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
宋漢國
讓人震驚的復旦研究生投毒案終于塵埃落定,它毀了兩個研究生——毀掉他人與自毀,痛苦了兩個家庭,警醒了世人:自私,偏狹與隱性嫉妒,會演變成惡之花,毒之果,毒害他人也自毀前程。它啟示我們,要注重學生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
其實,嫉妒之人,多是爭強之人,他也有一定實力;嫉妒之心,也含好勝之意,其心中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對嫉妒者來說,別人不一定比你強,但你的心理比別人陰暗,心理素質比他人差,心胸比別人狹隘,到最后,會因過于爭強好勝而心理不平衡,直至扭曲,讓心翻了船,淹沒在恨的大海里。
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仰視。自尊心沒有什么不好,關鍵是心態。若心態平和者,則會注重慎獨,內省,通過苛求自己來趕上或超過別人;若心態不平衡,則會有較強的嫉妒心,輕者與比自己強的人格格不入,重者會處心積慮傷害他人,或惡語中傷,或流言誹謗,更有甚者殘害他人生命。
嫉妒心往往連著虛榮心。一個自己非常出色的人往往遭人嫉妒,所謂“樹大招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他一般不會嫉妒也無需嫉妒他人。只有自己不如別人又想超過別人,而短時間內沒有超過別人的人才對比自己強的人產生嫉妒恨,心理常有蟲在撕咬,這背后有虛榮心在作怪,好像別人比他強就使他沒面子。
比,在嫉妒心作祟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股不喜歡跟人比這比那的人,要么自暴自棄,要么順其自然,要么自信滿滿,一般少有嫉妒。一個什么都喜歡跟人比,而內心又希望什么都比別人強,什么都想占上風壓倒別人的人才易生嫉妒之心。只要有一點比不過別人,內心就開始咬牙切齒地詛咒,抱怨“人比人,氣死人”。其實,被嫉妒者不一定知曉你在嫉妒他,而嫉妒者卻暗暗地把自己氣倒氣垮。
被嫉妒者與嫉妒者距離一般較近。被嫉妒者可能曾經是你的同窗好友,同事,拜把子兄弟,或許是你的親人。他們離你比較近,成為你常比較的參照物。不是他們的優勢真的壓住了你,是你的偏狹自私的心容不得他們比你強,是你爭強好勝又攀比的性格見不得他們強。如果不想辦法充實自己,你就無法趕超他們,你就難走出嫉妒的陰影,最后被嫉妒淹沒的還是嫉妒者自己。遠距離的人比你強,并沒有直接明顯的參照系統,這樣會讓你心生羨慕贊嘆甚至欣賞。這就不難理解,遠距離的神秘性產生了追星族的癡迷,粉絲的癡狂,如果明星就在你隔壁,也許追星就變成了錐心,粉絲變成了私憤了。
嫉妒者裝的是狹隘,迷失的是心態。其實,這世上你不一定比別人差,你也無需追求時時事事比別人強,也不可能什么都強于他人。總是你在這點強,我在那點優。若想事事壓倒他人,累的是心,傷的是神,害的是自己。對個人來說,盡力而為,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問心無愧了;對大家來說,強弱互補,強強聯手,合作起來就力量大無比,何必在爭強斗勝里削弱彼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