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中兩件難忘事
來源:作者:應勇華時間:2015-01-19熱度:0次
人到了一定年紀,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做過的事,一定有自己終生難忘的。
從事宣傳工作十余載,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有兩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一是到現場采訪感受頗深。
2014年5月25日,萍鄉市遭受特大暴雨侵襲,整個縣城被淹。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展開自救。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作為地質災害技術支撐單位趕赴現場進行災害調查。
6月7日星期六下午13點25分左右,我在辦公室接到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環境地質研究室主任趙均從受災最嚴重的上栗縣打來電話,邀請記者前去采訪。經請示領導同意,6月8日,乘D205次動車7點43分離開南昌,前往萍鄉。10點3分,到達萍鄉火車站,改乘總站的越野車去上栗接該縣地質礦產局謝南良副局長。
途中,謝局長介紹了相關情況。大約11點4分左右,到達桐木鎮,地質技術人員正在現場勘察、調查。我們先后到了桐木鎮楊坊村、雅溪村,沿途看到的是被洪水浸泡的痕跡,被洪水沖跨的橋梁和倒塌的房屋,還有空曠場地上孤零零的救災帳篷。
在楊坊村一幢倒塌的房屋前,恰巧遇到房屋主人的哥哥,他拄著拐杖、表情凝重地向記者介紹了5月25日早上發生的驚人的一幕。“人老了,醒來得早。25號這天早晨,從昨晚就開始下的雨越來越大,大約4點50分左右,突然聽到房屋后面的一棵大樹倒掉了,我趕緊敲弟弟的門。我們先把87歲的老母親背了出來,其他4人也都起來跑出了大門。大約5點10分,放雜物的小房倒了,不到半個小時,廚房、廁所和整個房子全部倒掉了。”
晚上,在上栗縣一賓館的電腦上,查閱了“5•25”上栗特大暴雨有關報道,發現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和部門如何抗洪救災的,沒有地礦部門的地災應急調查的報道。這就更堅信了我的信心,一定要從專業的角度去反映地災治理情況。
6月9日,來到桐木鎮政府,恰逢上栗縣一副縣長在此召開救災現場會,本想旁聽了解有關信息,但未接到參會通知只好作罷。便向一位復姓歐陽的工作人員了解鎮黨委、政府對本次地災治理有何動作。
采訪間隙,我通過手機QQ向中國國土資源報地礦導刊李偉鋒主任匯報情況,李主任問我有沒有稿件給他。當我告訴他還在現場采訪和收集素材,稿件要過幾天才出來。
李:要快哦,不然,過兩天人們關注的焦點就轉移了。
我:目前關鍵點是應急調查報告要過兩天才出來,治理辦法必須以報告為準。
李:先把你在現場看到聽到的寫一些。
我立即寫了一段文字發給了李主任。
李:對,就這樣寫下去。
我又將一段文字通過QQ傳了過去。
李:請成稿后發給我。
于是,我一邊采訪一邊構思文章的結構。
9日下午,我隨趙均來到萍鄉市安源區地質礦產分局,進一步采訪后,在他們去看其它隱患點間隙,打了個時間差。借用分局的電腦很快就敲完了文章的初稿。
趙均回來后對稿件進行了審核,認為可以發稿了。我又作了一些小范圍的修改。
這時,煩惱來了,標題還沒想好,時間將近下午4點了。標題制作是我的弱項,只好硬著頭皮擬了《暴雨無情人間有愛——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5•25”特大暴雨引發地災治理側記》,4點10分左右通過QQ將文章和相關現場圖片發給了李主任。
在誠惶誠恐中等待著。
6月13日8點30分左右,我打開辦公電腦,在中國國土資源報網站上點擊電子版,看到6版上我的文章見報了,標題是《當特大暴雨襲來……——江西上栗縣“5•25”特大暴雨地災治理見聞》。無論是主標題,還是副標題,更加貼近文章主題。
二是不能到現場采訪如何彌補。
2013年2月的一天,得知單位對石城橫江鎮兩處滑坡已經勘查過,而且編制了初步設計書。于是,找到承接任務的巖土設計室,拿到勘查報告和設計書,一氣呵成寫了近800字的消息:江西橫江山體滑坡有了治理路線圖。
消息寫好后沒有急于發稿,放了2天后,再仔細閱讀報告,再看看消息,感覺可以寫一篇通訊,便放棄了消息,重新梳理,通訊《滑坡威脅600人 地礦人出手相助》擬了三個表標題:山體滑坡真可怕、地礦技術來相助和治理有了路線圖。前后兩個小標題的文字很快就出來了,但“地礦技術來相助”感到少了一些資料,怎么辦?去現場采訪不可能,因為施工早已經結束。
3月2日上午,我冒著大雨,來到巖土設計室,找到該項目負責人鄧立輝和當時施工時一直在現場的孫園紅,通過補充采訪,終于得到了需要的現場的一些具體情況,近1700字的通訊出爐了。
稿件經主任工程師鄧立輝審核后便發到中國國土資源報投稿系統。沒想到,為了這篇稿件,中國國土資源報編輯王瑜老師打了三、四個電話和我交流、核實,具體到一個詞,如原稿中的“傷亡”(有一人因滑坡已死)到發表時改為“死亡”等,對稿件進行了再加工。2012年3月13日第6版發表了這篇通訊,標題為:你們終于來了!——江西石城橫江鎮兩處滑坡勘查側記。現在的標題比原來的不知強了多少倍。
通過這篇稿件,我深深感到,中國國土資源報的編輯這么關注一篇基層的普通來稿。作為報社的特約記者,寫作熱情倍增,今后更應努力,寫出好的新聞作品,爭取做一名合格的特約記者。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