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是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任何人都希望增加薪水,薪水越高越好。近來許多媒體都在炒作加薪之事,公務員加薪、事業單位加薪、企業加薪等等,還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薪水將翻番,把許多人的胃口吊足了。正值“兩會”又到,薪水問題繼續成為了熱點。
薪水到底加多少比較合適?薪水應該在什么樣的水平才適合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穩定及確保人們生活水平不降低并提高呢?恐怕現在各有說道吧。近日廣州市十四屆五次人大會議作的政府報告公布了2014年廣州CPI漲2.3%。如果按此漲幅,那么別說到2020年薪水翻番我們有多幸福了!就是增加20%,我們半夜都會在夢中笑醒。我手頭有些數據讓我“居安思危”起來。中國有一著名學者1941年在日本東京留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是8日元(請睜大眼睛),盡管是低水平的,但還活得下去,現在8萬日元都沒用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中,韓國人月薪七、八千就是中產階級了,然而筆者2008年去韓國時,1200元韓元就只能買一個甜筒。魯迅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月薪是200大洋,但請一個保姆每月只需15個大洋。有人算過,魯迅一生的稿費,折合如今的人民幣約680萬元,但魯迅可以到處購房,還在北京買了四合院,現在北京四合院要多少錢才能買?至少也得過億了吧。
幾十年過去了,縱觀世界各國,物價上漲了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當然薪水也在漲,與時間不停的賽跑,所以,增加薪水不能說是偽命題,應該是有實際意義的。但漲薪水的前提必須是合理的、科學的,且與CPI漲幅有密切關系的,而不是拍腦袋的。現在許多專家喜歡一邊倒,誤導人們,很不客觀,所以被網友們戲稱為“磚家”,其實有時還真不如一塊磚,磚還能建房子,錯誤的思想則危害有時是巨大的。我們希望薪水平穩的增長,真正漸進式,CPI漲幅慢些,再慢些,讓大家手上的錢還能值錢,而不是希望薪水大漲,因為大漲就意味著CPI大漲,那時你漲薪水的喜悅早已被沖淡了。薪水啊薪水,愛你是沒商量的,愛之愈深就恨之愈切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