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脫靴屬虛構
文/聶孝明
唐玄宗李隆基對高力士極度信任,一般來說“小事”的奏折,他就不伸手了,由高力士搞定。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
有高力士在身邊,唐玄宗才能睡得安穩,這是唐玄宗每日就寢時發自肺腑的感言。唐玄宗稱高力士為“將軍”。過去對人的稱號是很有講究的。
一個宦官能得到皇上如此倚重信任,可見,高力士必有不尋常的過人之處。
高力士本姓馮名馮元一,家境敗落幼年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打小入朝,低調做人謹慎處事,人們都很喜歡他,他在朝廷20余年,曾經受到兩代君王賞識和重用。兩代君王分別是武則天和唐玄宗。
唐玄宗寵信宦官,尤以力士為心腹。高力士本人身材魁梧,文武雙全、掌握大權,并不是憑著一味的逢迎和巴結。而是雖身為宦官,卻能在關鍵時刻對唐玄宗起到政治上幫助和情感上關懷。高力士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決斷能力,“善于騎射,一發而中,三軍心服”,確實頗有“大將”之風。
李隆基時代許多重量級高官,都是通過高力士引薦并得到提拔重用的。就是這樣一位唐代歷史級的重要人物,李白能不知道嗎?李白是一介文人,該知書達理懂得禮義廉恥,豈能讓高力士為其脫靴?做出此等荒唐事?其實,“李白向來對待高官態度是很謹慎的人”(此百家講壇于賡哲語),讓高力士為其脫靴,正史沒有記載,此種說法純屬虛構。當年,李白在唐玄宗身邊,就是一位翰林待詔,那是一個極低的官,就是一個陪皇帝玩的小文官。當年李白能夠見到皇帝到當上翰林待詔,就相當高興,他以為可以從此能在皇帝身邊得到皇帝的信任并干上自己想干的工作,一展政治抱負。就當年那個情形,借李白八個膽兒,他也不敢!
李隆基對高力士十分信任,朝廷中許多重要事情都和高力士商量。在朝廷中高力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一句話,足可以決定一個人是去是留還是放。
李白妙筆生花才華橫溢被李隆基賞識后,很高興,本人想當中書舍人,此官相當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秘書一職。唐玄宗李隆基雖然賞識李白文才,但不能重用之,怕其喝酒誤事。李白太戀酒,性格豪放浪漫,喝完酒了嘴上沒個把門的,胡嘞嘞,什么機密都容易泄露出去,因此,他不適合做中書舍人。
李白沒有當上中書舍人,不怪別人,怪他自己。中書舍人是皇上的筆桿子,專為皇上起草詔書,每天面對政治軍事生殺予奪等重要機密,必需要用穩重謹慎守口如瓶之人,李白唐玄宗豈能用之?
李白被流放遭陷害,也不是高力士所為。有人編故事,說唐玄宗和朝廷大臣對待一篇外文誰也翻譯不了,請李白翻譯,李白酒后讓貴妃研墨,讓高力士脫靴,這類宮廷故事當然人們愿意看也愿意傳播。其實,此事子虛烏有。說高力士因為脫靴之事懷恨李白報復李白。史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李白喝醉唐玄宗讓高力士扶他上船確有此事,讓其脫靴純屬虛構。李白在歷史上確實蒙冤被害,是被中書舍人張垍所害。張垍所害李白,不能把這筆賬記在高力士身上。
高力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想整李白,更用不著通過楊貴妃幫忙。自己一句話,就把他搞顛了。
歷史上的人,看不上宦官,因為宦官不離皇上左右,怕其在皇上面前說壞話。背地里稱宦官為“閹人”。現代人也一樣,對于那些在廠長面前溜須拍馬的小人,也是看不慣。
為什么有人編造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呢?一是嫉妒高力士位高權重,太監專權;二是誰喜歡太監?男人中的女人,女人中的男人,太監專權;三是李白的詩寫的太好了,在詩歌史上,他不是一位凡人,而是詩仙!貫古今中外誰人能和其比肩?誰人能及?再加上他放蕩的性格,愛編故事的人,便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樣的故事,誰不愛看!!
高力士對唐玄宗的忠誠,足可以名垂青史,他是不折不扣的“千古一宦”。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宦官的地位非常奇怪,因為他們在生理上缺失了男人最在乎的部分,他們身處泱泱大國的權力和財富中心,卻往往在人格和心理上扭曲和不完整。傳統戲劇里,宦官統統扮演著小丑的角色,要么陰險狠毒,要么溜須拍馬,他們只要一出場,都是手執拂塵的白臉奸臣樣。在當代的影視劇里,宦官往往也沒什么好貨色,放眼望去,只要是那些面敷白粉,嘴唇暗紅,捏著蘭花指,行事娘娘腔的必是宦官。但是高力士卻是一個好宦官,身體強壯,辦事得力,有著將軍的風范,他與唐玄宗不離不棄、終生不渝的關系,更是超越了君臣,超越了主仆,那是一種生死與共的兄弟、知己情誼。
在人們心中,歷史上的宦官,有幾個是深得人心的?不過,也不能一味地否定。鄭和就是一位受人尊敬光照史冊的大宦官!鄭和下西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字數:1798
上一篇: 從伯夷叔齊餓死說開去
下一篇: 家有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