頭有一本父親送我的筆記本,上面每隔幾頁便印了一些黨的宣傳標語,有一頁上面赫然寫著“毛澤東是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領袖和導師……”當時覺得“偉”這個詞似乎很厲害,為了充分發揮“榜樣”對我的鼓舞作用,征得父母同意后,在一年級建立學籍檔案時,我十分鄭重地把自己的名字從“松竹”改為現在的一個單字“偉”。
小學時,為了鼓勵大家學雷鋒做好事,每個班級前面都掛著一個好人好事記錄簿,每當有人做了好事,班主任便會在班里公開表揚,還會十分鄭重地把“好人”和“好事”寫進記錄簿。那時感覺被寫進好人好事記錄簿是一種極高的榮譽,所以大家都期盼著能有機會被寫進去。但雷鋒做好事卻是不求回報的,所以大家做了好事后自己不能跟老師講,只能甘當“無名英雄”。做了好事后的心情是最復雜的,期盼著被老師表揚,被寫進“榮耀冊”,但自己絕不能主動告訴別人,卻又生怕別人會不知道,于是就這么矛盾地進行著思想斗爭。幸好被幫助的同學或是好事的同桌一般都會向老師報告,于是一本好人好事記錄簿很快就會被寫滿了。記憶里我也有許多次被老師記入好人好事記錄簿,但都是諸如撿到一支鉛筆或者幾分錢之類的小事(那時一分錢可以買到一顆糖塊,誰要有五分或者一毛錢簡直可以當一次“大款”,請同學客了!)。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想法真的很單純,但在當時,為了自己的這份小小虛榮心,常常要經歷激烈的思想斗爭,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太功利了,常為自己的這種擔心和自責窘的面紅耳赤。
印象里,有許多次自己做好事是完全不求回報的。我家離學校差不多有十分鐘的路程,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太冷,常常有拖拉機發動不起來停在路邊。農村有個土辦法,就是找人推著拖拉機跑,等跑到一定速度了,司機突然松開離合器,通過慣性把拖拉機發動起來。那時我們一群小學生就常常成了在后面推拖拉機的人,一般每次都要如法炮制兩三次才能發動起來,等到終于成功了,司機笑著向我們道謝,問我們要不要搭他的便車去學校,我們忙擺手說不用,然后一路有說有笑地走向學校。那個時候,感覺自己是像雷鋒一樣做好事不求回報了,常常覺得自己特別偉大。
還有幾次騎自行車搭載路人,也是屬于完全不求回報的做好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大學時,大一之后的暑假,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我不帶分文地從大學騎單車回家。行至泗縣附近時,遇到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大娘,當時正直中午一點多鐘,天氣異常炎熱,沒有一絲風,路上一輛車也沒有,大娘獨自一人在步行趕路,那里離最近的村莊(縣城)也有五六里路,路邊連一棵能遮蔭的小樹都沒有,柏油路反射的熱浪讓人有種隨時都要中暑的感覺。耐不住良心的折磨,我做出了搭載大娘的決定,大娘起初不肯,但終究拗不過我的執拗,一路上,大娘心疼地向我說,“我太重了,把你這個小伙子給累壞了!”分別時,大娘再三堅持,要了我的名字,說要讓一家人都永遠記住我。可是,大娘,您真的言重了,我這么微不足道的付出,怎堪承受您如此的感激?
工作后,為了響應單位的號召,我也常常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雖然所做的好事比學生時代更大更有意義了,但總感覺自己的動機不如以前那么單純,常常擔心自己是在現實中慢慢墮落了,懷疑自己的思想遠不如從前那么單純了。
恰逢又一個學雷鋒日的到來,零零碎碎地回憶起了自己關于做好事的一些記憶片段。這些年來通過自己的思索與感悟,我所理解的雷鋒精神,是指我們每一天都心存善念,為身邊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它絕不是指我們每一次扛著大大的標語,告訴大家自己要做好事了,而是融匯于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你每一次對身邊人會心的微笑,進商場時為身后的人扶一下門防止反彈在他的臉上,天黑時買光小商販沒買出去的那一點點貨物(如果你有可能需要的話)好讓他盡早跟家人團聚……
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是我們前行路上的航標,它指引著我們前行,使我們不致迷失。讓我們一起,感恩每一縷朝陽,每一滴雨露,感謝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每一天都心存善念,學習雷鋒好榜樣!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