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樂趣
來源:作者:張建玲時間:2012-02-21熱度:0次
連續(xù)三天,我像個大廚一樣,為吃而忙活著。當(dāng)然有一個人認(rèn)為這是最合他心意了,他就是饞嘴的老公。
第一天,包棕子。在臘月里,冬天的萎靡還在延續(xù),滿世界枯敗凋零,我從冰箱里拾起一抹春的濃綠,被我珍藏了三個季節(jié)的棕葉,它還依然散發(fā)著春的芳香和初夏的清新,我把紅豆綠豆和被少許緘浸染成淡黃色的糯米,舀進(jìn)被我卷成錐形喇叭筒的棕葉里,用筷子如雞啄米樣的搗緊,感覺喇叭筒在我手心飽滿結(jié)實起來,再用繩子扎扎實實地捆好,一個有棱有角精巧玲瓏的棕子就成形了。
記得那天女兒考完一場筆試剛出師大校門,我們就被賣棕子的吆喝聲吸引住了,寒風(fēng)凜冽冰雨徹骨,因為著急著趕下一場考試,這一個熱騰騰滿溢著緘香甜糯的棕子,成為了我們的中餐。雖然大街上精品糕點店多如牛毛,里面陳列的各式面餅濃香華麗,還有洋快餐店里的西式漢堡包和街頭上現(xiàn)做的日式壽司,這些都不如棕子對我的誘惑力大,在我的記憶里棕子只和中國人特定的節(jié)日有關(guān),它的罕有常讓我抑制不住的想念,只要逮住就一定不會放過解讒的機(jī)會。
第二天,做丸子。我把豆腐瀝干水份,再把肉沫、肉皮丁、糯米和豆腐一起和勻,做成一個個丸子蒸熟,那一粒粒雪白的糯米晶瑩剔透,如珍珠般鑲嵌在松軟的豆腐球上,香而不膩,又軟又糍。
湖北人喜歡做丸子更喜歡吃丸子,在過年的餐桌上魚丸、肉丸都是必備的佳品。我做的豆腐丸子也是跟我公婆學(xué)的,婆婆常跟我提起她們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丸子,因為它物美價廉既可做菜又可當(dāng)飽,深受大家的喜愛,婆婆一輩子跟隨在地質(zhì)隊工作的公公輾轉(zhuǎn)南北,對家鄉(xiāng)的情感就化解在這帶著濃郁家鄉(xiāng)習(xí)俗的丸子里。
第三天,包餃子。在各種口味的餃子中我覺得味道最佳的莫過于地菜餡的餃子了。我家屋后曾經(jīng)的一大片田野如今已被伸延的城市吞噬得僅剩實驗田般大小了,但不會防礙我隨時可以挑一滿袋子肥美的地菜回來。雪白片薄又韌勁十足的的面皮隱約透著青綠地菜餡,細(xì)致小折子像裙擺上的花邊,圓嘟嘟小肚墩實可愛。
就一個小時的功夫包了近兩百個餃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在兒時要吃上一頓餃子有多難??!因為母親是南方人不會包餃子,每年大概會有一次請來鄰居幫忙,鄰居是東北人,家中有三個大姐姐,個個貌美如花,熱情爽朗,和我們親如一家,這一天就是我們一年中最開心的日子,歡聲笑語,七手八腳,年幼的小哥和我被封為運輸大隊長,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等餃子起鍋后,饑不可耐的二哥每次都是囫圇兩碗下肚再開始數(shù)個,怎么也數(shù)不清了。
現(xiàn)在每年過年的頭一天,家里重頭戲就是包餃子,全家老少齊上陣,分工協(xié)作,各自聊聊在外面開心的事,家的溫馨和濃厚的親情就被一捏一合地包進(jìn)了餃子里,老爸再找出一瓶珍藏的好酒,哥哥們神采飛揚“啊,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都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是精、美、情、禮的完美統(tǒng)一,它們包涵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咀嚼它們悠長的故事,回味它們獨特的意蘊,就在我盡享美食樂趣的同時也徹底地征服了老公的胃。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