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那個時代
—唐朝
神州的雄獅在奔跑,中華的巨龍在飛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奔波不止。今天,當飛舞的新聞,穿梭的廣告占滿整個視野時,我們依然不忘忙里偷閑地凌空遐想:穿過浮華糜爛,走過歌舞升平,我們終于來到了這個到處都透露著詩歌芬芳的時代—唐朝。
一個朝代,能夠使一個民族昂首屹立在人類文明之林,它的腳下必定有奔流不息,萬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養。遙想這段歷史長河,詩仙、詩圣、詩鬼、詩豪讓中華不再平庸,文學巨匠、天之驕子讓民族不再沉睡。這條文化長河,由細流匯成小溪,由小溪匯成汪洋,驚濤拍岸,浪花點點,宛如歷史長河中最閃亮的明珠,融入了華夏文明的血脈,照亮了輝煌巍峨的中華民族,也照亮了日新月異的神州大地。
疏理這條文化長河,披沙揀金,我們拾到了熠熠生輝的華彩樂章。
它是中國詩壇的珠穆朗瑪峰,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又是唐朝史卷的濃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拉開了初唐力挽狂瀾的序幕;“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演繹了盛唐唐明皇寄身聲色犬馬,不理朝政的奢靡生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刻畫了中唐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氛圍中的敗落凄涼;“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昭示了晚唐哀鴻遍野,餓殍盈原的血淋淋現實。從“五花馬、千金裘”到“安史亂、哭貴妃”,從“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此恨綿綿無絕期”,它既目睹了唐朝開元盛世的耀眼光輝,又記錄了六朝金粉暗隨流水到天涯的凄涼無奈。
它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美不勝收,傾國傾城。“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刻畫了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道出了真摯純潔的深厚情誼;“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傳達了邊塞將士衛國戍邊的偉大情懷;“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詮釋了憂國憂民的縷縷愁思。邊塞的遼闊壯美,送別的依依不舍,山水的柔和多姿,田園的閑適靜謐,無不成為它的脈脈熱血,不停地在體內翻滾、升騰。
它是中國詩壇上最紅、最亮、最有吸引力的太陽,照亮了巍巍唐朝,獨絕千古的巨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清晰地品味到了那個雖時運不濟卻迭人知命、笑看人生,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初唐才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們清晰地讀到了那個不慕權貴,讓力士脫靴,貴妃磨墨,放白鹿于青崖,寄豪情與美酒,不曾浸潤世俗的狂傲形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從被苦難壓扁的目光中,撐出一片綠蔭,去為別人遮雨的枯瘦老人。李白的豪放灑脫,陸游的壯志難酬,杜甫的憂國憂民,王維的恬淡平和,它無一遺漏向我們淋漓盡致地表達。
歷覽千載輝煌地,長歌浩嘆唱盛唐。飽含激情的筆墨在這里揮灑,傲視群芳的牡丹在這里綻放。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大唐詩歌,字字珠璣、篇篇錦繡,前耀古人,后啟來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文化長廊細細品味,在廣闊天空展翅高翔。我們要讓民族文化如朗朗明月,永遠在中華大地照耀,如滾滾波濤,永遠在長江黃河流淌。
遙望盛唐,巨龍騰飛的舞姿歷歷在目。一個傳奇的時代,一座永遠讓后人仰慕的高峰。一首詩,一壺酒,醉了紅塵,驚了天下。置身這潑墨的古老山水中,一轉身,便搖曳了千年的美麗。
回首如今,中華兒女的使命刻不容緩。生活在銀屏跳躍的世界,我們告別了去國懷鄉之痛,悲歡離合之苦,沒有碧海青天之恨,刀光劍影之險,有的是“綠樹村邊合”的寧靜,是“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更是時代振聾發聵的吶喊。期待著,明天,我們將寫出更加飄逸灑脫的篇章;盼望著,未來,華夏將舞出更加優美動人的龍姿。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
鄭立紅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