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在家里沙發上打開微信,看見一個朋友給我發來一堆熟的黃杏圖片,讓人垂涎欲滴。看了多遍,于是就想起了小時候偷杏的情景,不禁啞然失笑,繼而一陣苦笑。
現在很多人談到“偷”就難以啟齒,可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家庭的生活都很艱難,“偷”成為我們小孩玩樂的一部分,只是填飽肚皮而已,抓的人和被抓的人都是一笑了之。我們小孩偷幾個杏滿足自己的肚皮能算是“偷”嗎?只是一場小小的游戲而已。
其實我們小時“偷”的東西很多,如西瓜、甜瓜、桃、杏、李子,只是“偷杏”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最刺激的玩樂。因為杏樹高,且離村莊遠,非一個人所能完成。而且杏核是我們小孩子玩樂的工具和“籌碼”,擁有杏核的多少,以此顯示自己在伙伴們中的地位。
一過三月,杏樹開了粉紅色的花,在我們當地是最早開花的果樹。“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境喚醒了春天,也提醒我們褪去了棉衣,迎接一個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漸漸地,杏花枯萎了,小小的青杏掛滿了枝頭,一個個愣頭愣腦地,好奇地打量著整個世界,似乎一切對它們也很新鮮。它們你推我擠,在枝頭上打起架來,或是一陣北風吹來,它們像蹦蹦車一樣撞擊。根據適者生存的自然生存法則,它們部分被淘汰掉,落在地下。于是我們就開始撿著吃,澀澀的,酸酸的,口味極難吃,但足以撩起我們對生活不懈的追求。我們期盼它落到地上,又希望它快快長大。
經過三個月,它們由小到大,由青色變成青黃,最后變成紅黃色。六月初,它們就徹徹底底地熟了,趕在麥黃的季節前,趕在炎熱的季節前。它們把最美的一面掛向枝頭,紅的黃的,使人眼前亮堂起來,令人目不暇接,它又把夏天喚到我們面前。村東的杏子溝的杏熟了,杏香在微風中飄蕩著,只飄到村中來。終于把我們小孩子的心勾向了杏子溝。
杏子溝是朝陽溝的西南延伸部分,沒有圍墻,全是靠自然的地勢保護著這片杏林。當然溝中不僅種有杏樹,最多的是蘋果樹,其次是桃樹、李子樹……因為我們僅僅注意到杏子的成熟,而且杏樹均生長在貧瘠的崖地里,處在這片果園的邊緣,也就是說更利于我們“偷”摘。因為它距離果園主人休息的地方最遠,因為杏樹在當時管理不夠,長的也不入主人的“法眼”,它們沒有被灌溉,也沒有被施肥,任其自由生長。但對于現在城里人的觀點,就是純天然果品。只有我們這些每天感到餓的小孩感興趣,所以這片果園被我們稱為杏子溝。杏子成熟的季節,我們的步子不由自主移向了杏子溝。
偷杏我們一般選擇在中午。因為剛進入夏季,人在中午是極度困乏的時候,一般看果園的人要選擇午休。但還是最討厭看果園的狗,雖然它也困乏,但視力極為好,能遠遠看到我們向杏樹靠近。這個時候,我們希望看果園的狗都睡死過去。偷杏也是一個團體協作的活,一個人極難完成。因為一個人望風,一個人上樹去摘,兩個人是最佳組成。人多了反受其累,出村的時候我們就要走小路,不能讓大人看見,否則在麥黃的季節一般沒有我們小孩的事,有的只是做些偷竊禍害莊稼的事。人一多,目標就大。我們一般選擇麥田中小路行進,近果園邊就要俯身,像電影中的解放軍。直到到達杏樹邊,就按計劃一個人望風,一個人上樹摘杏。
我通常是和鄰居的薛昌合作完成偷杏的。因為我們兩家挨著近,兩人支應一聲就開始行動。到果園的杏樹崖邊,經常是我上樹他望風,因為我爬樹的功底非同一般,身手敏捷。通常我們帶一個鏺草用的小筐,爬樹的時候隨手帶上,掛在樹枝上,便開始摘杏,聚集幾個就放到筐內。通常我們也只摘三四十個,夠我們倆一次吃個飽就行了。動作極為迅速,然后溜下樹,和薛昌俯身離開杏子溝。
找一片桐樹林,當然距離杏子溝有很遠了,我們就坐在樹下,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倆開始搶吃又紅又黃的杏兒,當時也沒有洗手,完全顛覆了現在講衛生的習慣。偷來的杏吃起來特別甜香,那真是一個爽,真有大快朵頤之感。我們吃了自己的勝利成果,如果剩下幾個,就挖個坑埋在樹下,等明天再來吃。因為我們不敢帶回村里,害怕大人們看見。就是杏核也不敢立刻帶回去,放在桐樹林中陽光能曬到的地方,等它曬干了再帶回去。然后和小伙伴們玩“彈杏核”的游戲,說不定還能贏一堆的杏核回來。
“彈杏核”的游戲貫穿在我的童年時代,因為杏核易于保存,所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們都玩,就如同“打紙包”的游戲,我們個個都喜歡。“彈杏核”一方面考驗我們遠距離的擊打準確程度,就如同現在體育項目的高爾夫,可以說是濃縮版的高爾夫。另一種考驗我們力道的準確,在一個小坑里,把杏核擊打出來。擊打的杏核一般是很大的,而且一般希望它比較沉重,我們一般就是在杏核上挖一小洞,取出里面的杏仁,用比重較大的保險絲放進去,然后用融化的瀝青把小洞封住,就可以進行“彈杏核”的游戲。我是其中的高手,每每要贏好多杏核回來,自豪上幾天。當然,還有一種“抓杏核”的游戲,但那更接近女孩子玩的,用手掌邊抓地上的杏核邊接空中掉下的杏核,口中還唱著配合玩耍的歌,倒是挺有節奏感。但競爭性不強,也沒有輸贏杏核的刺激,所以我們男孩子通常不喜歡。
這就是屬于我們的歡樂時光,而這樣的時光是由我們不屑的“偷”換來的!多么可悲,又多么可嘆!也許在當時生活條件好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可能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肚皮,滿足自己的饞欲。權當我的解釋,是告別那段苦難的歲月。
既然是“偷”杏,也有可能被抓。雖然是相視一笑,但也不免尷尬。害怕他們告訴老師或者父母,那不免得到一頓責罵或挨打。我可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啊,無論如何不能在同學面前丟臉。不過經常在果園主人追到我們前,我會狡猾地把“杏”倒入麥田中,等追到我們死不認賬,也可以僥幸過去。但最后一次偷杏,我們就被抓了個現行,因為不知何時狗就站在杏樹下,我根本逃不掉。因為跑,被狗重重咬了一口,于是只有老老實實呆在原地,等到杏樹主人來到象征性懲罰我們,給他們鋤地,隨后我們灰溜溜回家了。一連幾天,我總在擔心果園的主人把這件事告訴我的父母和老師,心里惴惴不安害怕老師和父母的責罵和挨打。果園的主人最終是沒有告訴父母和老師,但我心里的煎熬持續了很多天。從此我再也沒有冒險去偷杏了,那給我的教訓是很深刻的。
這件事讓我記憶尤深,雖然僥幸地說那時的“偷”只能算是一種游戲,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竊。但給我的教育相當大,從此面對任何事情我都要權衡再三,考慮到它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真正做到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6年9月13日于成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