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的二月二
來源:作者:紫秋居士時間:2012-02-21熱度:0次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建國后此俗逐漸淡化。如今,我們這些管理土地的人員,人稱“土地爺”,也就是“土地公公”,所以我們也要為自己過好生日呢。其實6月25日的“土地日”應該改在農歷的二月二日。
想起二月二,就想起了小時候這一天。這天天明后,太陽未出前,鄉村習慣圍倉。就是各家的大人用自家鍋灶里的草木灰圍一個像盛糧食囤樣子的圖形,大圈套小圈,一圈圈的像糧食囤,中間放上五谷雜糧,用磚壓好,預示今年糧食大豐收,盼望有一個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墻根,念叨“一把灰,兩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傳說這樣小孩子在墻根玩耍,就是有這些害蟲,也不會傷著孩子。有的家庭不怕麻煩,還在家里炒料豆,又香又咸的料豆,孩子們裝在兜里,走在上學的路上,不時地掏一粒,撂到嘴里,嚼起來美極了,那真是兒時的一種特有的享受。在這天,孩子們用筷子敲干瓢,邊敲邊說:“二月二,敲瓢叉,十個老鼠九個瞎。”用筷子敲酒盅說:“二月二,敲酒盅,十窩老鼠九窩空”,以此來驅鼠滅鼠。有時家里還用三條腿的鏊子落焦饃,也就是把用芝麻落成的落饃烤焦,吃起來又酥又脆又香。最多的是每個家里都要煎雞蛋、煎饃、煎臘肉。記得母親都是在頭天晚上把臘肉、蔥姜切好,因為我的屬相是屬龍的,二月二龍抬頭,怕切掉龍頭,家中有屬龍的在二月二的早上都不使用菜刀。
而今生活好了,每天到超市里或市場上都能買到新鮮的肉,誰家也不再腌制臘肉了,想吃煎臘肉也真不容易。家里怕麻煩,況且家里很少留有黃豆,炒料豆的也不見了。鄉里燒地鍋的也不多了,何況鎮上、城里的大都用上了液化氣、電磁爐,上哪兒去找青灰撒墻根、圈糧囤。特別是有的住上了高樓,想做的事也沒有地方做了。
那么,以后呢?若干年后,二月二的習俗會演變成什么樣子呢?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