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深入發展,地質工作者不斷更新換代,老一代地質勘查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相繼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他們的事跡、情懷、艱苦奮斗的精神,廉潔自律的典型故事成為歷史的永久記憶和茶余飯后的笑談。
我們許多退休的老同志,經常坐在一起聊天、侃大山、談古論今,評長論短,功過是非,但談得最多、最關注的事是身邊的事、經歷的事以及當今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最關注的是社會風氣和反腐敗斗爭。
我親耳目睹呼聲最高,反映最好,評價最高,點評最多,最口碑好的是原隊黨委書記封辛夫和隊長劉玉同志。
封辛夫和劉玉同志是我的老上級、老領導,跟隨他們多年,對他們的人品和工作作風有較多的了解,對他們的廉潔自律的艱苦奮斗的典型故事記憶深刻對我啟發教育、鞭策較大,終身受益。
隊黨委書記封辛夫同志,是一名老黨員,老家河北平山人,四十年代初參加革命,參加過游擊隊,土改,在地方擔任過區委書記。解放后,調入地質部門工作,曾在214地質隊工作,五八年大躍進年代,擔任過山西晉南專屬地質局局長,一九六三年初調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任黨委書記,七十年代初曾調到地質局探礦廠任黨委書記,后又調到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任黨委書記。
封辛夫同志黨性強、覺悟高,作風正派,堅持原則,廉潔自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起示范和表率作用,群眾威信較高。
我記得在七十代,有一天他來到辦公室講到一件事,非常氣憤地說:這個史**(史原是水文地質隊專業地質技術骨干,后調山西省地質局石油地質隊)他找到我要求調回來,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我考慮后同意了,并且和地質局人事處說好了。突然有一天他愛人候**提了兩瓶罐頭送到我家,一溜煙的走了,我很氣憤,也很為難,只好讓人事處把他退了回去。本來按按正常手續可以調進來,這樣一來會產生什么后果,帶來多么壞的影響,沒有辦法,只好退回去。就是讓他知道,靠送禮辦不成事,這是規矩。見微知著,這事雖小,但反映了黨的領導干部、共產黨員的品德和情懷。不比不知道,和那些淡薄政治信念,走上腐敗的不少黨員領導干部是多么鮮明的反照。”
退休老職工韓文藻同志曾多年在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和探礦機械廠長期擔任過食堂管理員,他多次在聊天時給我講,他最佩服、最感動的領導干部就是封辛夫同志,他講了封辛夫同志在任探礦廠黨委書記期間,有一年封辛夫同志的慢性關節炎犯了,走路很困難,但他為了堅持工作,沒有請一天假,當時他的家在省地質局并州路家屬院內,而探礦機械廠在河西大井峪附近,離公交站牌二里多路,兩頭都不直接通公交車,作為廠黨委書記,既然有病,還要堅持工作,派小汽車接送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無可非議,但他堅持拒絕汽車接送,為了克服上下班不能走路的困難,他每天堅持讓他兒子從并州路家屬院把他用自行車送到五一廣場公交汽車站,然后他兒子騎車飛快騎到河西和平南路沙溝汽車站,再把他托到探礦廠辦公室,晚上下班再接回去,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了近半年時間,這種堅強的革命意志、拼命的硬骨頭精神、大公無私的作風,使廣大職工群眾受到震撼和鼓舞。毛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另一件是封辛夫同志在廠食堂就餐,和大家一樣排隊買飯,為了不擁擠,一般靠后才來買飯。有一次餐廳沒有多少人了,他來晚了一點,炊事員見書記來買飯就說,封書記買個好菜吧,接過碗就把一大勺過油肉扣到了碗里,他接過飯碗一看卻明顯的比別人的多,就馬上退了回去,說我不吃了,只買了二個饅頭,回到了辦公室就咸菜吃了,炊事員心神領會,從此以后再沒有人敢“關照”了。
這種公私分明。嚴格律己的作風,雖然過去了多年,成為了歷史的美談、時代的亮點,永久的榜樣。
原水文隊地質工程地質隊隊長劉玉同志,一米八多的個頭,魁梧健壯,工人出身,是標準、堅強、有責任、能擔當的東北漢子,作風樸實、吃苦耐勞,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率先做到,處處起帶頭作用,有較高的威信,既是好工人,又是好領導。他參加革命后先在錦州水泥廠做採石車間採石工人,后當車間主任,建國初期調入地勘部門工作,一九六O年初調入山西省地質局水文地質隊任隊長,擔任隊長期間,經常扎在第一線,哪里有困難、難度大、問題多他就出現在哪里,同工人一起,破難關、攻難題、吃大苦、耐大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特別是一九六四年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在進行太原市柴村供水會戰勘探期間,因當時工地和鉆探孔位分散在稻田和沼澤之間,而汽車多數到達不了施工孔位,大部分鉆探設備、管材、材料等都靠人拉肩扛,當時又是初春季節,冰雪泥水交加,寒風呼嘯,施工相當困難,條件特別艱苦,就在這種情況下,隊長劉玉同志長期堅持每天和工人、參加勞動的管理干部早出晚歸,一起干在施工現場,抬設備、運管材,送材料,一身泥,一身汗,為了鼓勁,激發情緒,他還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叫板、比賽,一起抬大件,挑重設備,撿最苦的活干。在他的親自帶領下工地如戰場,號子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熱火朝天、干勁高漲,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大干快上,爭時間、搶速度,始終保持了熱情高漲的情緒。俗話說:行動重于命令,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隊長劉玉同志這種挑重擔,抬大件,出大力,流大汗的苦干精神,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特別有號召力和鼓舞力,使太原柴村供水會戰在特別困難和極端艱苦的情況下,提前完成了任務,取得較好的地質成果。
現在時代變了,條件好了,今非昔比,天翻地覆,在新的時代,仍然需要學習,繼承發揚老一代地質工作的光榮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是我們黨的一貫光榮傳統和無價的精神財富。
(編輯:作家網)上一篇: 爭地
下一篇: 我被重重地打了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