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洲,有一種小猴叫樹狨,它們在采摘果子時,都是幾只猴子首尾相連,或站在其它猴子身上;當果子在高處,夠不著時,它們都爭先恐后,伏于地上,讓同伴踩在自己身上去吃果子;如果遇到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它們都把覓食的最佳機會讓給對方。
樹狨體態弱小,行動緩慢,也無尖牙利爪,抵御外界強敵,但在漫長的演變中,卻并未被淘汰,反而更加生機勃勃。動物學家說,正是這種為他人的精神,使得他們團結一致,和睦相處,互助互愛,尤其是當大敵襲來時,它們所表現出的爭先恐后把生的機會讓給同伙的可貴精神,讓我們人類也自嘆弗如啊。
還是在北美洲,生活著一種弱小的鴉,叫墨西哥藍鴉。同時,在這里還生活著許許多多的猛禽,它們都是藍鴉的天敵。這些猛禽一旦發現藍鴉的巢穴,會立刻將其撲殺殆盡,一只不留。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藍鴉的生存極其艱難,但事實上卻是,藍鴉不僅存活下來,還有著驚人的繁殖能力。
原來,為應對惡劣環境,十幾只藍鴉相互協作,共同組合成一個藍鴉群,它們把巢穴筑進老橡樹那濃密的樹冠中,借助樹葉,把巢穴遮的嚴嚴實實。
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到育雛期,饑餓的雛鳥一旦見食,自然會發出叫聲或吞咽聲,這會招來猛禽,這潛在的危險,會使死神隨時光顧。
在自然的考驗面前,藍鴉們終于想出了好辦法,終于造就了一個寂靜的無聲世界。那就是,每當老藍鴉外出覓食時,其他的老藍鴉就自覺承擔起育雛的責任,給予照顧,視如己出,它們會讓所有巢中的雛鳥,個個嘴中含食,永遠沒有發聲的機會。
在這個大家庭中,老藍鴉都是父母,雛鳥都是孩子。藍鴉不是禽類的強者,但它們終于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是什么原因,使它們戰勝險惡,戰勝天敵,咬著牙挺過來了呢,自然還是團結一致、和睦相處、互助互愛的精神啊。
還是北美洲草原,生活著一種歐黃鼠。為防天敵叢林狼,歐黃鼠在活動時,總會安排一只站崗的,一旦發現叢林狼,這只黃鼠會不顧安危,發出一陣長時間的尖銳哨聲,以警示鼠群。于是鼠群會在瞬間鉆入地洞,以躲避餓狼的襲擊。只有那只奮不顧身到處瘋跑報警的“哨兵”,會因誤時而不幸成為叢林狼的爪下之物。
動物學家威爾遜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個鼠群中所有甘愿站崗、勇于獻身的黃鼠全部捉走,只留下那些專愛偷懶的無恥之徒。結果是,這群自私透頂的鼠群中,再也沒有一只黃鼠會自告奮勇的主動站崗,甘愿承擔天敵襲擊時犧牲自我以警示鼠群的勇士,于是當叢林狼襲來時,自私的黃鼠即使發現了狼的可怕身影,也一聲不吭,不發任何警示,而是獨自悄悄溜走,留下那些不知情者,任狼捕殺。結果,這群由偷懶之徒組成的、沒有獻身精神的鼠部落,在不到半月時間內,就被獵殺的干干凈凈,一只不剩。唉,真是可悲啊。
是啊,一個種群,一個部落,一個團體,要想得到生存發展,就要團結一致,和睦相處,互助互愛啊,關鍵時刻,甚至還要有犧牲自我的精神才行;否則,自私的歐黃鼠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