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來源:作者:任渭民時間:2012-02-13熱度:0次
奔騰咆哮的黃河叩開龍門后,便敞開了自己的胸襟,呈現出一種涵渾飄渺,灑脫俊逸之容。喧囂到的河水也開始變得溫柔起來,宛若善良慈祥的少婦把甘甜的乳汁揚灑在河東大地上。黃河哺育了一代代優秀的子孫,一代代子孫創造了一代代璀璨的藝術瑰寶。坐落在芮縣縣城北二點五公里處的永樂宮,便是黃河岸邊的一顆熠熠奪目的明珠。
永樂宮的規模宏大,氣度非凡,建筑群布局疏密有致,結構非常嚴謹,總建筑面積達八萬六千多平方米。現存的建筑有宮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這些建筑物都排列在宮內一條五百米長的中軸線上。
清風徐來,花香四溢,風鈴叮,翠柏青青。過無極門北行九十米就是三清殿了,這是永樂宮的主殿,不但規模最大,殿內的壁畫也堪稱永樂宮的精華所在。在四米多高,九十多米長的巨幅壁畫上,展現著天神們朝拜元始天尊——老子的壯闊情景。所有神像共二百九十多尊,構圖嚴謹有致,場面開闊大方。古代畫師以驚人的想象力,把兩百多個人物刻畫的形神畢肖,各顯神韻。有的說話,有的傾聽,有的沉思,或坐或立,或臥或仰,或行或止,神態表情各形各色,無一類同。眾多人物紛繁而不雜亂,眾多而不零碎。難怪多少年多少代,人們都仰而觀之,驚嘆不已。這里是民族藝術的結晶啊!
永樂宮壁畫具有唐、宋繪畫傳統,又兼元代壁畫的個性特色。其規模和藝術造詣在我國現存相同題材的壁畫中是出類拔萃的。
出永樂宮放眼望去,淡藍色的薄霧籠罩了蒼蒼茫茫的秦嶺和金蟒一般蜿蜒起伏的中條山,群山挾持之中,黃河奔瀉而來,逶曲迤回,一路歌吟……
這里是位于黃河中游的山西芮城大禹渡。
遠遠就能看見,大禹渡旁邊高聳的崖頂上,屹立著一棵大柏樹。它軀干粗壯,虬枝參天,綠蔭如蓋,像是縈繞著騰騰紫氣。這就是馳名遠近,吸引無數中外游客聲名顯赫的“神柏”。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時,曾在這棵柏樹下休息。現在樹旁的一尊古石碑上,還記載了這件事。從傳說的大禹治水到如今足足有四千多年了。盡付與黃河東流,唯有你皺紋重重斑痕累累的身軀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風風雨雨。
在大禹渡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
遠古洪荒時代,滄海橫流,江河泛濫,吞噬了人畜田禾,沖毀了房屋村落,給炎黃子孫帶來了巨大災難。黃河更是一條狂暴無羈的煞神,在高原上橫沖直撞,無情地掃蕩著大地上的一切。在濁浪排空、咆哮奔騰的河水中,善良的木匠父子撐著自己制作的小木船來搭救落水的鄉親們。
風急浪猛,不知打翻了多少船只,只有木匠父子的船還穩穩地浮在水面上。那是因為他們懷里揣著黃河鯉魚神贈送的“定波銀珠”。只要有定波神珠在身,無論多大的風浪,船是不會翻的。可是,鯉魚神曾告誡過他們,這只木船最多只能載八十一個人,多出一個人寶珠就會失靈,木船就要沉沒。現在,被救上來的鄉親越來越多了。……
忽然,遠遠傳來小孩的一聲呼喊,只見一個大浪過去,飄出一塊門板,上面趴著兩個孩子。木匠父子左右為難,不救吧,天理良心說不過去;救吧,船上已有整整八十一個人了,再救上這兩個孩子,全船人就沒命了。正在這時,一個村婦認出了那正是自己失散的兩個孩子,急忙哀求木匠父子行行好,救下孩子。木匠父子的心像刀扎一樣,老木匠望了望兒子說:“把寶珠交給鄉親們,孩子,跟我下!”小木匠趕緊掏出寶珠塞到一個大伯手里,轉身緊跟著父親跳入黃河波濤之中,……就這樣,兩個孩子得救了,可是木匠父子卻被濁浪吞沒了。船上八十一個鄉親們的哭喊聲和巨浪的咆哮聲匯成一片,在河谷里久久回蕩……
這時候,繼承父志的大禹,正率領著治水民工的船隊經過這里,目睹了這悲壯感人的場面,急忙命人打撈,可是木匠父子早已被濁浪沖遠。
大禹獨立船頭,陷入深深的的思索。是啊,自己的父親一生治水,廣行堵塞之策。結果,水越堵越兇,越塞越大,最后被舜帝處死。如今繼承父任已經三年,自己依然是勞而無功。黎民百姓的悲慘遭遇熔鉛一樣灼燙著他的心。
忽然,隨從們驚叫起來:“快看!一條小船,上面還坐著個白胡子老頭。”這么大的風浪,他還釣魚呢!隱隱約約聽見那老翁唱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浪大我不怕,穩坐釣魚舟。”大禹忙命人將船靠過去,對老翁說:“老伯,浪大危險,快上我們的船吧!”那老翁哈哈一笑:“不妨,不妨。我還嫌風浪小哩。你們治水幸苦啦,老朽要釣幾串黃河金鯉魚,好好犒勞犒勞你們!”于是,老翁把魚竿甩入水中。說也奇怪,只見金鱗閃閃的鯉魚,相繼跳出水面,后一條咬著前一條的尾巴,連成長長的一串,老翁用力一甩,就把一串魚甩回船上。眾人不禁一陣驚嘆。大禹看到這里,不由肅然起敬:“老伯,真想不到您有如此絕技,失敬了。”“雕蟲小技,何足掛齒?哈哈……。”“老伯,風浪太大。東岸崖頂有一棵大柏樹。晚生有心請您上岸小敘,嘗一碗山梨汁,不知老伯意下如何?”那老翁連忙起身:“卻之不恭,老朽叩擾了。”
