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別讓“隨份子錢”淹沒了人情味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婚喪嫁娶的“隨份子錢”也一路看漲,且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親人和同志之間的關系仿佛完全是靠金錢來衡量了。經濟條件好的,你來我往還禮時還逐步抬高價格,使得“隨份子錢”居高不下,讓一些經濟條件差的苦不堪言,吃不吃一頓飯倒不重要,不去吧,又生怕得罪了對方,以后見面難為情。實際上,這也給一幫居心叵測的人想拉攏腐蝕黨員干部鉆了空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請客送禮的習慣,遇到親戚朋友家中有諸如婚喪嫁娶之類的,總是難免要去湊個熱鬧、隨個“份子”,一來表示關心,二來表示祝賀!屆時東家也自然會大擺宴席,答謝各位親朋。這說起來也是情所當然的事,記得六、七十年代朋友結婚,也就是買個鏡匾、水壺臉盆什么的,朋友就高興的不得了啦。而到了今天,就是一般關系,至少沒有二百元就說不過去,是親戚或長輩動轍就得上千。聽一位家住農村的朋友說,他們那辦一場喜亊,家里親戚朋友多的一次能收禮二、三十萬元,等外地回來的吃宴席能吃一個星期。等安頓下來便是按照禮單上的來人一一回禮,并且整日像個搞戶籍似的,生怕漏了哪一個,如此反復,連綿不斷。說句笑話,要是趕上個元旦、春節、國慶節,辦喜酒的多了,在外地打工再忙也得趕回來,一連幾天,喝的是東倒西歪,就這還得硬撐著!生怕像俗話中說的“節省了人家菜還得人家怪”,你說活受罪不!?
筆者暫不表請客送禮的習慣到底有沒有對錯,關鍵是想說,即便是你想熱鬧一番,特別是家中有上了年齡的老人,但也得考慮考慮年輕人心理,今天是熱鬧了,然而明天七大姑八大姨的賀禮錢等你們一走自然還得孩子們來還,老的不在了還孩子,就像有期貸款似的,讓孩子們心里背著一份債,并且還水漲船高,到時候得加倍才是,這樣既耽擱孩子工作學習,也會因忙時疏漏讓親戚關系緊張。記得我原來有兩位鄰居,開始兩家好的跟一家人似的,就因為疏漏,另一家閏女出嫁時沒趕上,后來吵得跟仇人似的,試想,要是當初你要是沒有收過人家禮怎會鬧出這般境地?
說實話,現在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掙錢更不易,隨禮更要量力而行,那種一味地攀比跟風習慣著實不可取!而且緊緊依附在經濟關系上的親戚朋友也不可靠!記得央視曾經報導過,說大概在江西某個地方,開始是從一幫外出務工的年青人發起,后來到全縣黨員干部,辦喜事只請客不收禮,并且一直堅持到現在。收禮免不了要大操大辦,收禮特別是黨員干部的難免有違反《八項規定》之嫌,追責下來得不償失,你認為呢?
固始縣國土資源局 郭立新(特約記者)
上一篇: 以后別總去超市
下一篇: 小議從“溺愛”到“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