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的自己常常覺得思緒難以連貫流暢。記得大學那會,有什么想法想寫時,能夠很流暢的把一篇文章寫完。當然這樣的文章不常寫,可現在很少有這樣的感覺。每次覺得內心積聚了很多語言,也想用文字把這些語言表達出來,可就在寫的時候,這些文字就像沒有經過腦中一樣。
說實話,自己也不太想弄清楚這其中原因。如果真要深究,分析出幾條,成為一篇反思的文章,也是可能的。可自己并沒有想成就一篇這樣的文章,只是覺得心中有思考,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能夠跟自己現在的處境和心境結合起來思考就足夠了。
對語言的掌握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特別是有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從我意識到自己在文字方面的薄弱時開始,我一直在努力的加強寫作能力的提高,不管現在收獲什么,至少已經堅持了近十年。現在看來,自己對于文字的把握有可圈點之處。對于自己來說,我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可自己依然覺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作為一名工科生,自己原以為可能不會跟文字打太多交道,可對學術論文的寫作,讓我覺得自己對文字的把握有所欠缺,從工科領域的用詞嚴謹來看,我似乎不合適在工科里作為。現在自己完全拋開了自己所學的專業,從事了行政工作,寫作能力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不管自己過去的寫作能力如何,現在是自己要努力提高的時候。
所以來到了工作單位,我并沒有閑著,依然堅持鍛煉寫作,努力通過每天一文,積累收獲。當然每天的堅持,依然沒有達到自己應該有的狀態。記得前年的七月,曾經給自己訂立了每天一萬字的原創文稿量,幾次都達到了要求,意味著每小時千字,連續能夠工作十小時。可現在每天下班過后,如果沒有加班,在每天近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般只能完成1千字的文稿量,特別是有時周末,一天才能完成1千字。
不管怎樣,在如此的年齡,我竟然能夠盡最大努力,平復內心,用文字和書籍填充生活,也算是自己很滿足的地方。不管現在如何應對文字的不順意,也不管以后是否能夠筆下有萬言,見微知著,寫出更多自己滿意的作品,我都愿意通過這種每日的堅持把文字不斷感知著,感受著,感觸著。似乎也在說,不管未來我多么繁忙,我都愿意與文字和書相伴。
現在的自己,對于文字和書的這種認識,大有別兒時的自己。每當夜幕降臨,當周圍顯得較為清靜時,我一人做著碼字的工作,仿佛這方天地就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從這種對話中,我也在思考,覺得文字的練習是把握文字的一個方面,也需要通過系統的對文字的學習,掌握使用文字的方法,并在博覽群書的積累中,積淀文字的內涵。(日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