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塵封的記憶
來源:作者:熊志忠時間:2012-02-25熱度:0次
塵封多年的記憶,一次不經意的打開,令人眷戀,回味無窮――題記
閑來無事,把鎖在抽屜里的書信拿出來一封一封地翻看,信件由于存放時間太長,大都已發黃,但翻著看著,就象喝著塵封的老酒,那窖藏的沉香反而益加醇厚,讓人沉醉其中。一封封書信,字體行間透露出的是那一股濃濃的親情、友情、愛情。往事如脫線的珍珠般散落,時光的片斷在腦海中疊畫,手中握著厚厚的信紙,即便是最艱苦的歲月、最動蕩的時期,回想起來,竟也是最好的時光。
在我離別家鄉遠離親人,獨自飄泊在外的八年時間里,書信成了我與家人及親朋好友感情的紐帶,我珍藏的這些書信,就記錄了我這段時期的生活情感。在七、八十年代,通訊還十分落后,與家人的聯系,主要是書信往來,也使家書寫的大都是一些瑣碎的事,甚至絮絮叨叨,婆婆媽媽,但家書“情最真”,正如國學大師任繼愈老先生所說的,寫家書的時候不是為了發表,也不是為了給其他人看的,所以講真話的多。”看著父親給我的一封封來信,就很有感觸。父親識字不多,寫信對他來講是件很困難的事,可我每次去信,總能得到父親的及時回復,并且都是自己親自動筆,從不叫人代寫,盡管字寫得歪歪扭扭,甚至錯別字連篇,但我每看到父親的來信,心里總是曖曖的。在信中,我一次次讀懂了父親,父親每次的來信,對我即是安慰又是鼓勵,讓我有了前進的動力。我與妻子是通過三年的書信往來,才成就這段姻緣的。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只有過二次短暫的接觸,但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卻有過二百多次的書信往來。在信中,我們談生活、談工作,談人生,是通過書信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可以說,如今還保存的這些書信,便是我們愛情的見證。
“家書抵萬金”,在通訊還不發達的那個年代,不知有多少人都有過切身體會。然而,在今天,當短信、網絡、電話彌漫我們的生活,家書——這個曾經寄托著親朋好友無數思念的薄薄信紙已逐漸被淡忘。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