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尊重
尊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無論是學生尊重老師、年幼尊重長者、子女尊重父母、朋友之間的相互尊重等等。尊重兩個字雖然簡單,但代表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
尊重的內涵,平等、價值、人格、修養。它是我們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交融之水,雖然細無聲可無處不在。朋友之間互相信任,傾吐心腹之言,尊重對方隱私,不去進行嘲笑或譏諷。親人之間互相關愛體貼,照顧有加,尊重對方的付出,不去說“你真麻煩,說多少遍了我記住了”的傷人之言。父母孩子之間疼愛有度,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思維去做事,做好引導而不是打擊。公眾場合陌生人之間,一個簡單的點頭微笑,一句簡單的“你好”問候,拉近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就是簡單的尊重,在我們身邊許多人做不到,影響了和諧,激化了矛盾。有的領導干部,當職工反映問題的時候,話沒說完,就直接說,這個事解決不了,以后別找我了。由于不尊重職工的態度,激化了干群關系。炎炎夏日,環衛工人辛苦打掃干凈的馬路,從車窗內扔出一包垃圾。不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激起了一頓口舌之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氣急敗壞的說,你看鄰居家的孩子,怎么每次人家都考那么好,你吃的也是飯,為什么和人家差距那么大?孩子傷了自尊,對家長的怨恨埋在了心底,破壞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
學會尊重,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修養,也是社會或單位或家庭和諧的重要方面。公交車上年輕人給老同志讓個座,老同志應該主動說聲謝謝,不要認為年輕人給你讓座理所當然,一聲謝謝是對年輕人有禮貌的尊重。單位同事之間,老同志幫助年輕人在技術上進行輔導,學完,說聲謝謝,是對老同志付出的一種尊重。在家里,孩子給父母把熱騰騰的飯端到桌上,父母對孩子說聲謝謝,是對孩子有家教的表揚,也是對孩子勞動的尊重。
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觀念、尊重別人的信仰、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別人的習慣,尊重不是虛偽的假模假樣,而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好的方式。尊重是平等,是修養,也是我們社會和諧的法寶。
上一篇: 遙望那個時代
下一篇: “合法的”藝術盜賊尤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