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的是紅包丟失的是信任
前幾天老家的一個親戚來省城看病,住院后進行各種復雜的檢查,在檢查過程中不是做CT的收紅包就是做彩超的收紅包,不送紅包的就耐心等著。由于送紅包,讓看病的親戚疲于應付,怨聲載道。紅包始于何時不知道,但在中國的各個場合都管用,不認識的人去辦事,送個紅包就解決了,紅包成了綠色通道,也應了中國人的古語:有錢能讓鬼推磨。其實醫生收的是紅包,丟失的是信任。也是我們國家改進醫德醫風的絆腳石。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在太原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有這么一批醫生,用18年的堅守,退收紅包超過百萬元。記者走訪該醫院,醫務工作者表示,這是大家都該堅持的醫德底線,“不能讓白大褂上有污點”。2015年上半年全院累計退紅包9萬多元,與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2%。“這說明紅包在減少,醫患之間的信任在重建。”醫院負責人說。
這條新聞給我震動很大,看后也深有觸動。一些醫院的醫生在不停的收紅包,而二六四醫院卻做出了與眾不同的舉動。凡是去醫院看病的,都是抱著能盡快讓家人或親人好起來的愿望,渴望醫院能全力救助,所以就出現了做手術前給麻醉師一個紅包,擔心給病人的麻藥不夠,手術沒完就疼起來;給做手術的主刀大夫一個紅包,擔心手術刀口太大或手術不徹底或者把紗布等留在傷口里等等,手術前病人及家屬烏七八糟的想法,導致了紅包必須送,送不出去的話就會感到心里的不踏實。慢慢地從家屬主動的送,到后來醫生主動的要,醫患之間的信任度越來越低,消失殆盡。作為一個醫生誰也不想自己做的手術失敗,可家屬們總想只有給了紅包,醫生才會盡心盡力,醫生從開始的無奈,到后來的理所當然,感覺不收紅包就對不起家屬。收紅包的始端,最根本的是彼此的不信任,家屬不信任醫生全力施救,所以才會悄悄地送紅包。
從二六四醫院的做法我們看到,患者送紅包的少了,收到的錦旗、感謝信卻多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也高了。希望我們的每個醫院和醫生都能正確看待紅包,不要為了一點的蠅頭小利,丟掉了醫生高尚的救死扶傷的美譽,丟掉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誠實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