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早茶
來源:作者:那山那石時間:2012-02-16熱度:0次
父親的早茶不是茶,而是清晨為要好親戚和孩子們餞行最能表心意的好飯。一直以來,貴州南部和西部地區的農村大多保留這種習俗。
久在外面上班,過年回家是父母的期盼,沒等過好年,又得早早回到單位,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離別時,早茶成了父親為我們餞行最好的表達。
過年期間的老家多陰雨,晴朗的日子總比陰雨的少,要不就是小雪,鮮有晴空。有雨的時候,蜿蜒的小路泥濘不堪,總是下不了腳,回到家中只能圍著火塘話年事。
要回單位的那天,當我們還在清晨的夢鄉中熟睡,年邁的父親早已悄悄摸起來,把頭夜已經捉來捆好的公雞進行宰殺,還輕手輕腳怕鬧出聲響驚醒我們。
經過一陣子的忙碌,宰殺的公雞已經修理完畢,在砧板上砍得沉悶的響,鍋碗瓢盆發出的輕微聲音還是飄進了耳朵。
在炒雞肉過程中鏟子與鐵鍋嘩嘩摩擦的聲音,最能展現父親麻利的手腳。呼呼火苗舔著鍋底,火光穿過漏縫的木板壁照到房間,熱水壺在火塘邊呼呼地冒出熱氣。
盡管屋外還是細雨霏霏,路面和周圍的樹木聽到滴水的聲響,但是這個時候不起床也不行了,父親等著我們吃飯,好踏上新一年新的征程。
叫起一家老小,起床洗臉打點行裝停當,就在天沒亮的空氣里就餐,敘舊聊新,醞釀新一年的計劃,算是辭舊歲迎新年的另一個版本。
早茶的離別酒是父親親自釀的包谷燒,平時可以不喝,但餞行時總要有的,至于量多少,根據自己衡量掌握,有點一碗壯行酒的味道聊到舒心時可能會增加量,于是就要早酒滿天醉了。
房檐下打鳴的公雞拍打著翅膀間歇打鳴,我們也會在一遍一遍的雞鳴中慢慢吃飯聊天等到天亮。然后就是提上大小背包開始啟程,父親送我們幾里地,直到目送我們翻越與家相隔的那座大山梁才回家。
廣州的早茶天下聞名。在深圳時,我們乘坐深圳至廣州的特快去拜訪一個從家鄉到廣州創業成功的美女老板,她請我們吃早茶,面包點心各式菜肴,蒸炸煎烤應有盡有豐富至極。我們一邊品一邊聊,品人生聊創業話發展說心酸。品廣州的早茶,心里感受只是一種熱情和成功。早茶的樓的外面,人潮車潮川流不息,支起城市鋼筋水泥的農民工,永遠也沒這個口福和待遇,他們為的是多節約兩個“子”,寄回家修繕正在風雨飄搖的危房和留在家里讀書孩子的費用及人情往來的酒禮。品廣州早茶,記憶中只有一個味,不是沒味道,只是這個味道很難讓像父親們這一輩子都難以嘗到是什么味兒那樣心酸的感覺。
鄉鎮工作的時候,我駐村的那個寨子的組干部也做早茶。頭天做完了調研和處理完有關工作,我們在另外一村干部家歇腳。第二天天還沒有亮,組干部就早早把我們叫醒,邀約到他家里去吃早茶。我們知道不是他喜歡這樣做,是因為盛情和他要早起去勞作。同樣的心境和同樣環境,我感覺他和家里的早茶差不多,但畢竟不可能經常有。
年復一年回家和上班,父親餞行的早茶成了最有情感和最有記憶的味道,隨著父親年齡的蒼老,我們能吃早茶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以后自己會不會像父親那樣把早茶習慣傳承下來,我不得而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