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造就晉商
五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大院高墻的點點斑駁;五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大漠上的陣陣駝鈴;五百年的商海沉浮,早已看遍了歲月的滄海桑田。
五百年了,晉商已經走了五百年了。五百年是十幾代人的奮斗;五百年是幾個王朝的更迭;五百年是海枯石爛的巨變。
五百年來,晉商以何立于商海,以何處于商業巔峰,以何聚起驚人財富,以何書寫萬里茶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草創大業,中道鼎盛,亡于亂世。究其原因,時勢是他們崛起的重要原因。是的,是這個時代造就了晉商,時代賦予晉商肩扛中國經濟命脈的歷史使命。晉商就這樣在時代的催化下大張旗鼓地向世人走來,走一段不平凡的商海傳奇,讓后人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感謝他們書寫下的那段傳奇歷史,成為中國商業史上光輝的一頁。
大明王朝離過不長,危機四伏,內憂未平,外患又起。蒙古人南下了,明人筑起的長城已不是什么堅固的堡壘,蒙古人一度南下,逼近了京都。舉朝震驚,朝野上下一片沸騰,奮起一擊是唯一的出路,而糧草問題又是當務之急。由誰來運糧,何況路途遙遠,千里奔波。這是兵家大忌,會貽誤軍機的,所以必須就近運糧,由誰來運,山西商人。
其實由山西商人來運送軍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由山西地理位置和軍事格局決定的。山西雖處內地,但卻是中原與夷族的接壤之地,連著明朝與蒙古,也是中原大地上的交通樞紐之一。山西是大明朝的四大軍事防區之一,大同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所以運送軍糧這個歷史使命自然而然落到山西商人頭上。山西商人近水樓臺取得了這樁政府買單的買賣,但還有一個問題商人做事講求一個利字,盡管政府買單總得有利可圖。恰巧山西又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省區,有一種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也十分豐富。不用說,當然是鹽。是的,在山西運城有一個巨大的鹽池,政府規定運輸軍糧的晉商可用糧換鹽池里的鹽。于是鹽不再是政府專營,商人也加入進來,哪里的商人,山西商人。他們一般都是有鹽商做起的。
可以說明朝政府的這項政策為晉商的崛起鋪了一塊不錯的基石。
由鹽商做起的山西人由跑商做到坐商,有了自己的店面和房產。明朝中葉,山西人劇增是其他省區的幾倍,山西這個內地省根本養活不了這么多人,真是不堪重負。政府遷人去邊,山西人走西口和闖關東,有“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的說法,闖關東為張家口這個小村鎮的興起做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一直發展到清代前期,山西商人又有一次歷史機遇。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時間長久的。葛爾丹部叛亂,山西范氏商人勇擔重任,為朝廷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家族成為一代皇商,山西商人也占了不少光。
還有更絕的,清圣祖康熙打敗俄人,簽訂條約,其后他的兒孫又簽了一些,打開了中俄大門。而恰克圖也自然而然成了中俄貿易的陸上碼頭。從此中俄貿易長盛不衰,晉商也開始大展身手,晉商把中國的貨物通過自己開拓的萬里茶路送到俄國,晉商開啟了外貿大門。其中榆次常家謂之第一外貿世家,其他晉商也把足跡發展到西歐和日本,太谷曹家尤為明顯。
中俄外貿之門的打開,對晉商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抓走了這次機會。晉商就是在這一時期崛起的,晉中商人為最。他們個個資產過百萬,不一而足,富可敵國。
歷史發展到晚清,隨著票號業的興起,山西商人很快控制了全國各地匯兌業。當然這說的不光是匯兌業的產生。
英法侵華、八國聯軍入侵,可謂時局動蕩。清政府“量中華之物力”,簽訂了許多賣國條約,當然也包括傾國傾城的巨額賠款,那么誰來把如此多的財富送到外國人手中呢?山西商人,山西商人票號遍布世界,兌換錢財理所當然也由山西商人負責,另一方面,清政府在逃難中得到山西商人的幫助,也很感激山西商人,于是山西商人近乎瘋狂的壟斷了中國經濟命脈。真正實現了“匯通天下”和“貨通天下”的宏愿。山西商人走到了自己的巔峰時刻,盛極一時。
俗話說天下午不散的宴席,事物總有衰敗。山西商人也一樣,至從發了這一筆橫財,便在動蕩的社會中搖搖欲墜,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來了。
從明初到清末,五百年的滄桑歲月,是時勢造就了晉商。
晉商應該感謝時代,感謝時勢給了他們大展身手的機會。我們期待著新一代晉商的崛起,新的時代,新一代晉商又會迎來一個明媚的明天。
我相信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駝鈴古道,漫漫商海,晉商,新一代的晉商,一定會再次引領中國商海沉浮。
滾滾紅塵,百年歲月,時勢鑄晉商,晉商寫傳奇。我們應該感謝晉商,為中國商業歷史留下了至真至善之美的商業傳奇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