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某單位的工作會議上,該單位領導對個別無視會議紀律的與會人員進行了辣味十足的直面批評。這久違的、響亮的聲音,不僅讓違紀者如芒在背,羞愧萬分,也讓與會者為之一振,不由得為這位領導直言不諱的批評叫好。
不知從何時起,“響鼓不用重捶,批評點到為止”悄然成了領導干部在各種場合慣用的手法;“和為貴、忍為高”也儼然成了領導干部有水平、有修養的體現。于是,在上、下“一團和氣”的工作氛圍中,大家不約而同地達成了這樣的默契。無論大會小會,只要是談成績、談優點那可真是講得頭頭是道、細致入微;而對于查不足、擺缺點則說得含糊虛其詞,無關痛癢。官面兒上,“批評”這個行之有效的“手術刀”早被拋棄得無影無蹤。
其實,何止是官場,就是在最平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也被“當面不揭短”的潛規則所羈絆,生怕批評壞了人緣,得罪了朋友。
竊認為,當今善意的、真心實意的批評之所以稀缺,除了以上的原因,最根本的還是我們缺少批評人的資本和接受批評的雅量。
何謂批評人的資本,直白的說,就是批評人的“實力”。無論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但凡能義正言辭當面指出別人不足的人,必定是坐得端、行得正,嚴格自律,真誠待人之人。他能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從不做“當面給糖,背后捅刀”的齷齪之舉;他能率先垂范,身體力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必定不做,絕不會是“自己一身白毛,還說別人是妖精”之人;他有承受誤解的勇氣和“守得云開見月明”的耐性。無論批評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他都能坦然面對,堅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還有善于批評的技巧和方法,什么時候需要春風拂面的“軟批評”,什么場合需要當面鑼對面鼓的“硬批評”,不僅拿捏得恰到好處,更讓人心服口服。正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單位領導,對于公然違犯會議紀律、不把工作放在心上的人,毫不留情的尖銳的批評,必然讓違紀者無地自容,不敢再犯,也讓全體與會人員受到教育,明白自己對待工作的立場和態度。
何謂接受批評的雅量。“雅量”是虛懷若谷、寬宏大度的表現,它是做人的一種境界、一種風范、一種魅力。它猶如宇宙能夠包容每一個星球,不分其大小,故浩瀚無垠;猶如大地能夠容納每一個生命,不分其長短,故生機勃勃;猶如江河不棄每一滴水,不分其清濁,故奔流不息。以故,想要有接受批評的雅量,就必須做到“三容”,首先是容人,無論批評之言出于領導、長者,還是來自同事、部下,甚至是出于競爭對手之口,都能虛心接受,并認真對待,從不仰高踩低、看人下菜碟。其次是容事,無論批評意見關乎于大事還是細節,都高度重視,絕不輕重有別。再者就是容顏(言),無論是和若春風的順耳之言,還是蕭若秋霜的刺耳之話,抑或當頭棒喝的警醒之語,都能欣然接受,從不以表情和語氣的逆順來揣測批評者的用心。
“治病救人”,真心實意的給他人提出批評,給予珍貴的勸告,無疑是善舉。“聞過則喜”,冷靜謙虛的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從中不斷完善自我,則是智者所為。
上一篇: 品水之韻
下一篇: 我為廣東網絡作家協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