船靠了東岸,大禹陪老翁登上崖頂,來到大柏樹下。“嗬,好一棵巨柏,怕有幾百年了吧?”大禹答應著:“噢,噢。這兒有石桌石凳,您老請坐。請問老伯貴姓,高壽幾何?”那老翁摸著白胡子答道:“老朽姓李,你問我多大歲數?哈哈哈……恐怕連我自己也記不清了,大概總比這棵柏樹還長幾歲吧!”大禹聽了忙起身施禮:“老伯飽經滄桑,見多識廣,對治水定有高見,還望多多指教。”“哈哈哈……草野之人,懂得什么,只要你肯動腦筋,辦法自然就有了。”“唉!我堵東面,水往西流;我堵西面,水往南流,真叫人一籌莫展!”“哎,事在人為嘛;總是有路徑的!”大禹聽了,為之一振:“這么說老伯必有妙策了,請你老人家……”那老翁抬起手來制止道:“笑話,笑話,老朽浪言了。還是讓我嘗嘗你的山梨汁吧!”隨從走上前來,滿滿斟了一碗放在桌上,梨汁幾乎溢出來。大禹頓時臉紅了,斟得這么滿叫老人家怎么端起?那老翁似乎知道大禹的意思,微笑道:“不妨,不妨,老朽自有辦法,”說道,他拾起一塊小石頭,照直向碗邊拋去。只聽“瑯”一聲,好端端的碗,邊緣被打下一個豁口,山梨汁順勢流到石桌上。隨從見了,頗為不滿,大禹急忙使了個眼色。那老翁卻不以為然:“嗐,不破不流嘛!”大禹命隨從,把桌上的山梨汁擦掉。老翁道:“不必費事,看老朽讓它自行流去。”說完,那老翁用手指在石桌上輕輕一劃,竟劃出一道深深的溝痕,梨汁順著溝槽緩緩流去。大禹心中一動,對著石桌愣住了。老翁看他出神,便笑著走到崖邊,竟一頭栽了下去。隨從們失聲叫道:“哎呀,老頭跳河啦!”大禹從沉思中驚醒,急忙沖到崖邊,放眼望去,只見濁浪滾滾,水天茫茫,那里還有老翁的蹤影。這時,波濤中鉆出一條大鯉魚,它那寬寬的背上馱著一老一少兩個人。一陣歌聲從水面飄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與有心人,碗破藏機謀。”此時,大禹突然昂頭大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眾隨從問道:“禹爺,您明白了什么?”大禹指著遠去的大鯉魚說:“剛才的老翁原來是黃河鯉魚神所變,特來給我們指點迷津的。”你們看,這打破的陶碗,劃下的指痕,不正是告訴我們,治水不能光一味堵塞,而要實行疏導之策嗎?”眾隨從不禁恍然大悟。就這樣,治水大軍在大禹的率領下采用疏導治水的辦法,苦戰數年,終于降服了“黃龍”。那棵虬枝參天、農銀匝地、曾為大禹遮過風雨的古柏,則被后人尊為“神柏”。這個黃河鯉魚點化大禹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大禹渡“了。黃河萬載長流,而這個神奇的傳說也將永世流傳……
我眺望古老的龍門
看那里峰巒巍然 絕壁千尋
百里長峽鎮巨龍
霧漫漫 山朦朦
多少往事化煙云
只有大禹神功 民族英靈
與山長存 與水長存
我眺望雄偉的龍門
看那驚濤駭浪 激流奔涌
巨龍山峽展胸襟
水茫茫 浪滾滾
兩岸綠樹掩樓群
哺育褐色土地 炎黃子孫
建設飛騰中華好河山
黃河終于被征服了,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大禹渡開始展現出新的面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看,緊靠著“神柏“的旁邊,大禹渡電灌站巍然屹立。七臺泵車連著七條壓力管道組成了龐大的泵房,可以隨著黃河水位的漲落自動升降。大型的沉沙池像飄飄的玉帶,把泥水濁流頃刻之間變成了澄清碧藍。從河道上直通崖頂的七百米長的管道坡,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條連接人間到天庭的長虹,把黃河之水引向高垣。六條巨大的管道像六條巨大的水龍,不斷噴珠吐玉,澆灌著周圍數十萬畝良田……
大禹渡口的機帆船鳴笛起錨了,掛著風帆的船只也從這里順流而下。笛聲笑語,波光帆影,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大禹渡,煥發了青春的古渡口,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正彈奏出光明美好的青春晨曲……
夕陽墜入遠天的河谷
黃河從晚霞中飛去
水鷗追逐金波
船兒悠悠橫渡
晚風吹動兩岸綠柳
啊 美麗的大禹渡
神柏訴說著遙遙的遠古
電灌站潤濕著萬頃良田
黃河水飛上了高垣
柳樹叢中印新樓
夜色托出波光玉
高原明珠大禹渡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