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事

來源:作者:李斌時間:2016-04-03熱度:0

                一、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寫的七絕《清明》,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卻眾說紛紜,或云在山西的汾陽,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貴池。也有說這“杏花村”是在齊安(湖北黃州)的麻城縣古鎮歧亭之旁。

要說叫杏花村的地方肯定不少,比如山東有杏花村,江蘇也有多個杏花村。全國各地我相信還會有許多叫杏花村的村落。但要說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在山西,我可不敢茍同了。有個基本氣候常識就是,清明時節只有江南才“雨紛紛”,這時候的山西可很少下雨,總是陽光明媚,而且氣溫還不時地高得出奇。當然,山西的“杏花村汾酒”的確口味不錯,該另當別論。我絕對可以令人信服地告訴大家,詩人杜牧是在貴池城西杏花村春游時,寫下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的杰作——《清明》詩。杜牧是否到過湖北黃州的杏花村呢?也有《題木蘭廟》詩為證:“彎弓片戰作男兒,夢里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這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為木蘭廟所題的詩。杜牧從黃州到木蘭山,是不是會經過一個叫杏花村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縣(今陜西長安縣)人,有《樊川文集》傳世。他是我國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杰出詩人。后人為區別于詩圣杜甫而稱他為“小杜”。他于會昌四年(844)九月從黃州(又名齊安郡,治今湖北黃州市)遷池州(又名池陽郡,治今池州市)任刺史,至會昌六年調睦州(又名新安郡,治今浙江建德東)任刺史。杜牧在池州整整當了兩年州官,作出了許多德政善績,也留下了幾十篇珍貴的詩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給古老的池州平添了一層絢麗的光彩。這首優美動人的《清明》詩,就是他在池州的代表作。

據《廣輿記》載:“池州古跡曰‘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門外。杜牧詩‘遙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志》載:“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曾在明天啟末年任池州大守,兩度出守池州的顧元鏡賦五律《杏花村》云:“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紅杏添新色,黃壚憶舊時。遠山層作畫,好鳥解吹箎。偷得余閑在,官錢換酒卮。”山西蒲州張邦教,明嘉清四年出任池陽郡同知,后官至陜西按察使。他在池州任職期間“留意山水,賞表杜樊川遺跡,因自號曰‘惜花人’”(見《杏花村志》卷四),并在杏花村教前立亭,撰聯曰:“勝地已無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他是明《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的第一個建設貴池杏花村的山西人。上述史實證明,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處”,就是池州貴池杏花村!“白錫壺腰中出咀,黃銅鎖腹內生須”,“半畝山林半畝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這里。這銅鎖,還有杜牧喝酒的酒壺,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館里。

關于“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相關史實 :

1. 清康熙年間,池州杏花村人郎遂編纂《杏花村志十二卷》。

2. 自古在我國志苑中,有通志、府志、縣志、乃至山志,而為村立志者,只有池州杏花村,并收入了《四庫全書·總目錄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貴池先哲遺書第二十五種·杏花村十二卷》。之后,于清末明初,池州人胡子正編纂《杏花村志續集》傳世。

3.1979年版《辭海》中記載:“杏花村,在安徽貴池市西。向以產酒著名。《江南通志》載: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即指此。”

4. 由崔乃夫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第五卷記載:“杏花村:在貴池市西郊。因村中十里杏林中,春來杏花盈村,故名。隋唐間又以黃公井水釀酒醇香,而以杏花酒肆聞名。1985年始廣植杏樹,現已一片杏花勝景。”

5. 《嘉靖池州府志》中《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池州府志〉》記載:“杏花村在城西里許……”

6.《貴池縣志》五中記載“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門外里許……”

7. 貴池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貴池縣志》記載:“杏花村位于貴池城西郊……”

8.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1989]34號“關于公布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杏花村古井屬唐代古井。

9.《中國地方志》(總第134期)刊登作者郎永清的“‘杏花村’地望之爭辨析”寫到:“應該說,杜牧《清明》詩所吟,當屬安徽省貴池市西郊之杏花村。”

10.原載20世紀80年代初《山西日報》“星期天”專欄第二期,刊登了作者劉緯毅的“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文章,其中寫道:“這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是杜牧在唐會昌四年至六年任池州刺史時寫的。

               

               二、小放牛

                《小放牛》(一)

這首《小放牛》多被認為是河北民歌,原因就是歌詞中的“趙州橋”,因為趙州橋在河北。其實,這首歌是以安徽黃梅調為基調被廣為傳唱的民間小調歌曲。原來的歌詞有很多段,歌中男女對唱內容也遠遠不止有關于趙州橋的故事,還有許多關于中國歷史的故事對答。記得小時候,我們江南一帶農村的老太婆許多都會哼這支曲子,而且唱的歌詞有許多種。

《小放牛》視頻播放網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KnO3fXh1JY/


                  《小放牛》(二)

這是另一首叫《小放牛》的歌曲,被認為是蘇南民歌,或是揚州小調。要說是蘇南民歌,肯定是沒有蘇南民歌的風格,說黃梅調還差不多。其實,此歌曲是來源于京劇曲目《杏花村》,京劇本來是從徽劇和昆曲包括漢劇發展演變而來,前身就是徽班進京。此歌曲充滿了濃厚的安徽民歌風味。

該京劇傳統劇目劇情為:一個牧童正在放牛,鄰村的小姑娘路過二人相見,對唱歌舞,互表愛慕之意而別,又名《杏花村》。舞蹈繁重,荀慧生、于連泉等擅演。1955年徐玉川在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獲獎。川劇、滇劇、湘劇、徽劇、漢劇、秦腔、同州梆子、晉劇、河北梆子、豫劇、梨園戲、云南花燈均有此劇目。

奚秀蘭演唱《小放牛》歌曲網址:http://www.pt80.com/thread-269156-1-1.html


                《牧童短笛》 

這是馳名世界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1934年,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我國征集“中國風味的鋼琴作品”時,曾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比賽”,當時正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的賀綠汀以《牧童短笛》應征,榮獲頭獎。此后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親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聞名國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們的常備曲目之一。

賀綠汀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的合唱曲有《游擊隊歌》、《墾春泥》;獨唱曲《嘉陵江上》、《天涯歌女》、《秋水伊人》、《森吉德瑪》;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等。

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從而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仿佛使人們看到了江南水鄉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著牧笛。賀綠汀曾說:“我寫的《牧童短笛》,有人說是這個民歌或那個民歌,其實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風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來的自然就有民間風格。”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范例。

《牧童短笛》(朗朗演奏)播放網址:http://music.sina.com.cn/yueku/m/771992.html


                三、來歷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杜牧的《清明》詩就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我國古代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過后就是清明。現代寒食節基本已經并入清明節,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有關寒食節還存在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介休,是后人因此命名的,也就是取介子推休息之意)。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勤政清明節,勵精圖治,把晉國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寒食、清明節也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肅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宋)王禹《清明》)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的a级毛片| 高h全肉动漫在线观看最新|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色网站免费观看|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亚洲小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最近韩国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 |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播放在线|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女大学生沙龙室3|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欧美黄色xxx|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内射高清|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日本按摩xxxxx高清|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色釉釉www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777xxxxx欧美|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