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淺識
來源:作者:張強時間:2014-09-18熱度:0次
離開家鄉小城到外地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每年數次回家,每次回家都要和同學聚一聚,每次都能聽到同學對家鄉小城的議論。說起家鄉小城的發展,聽同學談論過多次。數十年前第一次聽同學說,家鄉小城的發展方向是向西部,因為西部地勢開闊、平坦,向東部有小河制約著城市的規模;幾年后回家又聽同學說,家鄉小城的發展向南部擴大,因為南部近山地帶,還有許多良田土地,適合搞開發;最近回家同學則說,這回縣里換了書記,新書記制訂了家鄉小城要向東發展的戰略目標。我頓時愕然,記得說過,我們家鄉小城不適合向東部發展啊,東部有河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啊!
新上任的書記對家鄉小城發展有新的認識。“有河才有景”,向東部發展圍繞小河做文章,做活小城有水、有景的“嗜頭”。其實擴建城市規模是主題內容。
看來一個地方領導的不同,對于“發展”這一“鐵律”有不同的認識,真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對于發展的認識,不同的人賦予不同的含義啊。
不由分令人想,家鄉小城幾年一次調整發展(實際為擴城),小城周邊土地均變為樓房,近十幾年,城邊已經沒有土地,那么將有多少百姓變為“無地”階層啊!由此令人不由得對家鄉發展的問題常常更多關注。
一個地方的發展指標是什么?對于這一主題讓人思考。
任何一個地方的領導上任,其首要任務是在其任期內城市規模有一定的擴大,城市建筑面積該怎么擴大?城市里有沒有高大建筑?道路該怎么加寬加長?城市人口該怎么增多?讓在任者思前慮后,絞盡腦汁。難道這就是該領導在其任職內怎么發展的主要標志嗎?其實目前社會上許多地方領導在自己任期內,都在自己的政績上下功夫。這是普遍的現象。
然而多數從政者忽視了一個基本問題,究竟發展是什么?
發展是通過有效手段使得當地人民群眾超越歷史上,在各方面有顯著的改善和提高。
人民群眾收入提高了嗎?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改善了嗎?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改進了嗎?大多數人就業有所改善了嗎?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得到了解決了嗎?大中小學生們的教育狀況得到改善了嗎?還有關系到群眾的居住環境是否得到改善?房價是否還在一直居高不下?有多少政府官員與開發商沆瀣一氣在推高房價?是否某些開發商與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發展應該在于人民群眾的收入逐年提高,發展在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發展在于人民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發展在于人民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人民看病治病、防老養老都得到保障。
發展應該改善人民居住和城市環境,農村道路、城市道路通暢,人民群眾有序生產、生活,社會治安良好;而不是讓人民共喊:環境差、住房貴、物價貴、道路堵、看病難、吃藥貴、治安差,人身安全難保證等問題。
總的說起來發展不是讓城市規模無限擴大,鄉村城鎮規模無度擴張,而是讓城市鄉村各種設施更趨完善、更趨合理。
發展讓農村、城鎮結構更合理!
發展讓城市交通更通暢,城市的下水道管道等設施更完備,我們的橋梁、樓房建筑更牢固,我們的社會秩序更加完善!
發展讓我們的城市更靚麗!我們的農村更宜居!我們的山更綠,河更清,天更藍,景色更美麗!我們的食品更安全衛生!
發展讓人民群眾更越來越愛我們的家鄉,更越來越愛我們的城市,更越來越愛我們的社會,更越來越愛我們可愛的祖國。
發展是什么?我說不清楚,但是我說,發展絕不是大部分財富集中到某些少數人手中,多數人民群眾雙手空空;發展也絕不是,許多房子仍在建造,空置率極高,然而房價居高不下,普通百姓買不起房子......
發展也絕不是讓城市規模在年年無度擴大,讓人們賴以生存的可耕土地逐年減少,讓許多農民淪為“無地”階層......
2014年9月18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