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小時候,經常依偎在奶奶身旁聽她講故事。她講得故事繪聲繪色、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深刻:
從前,有一家姓錢的大戶,老輩在朝里當過大官,因保小皇上被奸臣所害。過了些年,錢家只剩下孤兒寡母。兒子錢程是個無惡不作的人,對他年邁的母親也是非打即罵。老人無奈,就去了山林準備一死了之。
可巧,被上山砍柴的青年任行好給救下。任行好待她如親娘,十分孝順。后來,小皇上登基,四處張貼皇榜尋找恩人。任行好將此事告訴了娘,娘想讓任行好去面見皇上。然而,任行好卻推辭再三,最后,娘以死相逼,任行好才揭下皇榜,啟程進京。再說錢程,打他娘走后,更加胡作非為。一天,他聽說奉養他娘的任行好拿著夜明珠討封去了,就去找老太太,意欲說服老太太讓自己去討封。老太太不從,錢程就進京去找皇上了。他娘怕任行好爭不過他,就找到一個好心的鄰家,借來一頭小毛驢也進京了。
后來,皇上問到底誰是恩人。任行好說,他是奉母命而來。錢程說他是老太太唯一的親兒子。這樣以來,一時難分。此時,正好老太太趕到,義正言辭地說:“人(任)行好事(是),莫問前(錢)程”。
從此,這話就印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的座右銘。它教會了我:每個人都想前程錦繡、一片光明,但只有多行好事、才會自有善報。對于我們廣大的黨員干部,更應多行“好”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對黨員干部行事最基本的要求,要肩負自身責任、找準位置、珍惜崗位,自覺強化干事創業的意識,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心誠意地為人民辦實事、行好事。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是為官者必行之事,一心為民、奉己為公地行事,前程自然似錦。
要常存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常存自警之心,日三省吾身,要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防微杜漸。全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問題解決在初始。兩袖清風,不義之財莫伸手。君子慎獨,莫行壞事。以公謀私、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地行事,前程定是一片黑暗。
烈士林園里英雄的形象屹立著、守望者莒南大地,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的“好事”成就了天下太平、中華振興。
沂蒙紅嫂的事跡仍在莒南大地上傳唱,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傷員的“好事”譜寫了沂蒙山區人民的光榮與驕傲。
我們作為沂蒙精神的傳承者,更應秉承先烈們的遺志,行好事,為莒南人民謀福利,行正事,建設幸福美好新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