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冬天,我們一家去了姑姑曾經當兵的地方——蘭州,那里素稱“上車餃子下車面”,定居在蘭州的四爺一下車就帶我們去吃了我垂涎已久的蘭州拉面。
牛肉面聞名遐邇,路邊隨處一個小拉面館都肥腸面香味濃郁,而蘭州的釀皮子,更是獨具特色,堪稱一絕。我對蘭州釀皮子并不了解,聽姑姑講的多了便情有獨鐘,早就開始惦記,聽說它不僅常見于平常百姓家,也可登大雅之堂。如今,在喜結良緣、親朋聚會的正規宴席上,也能品嘗到蘭州釀皮子。在蘭州人的食譜里,如果缺失了釀皮子,那可真是一樁憾事。蘭州釀皮子有地域性和特殊性,當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
到達蘭州的第二天下午,終于見到了我想了很久的釀皮子。蘭州釀皮子,金黃透亮,其狀誘人。吃起來筋中帶軟,軟中有韌,味道醇厚,很有嚼頭;配上幾片面筋,與酸、辣、咸等調料相拌,真是妙不可言,回味綿長。蘭州釀皮子,可稱得上是物美價廉,老少皆宜的極佳食品。聽土生土長在蘭州的小嬸子說,釀皮子是一種用面粉做的涼食佳品,在甘肅各地均有,而以蘭州所產最佳。先把優質面粉加少許食堿調水和成面團,在清水中揉搓,分離出蛋白質和淀粉。在淀粉中倒入清水,放一點食堿,調成面漿,舀入平底鑌鐵盤中蒸熟。晾涼后,切成細條,即成釀皮。蛋白質蒸熟后,成為柔韌多孔的面筋,切片待食。把釀皮子放在盤子中,配上涼粉絲、面筋,晶瑩黃亮、雪白如玉,調上辣椒油、浸過草果的香醋、蒜汁、芥末、麻醬汁、醬油、精鹽,則其味酸辣清涼,軟韌筋柔,成為夏季解熱清暑的美味佳肴。清末自陜西傳到蘭州的"高擔釀皮"別具風味。直接把面粉調成漿,不用分離面筋、蒸制成釀皮,調料多用麻醬,并配以沸水熗熟的綠豆芽,則清爽可口,營養豐富,風味殊佳。
古城蘭州文化積淀厚重,而蘭州釀皮子也同樣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洗,飽蘸著文化的底蘊。每次在與同事說起蘭州釀皮子的時候,我的哈拉都想往下流。
上一篇: 淺談“家風、家教”的養成
下一篇: 新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