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創新偕行
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到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這些無不彰顯出創新所帶來的榮光。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遭到文化斷絕的古國,與我們的祖先用辛勤與智慧創造創新出的文明關系巨大。單就拿四大發明來說,這是我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光耀足跡,是人類文明的巨大象征。造紙術掀起了文字載體的革命,印刷術促進了文明的傳播,指南針為發現新大陸、全球遠航提供了條件,而火藥更是推動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到來。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正是我們的祖先沒有因循守舊,敢于打破常規,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創造出來的。它們不僅便利于日常生活,更是帶來意想不到的推動歷史進程的作用。
我國古代的創新成就已經如此之高,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是把創新擺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值得關注的是把創新擺在了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可見黨和國家對于創新的重視程度。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國家大政方針的引領作用體現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這幾年的中國確實掀起了一股創新的熱潮,使得創新的成果體現在眾多領域、眾多層面。
首先對于大眾來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創新而收貨感滿滿。創新的成果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前面提到的中國“新四大發明”就是外國留學生票選出的結果,甚至被視為現代生活的標配。在充滿戲謔的同時,我們確實對我們的創新成就再度深感自豪。每個人手機能訂餐、繳費、預約、轉賬,足不出戶就能辦的事可以列一長串。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再比如“互聯網+政務服務”通過創新的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的方式便利了居民和企業的實際生活,再也不用為各種“奇葩證明”苦不堪言。這也是創新帶來的感受。
其次,創新的東風也為眾多行業帶去了紅利,尤其是讓一些傳統行業迸發出更大的生機。在今年的八一建軍節前,我們的朋友圈和微博一定都被一款“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所刷屏。這是向來有著一副“板正”面孔的“嚴肅”媒體人民日報社玩轉新媒體的創新之舉。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創意策劃出品,與騰訊旗下的天天p圖合作推出的一款H5玩法,一經推出,點擊量超過6000萬。截止到2017年7月31號上午,軍裝照H5訪問量過億,平均每分鐘有22萬張照片生成。在傳統紙媒面臨互聯網媒體發展迅猛的態勢之下,人民日報社敢于以創新之姿為打破發展困境,尋找到了突破點和增長點。這便是創新所帶來的意想不到的碩果。
第三,創新為國家帶來了眾多引以為傲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成功首飛,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問世,“復興號”首創不同技術規范動車組的“互聯互通”,“蛟龍號”實現大海撈針……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創新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么眾多的創新成果共同筑建我們的創新型國家。但也要看到創新浪潮之下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我們對于創新的思維并沒能夠很好地融入到每個人的血脈中,我們的惰性思維大部分時候會占據高地,總是習慣于墨守成規的傳統,習慣于按部就班的做法,從而使得創新并沒有充分的展現出來。中國古代的先民所創造的光輝結晶在步入近代后,在固步自封的態度下逐漸地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不思進取、不思創新帶來了落后就得挨打的慘痛歷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警醒并努力避免。第二,我們的創新成果并不完善,技術條件的不成熟,有時還過分快速地追求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利益,這些都進一步限制了人們共享創新帶來紅利。例如,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性無與倫比,但背后的漏洞也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享受創新成果的同時經受被詐騙的危險。第三,一些行業的創新發展并沒有能夠兼顧到其他傳統行業,使得其他行業因為暫時趕不上浪潮而急轉直下,隨之而來的是傳統行業從業者失業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的出現。
創新不會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應該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每個人應該將創新的思維活躍應用于解決事物中,把創新的意識活躍于全民族的思維意識。恩格斯曾說人類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創新思維應當是最璀璨的一支。只有自覺能夠用創新去看待事情的解決,不遲疑,不回避,就能塑造出強勁的創新能力。之前的一次經歷給了我更深刻的體驗,短短兩年的從教經歷中,我任教的學校是一所鄉鎮學校,有著和其他一樣落后地區的教學現狀:孩子們基礎差,學習自主性低,而家長的不重視更是對孩子的成績毫無幫助。作為各科老師的我們很努力,卻依然要直面慘淡的成績。不甘于此的我們也在想辦法,適逢當地的教育局對學校要求進行課堂自主性學習改革。一次集體備課中,我們用集體的智慧創新班級的上課方式與小組學習模式,把課堂的主動權盡可能多的交給學生,小組成員采取互補的方式來組合,并開展不同小組的競爭比賽,這樣課堂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成就感,也有助于小組內成員互相監督,齊頭并進。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就看到了很大的成效,每個人都有了動力,增加了自覺性。我們在辦公室的聊天中戲稱看來我們的“包產到戶,責任到人”的模式很有效果。最后的期末成績給了我們一個極大的肯定,一向拖年級后腿的我們班成績居前列。這場經歷是簡單的,但是從這個事中我明白了有些問題遇到難處,也要努力的想想能否換種方式,以創新突破常規去解決。創新并不一定存在于實驗室里、科研領域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該用創新思維去看待和解決。
進入到現在的工作崗位,我成為了黨委辦公室的一名新成員。黨辦肩負著黨務工作的多方面,上傳下達各項文件、指示和方針,組織各類會議、學習和活動。在逐漸適應和熟悉的過程中,我發現在組織會議做通知參會人員工作時,我們采取打電話方式逐個通知參會人員。這樣耗時也耗力,并且存在參會人員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接到電話,或是遺忘開會事項。以創新的思維去思考,我們可以逐漸嘗試在單位內部推行辦公自動化模式既OA辦公系統。通過把現代化辦公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解決會務通知。系統內的溝通工具自動發送相關會務信息到被通知人客戶端,并與個人手機進行綁定,實現快速收發通知。收到并閱讀信息后傳回接收記錄,對于沒有閱讀的狀況系統自動定時繼續發送通知提醒,通知問題得以高效解決。另外,在我們逐漸引入利用好系統后,對于公文傳閱時領導出差不能及時閱示的問題、申請公車等問題都能更好解決。既提升了辦公效率,也提高了部門間的協同能力。在以后的點滴工作中,我更應當保有創新思維,推動工作有效率的完成。
在每個人努力提升自己創新能力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在努力做好更為完善的創新支撐,提供更為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大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力度。并且做好社會民生的保障工作,力圖使我們的創新城果得到普惠式的享有。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振奮人心的話語是對我們每個人尤其是青年人的諄諄教誨。以創新之舉作為一種態度,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去滲入心田,照亮足跡。
上一篇: 我被重重地打了一耳光
下一篇: 澇池岸畔聽蛙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