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會的有多少人穿著拖鞋?
——從蔣偉書記的開場白說起
可能有些同學朋友們會記得蔣偉書記這個有點奇特的開場白:今天到會的有多少人穿著拖鞋?隨意、懶散,不注意細節的現象在我們公務員隊伍中已成一道別樣的風景。也許我們會記得圣人的至理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可在日常工作中卻把它忘得差不多了。可見,今天書記的一句開場白已道出了他的良苦用心,誠心誡勉,意味深長。
我想起了一個流傳很廣的關于招聘的故事,有家招聘高級管理人才的公司,對一群應聘著進行復試,盡管應聘者都很自信的回答了考官們的簡單提問,可結果都沒有被錄用。只得泱泱離去。這時,有一位應聘者,走進房門,看到了地毯上有一個紙團。地毯很干凈,那個紙團顯得很不協調。這位應聘者彎腰撿起了紙團,準備把它仍到紙簍里。這時考官發話了:‘’你好朋友,請看看您揀起的紙團吧!”這位應聘者打開紙團,只見上面寫著:熱忱歡迎您到我們公司任職。細節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會面.......細節很小,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細節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有些細節會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使人們的命運發生轉變。對個人來說,細節體現著素質;對部門來說,細節代表形象;對事業來說,細節決定著成敗。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德國企業憑著一絲不茍、精細嚴謹的做事風格,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級企業巨頭,打造了“德國制造”這個產品品質保證代名詞的國家品牌。這無可質疑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細節是什么?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從而獲得的一種機遇。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細節不是“細枝末節”,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當你有了這種習慣,成功就近在眼前了;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當你有如此的積累,勝利就不會遙遠了;不放過細節。無視細節的企業,它的發展必定在粗糙的礫石中停滯。當你有這樣的眼光,精彩自會伴你身邊;中國有13億人口,不管多么小的問題,只要乘以13億,那就成為很大的問題。當你有了這般的智慧,完美就不是一句口號。因而,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細節,從小事做起.古語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從而忽視小節,結果不但沒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敗.因為他們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會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樹連接而成,驕人的戰績更是無數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細節,醞釀過程中的細節之美.只有這樣,你才會取得不斷的成功.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抹去這樣一種想法:上了這么多年的班了,這樣的事見多了,無非不就是這樣或那樣么?小事太小,不當一回事。小事常見,沒事找事。記得中國曾經有一座跨海大橋突然斷裂,造成了車毀人亡的慘劇。可就在斷裂之前,有一個小學生曾發現這座橋上有一條裂紋,并把它寫在作文中告訴了老師和家長,可是我們的大人們卻忽視了孩子對這一個重要細節的發現,沒有做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最終慘劇還是發生了,當然,我們不能把慘劇的發生完全歸結在老師和家長身上,但是如果……也許有些時候真的沒有太多的如果。想想看,我們還不如一個孩子,真是讓人汗顏呀!在近來熱度很高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也就是麥當勞創始人克洛克所說的: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一篇: 生活的舞者——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下一篇: 遠走不如近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