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煙塵:一生只為愛而來------高陽公主
來源:作者:葉淺韻時間:2012-03-03熱度:0次
--------公主,這世界上最耀眼的頭銜之一,身上籠罩著神秘高貴的光環(huán),錦衣玉食,盡享榮華。若不是她們從歷史的深處慢慢浮出,她們的生活只是一種傳說,隔著唐宋元明清的距離,遙遠如同月亮上的嫦娥。她們的頭銜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職位,從降生的時候就注定了顯赫的地位,不用像兄弟們那樣爭權(quán)奪利,也不用像后宮三千佳麗為了一個男人費盡心機還不得善終。只是有時她們也會成為皇帝手中的一顆棋子……
- ---------題記
意外與外遇
翻開大唐的繁華,高陽公主如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她短暫而激蕩的一生,如宮廷的一個縮影。她天資聰慧,活潑任性,深得唐太宗喜愛,把她許配給房玄齡之次子房遺愛,我想也是出于對公主的抬愛。房玄齡作為當時凌煙閣上的大功臣,是太宗最器重的朝臣,把女兒許配給這位愛卿的兒子,不論是從政治的聯(lián)姻還是情感的聯(lián)絡,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即使高陽是父皇手里的棋子,在父皇眼里她也被放在了最正確緊要的位置。
房遺愛這位出身高貴的公子哥,全然不像他父親那樣學識淵博,文采斐然,他只是一介武夫,除了一身蠻力,身上沒有太吸引人的地方,甚至還帶著些紈绔子弟的輕浮與粗俗,自然得不到高陽的歡心。
也許人與人的相識總是上天注定了的,愛更是前世修來的緣或劫,浩然地橫擋在你必經(jīng)的路旁。高陽在浮屠廬主之封地上打獵,遇見了寒窗苦讀的游僧辯機,在四目相接的瞬間,世間萬物都虛化了。
我能設(shè)想一個穿著樸素青衣的僧人,聽到有人造訪,跌撞出迎,眼前竟是麗若牡丹驚若天人的公主,腹有萬卷詩書的辯機身上透著高朗的氣韻,那眉那眼不正是高陽夢里千回的人呀。干柴與烈火盡情燃燒。這年高陽十六歲,正值情竇初開的芳華之年,金風恰逢了玉露,人間無數(shù)應該恪守的道德禮儀都上了九霄。
有史料說辯機二十一歲,也有說辯機三十幾歲,在神圣的愛情面前,年齡往往不是問題,身高更不可能成為距離。姑妄略去這些末葉,去追溯他們情感深處的萬里煙花。讓人不能明白的是高陽那個窩囊的附馬都尉倒成了他們把門放哨的人,這千古一嘆的夫妻不類之事說來也讓人悲哀。究竟是高陽公主的千金身份蓋過了房遺愛的頭頂,還是他智力天生缺陷所致,無法去揣摸他們真實的內(nèi)心。
事后高陽為了感謝丈夫的大方成全,選送了兩名絕色美女給房遺愛,另送金銀無數(shù)。在這些豐厚的酬賞面前,房遺愛該是高興還是失落呢?我無法用一種正常人的心理去推測他。拋開夫妻的關(guān)系,這似乎是雙贏的事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可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他們是夫妻,無疑作為丈夫這是天下最恥辱的事情,也許他可以為自己找一個托詞,愚忠地想他們是君臣關(guān)系,且聽君叫臣死之言。
高陽與辯機和尚的私情,在房遺愛的掩護之下,一直得以延續(xù)。高陽如盛開的鮮花,千嬌百媚,辯機和尚是獨舞的蝶,萬古風流。貞觀19年正月,玄奘大師取經(jīng)歸來,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譯取來的經(jīng)文。在舉國選撥譯經(jīng)人的考試中,辯機以淵博的佛學、斐然的文采、俊朗的儀容,被玄奘法師選中,參與撰寫名留青史的巨著《大唐西域記》,成為九名譯經(jīng)僧人中最年青的一個。
作為譯經(jīng)人,辯機將要去弘福寺長住。高陽在臨別前贈送了辯機一個玉枕,囑咐辯機她不在他身邊的夜晚,就抱著這個玉枕入眠。想必是風雨瀟瀟的黃昏,二人揮淚離別,也許還互贈了“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與暮暮”此類的言語。
辯機在黃卷青燈下翻譯著經(jīng)書,高陽在晨昏里相思苦戀,偶爾從父皇的口中還可聽到對辯機的的贊賞之言,高陽的心甜蜜地笑了,也許她還幻想著一個更美好的結(jié)局。
情斷菜市口,遺恨連天長
若不是當時主管治安的官員在審理一偷竊案件時牽出了贓物玉枕,高陽的美夢尚能繼續(xù)下去。偷竊這樣的普通案件,本不會引起誰的特別關(guān)注。偏偏這么個豪華寶物,讓官員不敢大意,于是逐級稟告。
最后查清這寶物是天竺國的貢品,能散發(fā)特殊香味,是高陽公主的陪嫁之物。高陽與辯機的驚世駭俗的戀情就這樣大白于天下了。
太宗覺得這是莫大的恥辱之事,毫不留情地下詔腰斬了辯機和尚,連同高陽公主的十余名婢女也一并處以斬刑,并下令禁止高陽公主永遠不得入宮。
在熱鬧的菜市口,市井百姓聽到腰斬辯機的消息,擠得水泄不通,如今天聽到達官貴人們落馬的消息那樣,紛紛圍觀,個個幸災樂禍地等著看好戲。這是皇家的大事,涉及皇帝的親生女兒與別人私通,這別人居然還是一個和尚,并且是一個有名的和尚,沒有比這樣的新聞更能讓人興奮的了。
一個偉大的和尚,獨一無二的僧人,在市井的嘲笑聲中血濺三尺,痛苦地死去。大唐的英明之主結(jié)束了一段丑聞,也同時結(jié)束了一個英才書寫未來的輝煌成就。
高陽的心死了,她說:“辯機是我的驕傲,房遺愛才是我的恥辱”,決絕的聲音字字鏗鏘有力,穿越在大唐的上空。辯機死了,高陽的驕傲也死了,一個失去了驕傲的公主將是如何地落魄難安。
從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嗣,高陽從中作梗,直接導致她在父皇面前失寵,到與辯機的私情暴露,父皇的決絕處置。高陽心底充滿了恨,仿佛活下來的理由就是為了解恨。
過了幾月,正值盛年的太宗死了,享年五十一歲。史書上記載“主益望,帝崩無哀容。”父皇死了,高陽公主的臉上竟然沒了一點悲哀的神情,這心底埋著多大的恨呀。她曾經(jīng)是父皇的掌上明珠,最終成隔世的冤家,只恨父皇奪去了她最后的驕傲。
哥哥李治登基了,高陽恢愎了自由之身,行為變得瘋狂起來,專門找些俊俏的年青和尚來尋歡作樂。和尚,又是和尚,總是和尚,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呀。只因光頭,他們身上就會有辯機的影子和味道?
