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過去有一段時間了,各種分析劇中人物的文人此起彼伏,可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劇中還有一位老人很值得人民敬仰,卻又讓我們望而生畏呢?他就是陳巖石,劇中他只能算是一個配角,在眾多的人物評價中,似乎還沒有幾個人談陳巖石,那今天就來說一說我心中的陳巖石。
劇中的陳巖石說過這樣的話:“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的”,他又說過:“為黨為人民辦事,這才是為官的目的”,他還說過:“我們干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就是這三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我認為劇中的陳巖石就是一面知廉、守廉的屏障,就是那一縷廉潔自律的清風,就是那一束清廉家風的薪火相傳。
劇中的陳巖石是嚴于修身的模范。作為退下來的廳局級領導干部,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常年住在養老院,睡著行軍的硬板床,用著當年的軍用水壺,始終保持著一名老兵的嚴格自律。
劇中的陳巖石是嚴于用權的模范。他在漢東是一位老檢察長,可臨到退休也沒有得到副部級的待遇。他是一系列現任高官的老領導,一個十五歲就入了黨背過炸藥包打過小日本的老革命家。就是這樣一位有身份有背景的老領導,從不徇私舞弊、濫用關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安享晚年卻為了人民的利益東奔西走,一輩子在于反腐作斗爭。
陳老是做人要實的模范。嘴里沒有半句虛言,不管是對新上任的省委書記,還是對劇中大風廠的職工,有一說一,說道做到,一口吐沫一個釘。特別是為了兌現對大風廠工人的承諾,頂著一把老骨頭,搬著一個小馬扎,一坐就是一整夜,其光芒早已蓋過了劇中“一一六”事件的大火。
而在劇中這樣的陳巖石既成功地引起了“官憤”,卻也成為人民群眾最為倚重的人。當大風廠的職工與拆遷隊發生沖突,引發群體性事件時,公安局長喊破了嗓子鎮不住場面,市委書記親臨現場穩不住場面,但陳老一出面,就穩住了工人的情緒。
劇中市委書記和省公安廳廳長恭維他“技高一籌”,他卻一板一眼地教訓他們兩個:“什么是技高一籌啊,你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是技高一籌?!?/p>
也許陳巖石這樣的人物在我們這個時代顯得不合時宜、不識時務,但你不可能不喜歡陳巖石。在劇中當他舉著火把坐在大風廠職工最前面,坐在推土機高高舉起的推斗下,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來自史書中的人物——他帶有古風中最悠久也是最頑固的傳統,那就是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對的事情,“雖死不悔”。
當貪腐成為常態,似乎越來越少的人有膽氣做像陳巖石這一類的人了。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就在琢磨,為什么陳巖石會這么大公無私無懼無畏的為了老百姓干實事呢?因為陳巖石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他心中有真正的信仰。他的信仰不同于別人,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熟記于心。時時刻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革命似乎生死早已經看淡了,他們擁有的是純粹的信仰。
我原本以為這些故事都是黨在取得政權以后自己杜撰的,五一回家的時候和八十八歲的奶奶沒事閑聊起來。我問她他們那個年代對共產黨是什么樣的印象,奶奶說那時候共產黨是非常有禮貌的,到百姓家是真的不拿人民的一針一線還會把水缸打滿水,這一切就是那個戰亂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的作風。
2013年習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就指出:什么是優良作風?優良作風就是我們黨歷來堅持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作風。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黨要繼續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
就像《人民的名義》劇中所說的那樣:陳巖石同志有一顆金子一樣的心,這顆心里始終裝著人民群眾,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始終和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系,他有著信仰有著信念,是個有信仰有信念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共產黨人實現自己信念和信仰的一生。
陳巖石同志深深懂得他是人民的一員,就像他自己所說:我們從人民中來,要到人民中去。其實,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都是人民的一員,無論我們做什么工作、不論我們的職位高低、我們總有退下來的那一天。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人民就是你、我、他!
上一篇: 這個春天,我們都在追《人民的名義》
下一篇: 一只來復再生式收音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