思念,想念,如一條條擰著的蠅子,蜿蜒地爬在心坎上。哪怕只是一個沒有頭發(fā)的頭,高陽曾這樣溫柔的輕撫過。只是一個影子,記憶里總會有辯機的存在。我能體會這樣的感情,總是會在遇見某一個相像的人時想起曾經(jīng)的往事,回憶充滿著甜蜜的味道,哪怕只是一個夢,也要去追尋個透底,只因為太愛,心底才永遠擱之不下。
高陽與三哥吳王李恪從小感情甚好,無奈李恪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再他是天地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只因他的生母是隋煬帝的女兒,大唐的江山怎么又能落到前朝后人的手里呢?豈不是重蹈覆轍么?在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們的反對下,吳王李恪立儲的希望早就破滅了。
高陽公主慢慢開始涉足政事,她處處與新皇李治作對,聯(lián)絡了好幾個對李治不滿的公主駙馬,密謀叛亂,要改立叔父李元景為帝。這事被房遺直知道了,密報給新皇李治。一場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中心的家族血腥屠殺開始了。以房遺愛為首的三位駙馬被處斬,高陽公主與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荊王李元景被勒令自盡。
這年高陽公主年僅二十七歲。
高陽在茂盛的青春里,死于非命,也許在她失去驕傲的時候她就想到了死,絕望背后的軀殼里留下的只是恨。死了倒百了了,如果有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辯機定會等在她必經(jīng)的路上,正如他們當初的相遇那樣。
大唐的開明之風里,公公與兒媳的扒灰之事,兒子在父親后宮的淫亂之風,公主與道士的拈花之雅,皇后和尚的性愛丑聞,比比皆是。比起他們的亂倫,高陽的這個丑聞算不了什么,用如今的話來說,充其量不過是一場婚外戀而已。
都說真愛是無罪的,高陽這刻骨的愛里沒有摻雜一絲權(quán)與錢的交易,因為愛所以愛,純粹得如潔白的羔羊,這樣的愛又有什么錯呢?在一場沒有愛情的政治婚姻里,高陽除了屈從,不敢有任何違抗,她可以向父皇低頭,因為他是最高權(quán)力的代表,掌握著生殺的大權(quán)。但在這不道德的婚姻里,任性的高陽是不會向丈夫低頭的。
父皇的權(quán)力既然可以作為壓制她的砝碼,那么作為最高權(quán)利統(tǒng)治者的女兒,在某種時候也可以享受父皇這樣的特權(quán)。房遺愛就是屈從在她這樣的特殊的身份下,忍受常人所不能的忍受之事,也享受常人所不能享受之遇。凡事總會一個個平衡的點,聰明的高陽就是利用這樣一個點制衡于家與愛之間。只因一次小偷的遇外,高陽失手了,這是無法意料之事,也似天意。
一個不守清規(guī)戒律的和尚,一個不遵禮儀婦德的公主,在那樣的時代里,注定了悲劇的結(jié)局。與高陽后來的嫂子武媚娘相比,又讓人百般嘆息,當年的武才人修成了正果,流芳百世,千秋偉業(yè)任后人評說,那些男女間的情事被人忽略了,載入史冊的是她不朽的政績,也給后世的女人們作出了一個難以超越的榜樣。武皇是清醒的,時刻地清醒著,即使是死了,那石碑上也不肯留下一個字,任由后人去評說。這樣的胸懷這樣的空間,注定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開山絕世之人。
大唐的風流江山遠去了,高陽短暫的一生,似乎只為愛而來,也為愛而去。年幼時得到父皇滿滿當當?shù)母笎郏Y異其他公主,因愛而養(yǎng)成了任性,唯星星月亮不敢摘取。唯一不滿的是得到了一場自己不愿意的婚姻,卻在這場婚姻里邂逅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她就象飛蛾那樣,誓死也要撲上去,只為燃燒自己綻放自己。
若是放在今天,定有很多人要贊美這樣純情的愛,嘆息在不對的時間不對的地點遇見了對的人,以高陽的性格,只要有一絲機會,她定可以為了愛不要那勞什子的名譽榮耀家業(yè),只愿在辯機的肩膀上笑看春花秋月。
有什么理由再去把淫蕩謀反的罪名強加在一個弱女子的頭上呢?她只是一個熱烈奔放的女子,一生只為愛而來,為愛而去。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