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搶藝術家飯碗為哪般
來源:作者:向衛華時間:2015-01-20熱度:0次
領導干部搶藝術家飯碗為哪般
向衛華
有這樣一個段子:有年春節,某地文化局舉辦書法比賽,局長大人也來參加;在大家的吹捧下,局長大筆一揮,寫了個“同意報銷”的條幅,結果被評委評委特等獎,懸掛在書展大廳的正中央。以前聽人家講這個段子,筆者只是笑笑而已;現在才醒悟過來:原來,這是領導干部在搶藝術家的飯碗。
筆者不禁想問:領導干部搶藝術家飯碗到底為哪般?前段時間,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周一波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各種藝術家協會都有許多領導干部兼職當“領導”。用權力之手摘取文藝的桂冠,這背后有怎樣的利益動機?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明白人一眼看就看出來了,這背后的利益動機和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權力尋租。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汪玉凱曾表示:官員到協會擔任領導職位很可能導致權力濫用,在職的官員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謀取利益,不在職的官員則可以利用自己權力的影響力來進行腐敗。
領導干部以權力為資本,在文藝界博得某些頭銜,就有牝雞司晨、越俎代庖之嫌,更是埋下了腐敗的風險。說白了,領導干部搶藝術家飯碗,就是搞腐敗。比如說,一旦掛上協會主席的名頭,“作品”的價值就會成倍飆升,哪怕作品低劣,也會一時購者云集、洛陽紙貴,意欲行賄者紛紛以購買書畫作品為名進行利益輸送,這實際上是以藝術之名,行“雅賄”之實,既污染了藝術,又敗壞了官德。朱明國、秦玉海等人不就是如此嘛!
為官發財,理應兩道;從政與搞藝術,也理應界限更清晰一些,領導干部搶了藝術家的飯碗,藝術家又去搶誰的飯碗?這樣搶來搶去,忌不亂套完了?又成何體統?難怪社會上流行這樣的民謠:“這年頭,教授搖唇鼓舌,四處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現身講壇,著書立說,越來越像教授。醫生見死不救,草菅人命,越來越像殺手;殺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來越像醫生。明星賣弄風騷,給錢就上,越來越像妓女;妓女楚楚動人,明碼標價,越來越像明星”;“一等作家向上瞧,跟著官員做幕僚;二等作家喜跳槽,專為企業做廣告;三等作家入黑道,翻譯易經好財道;四等作家寫文稿,餓著肚子顯清高;五等作家快潦倒,獵奇創異登小報”。民謠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映射著社會上的某種傾向和現象。從這些民謠中,我們難道沒有讀出什么異味嗎?
習總書記曾告誡我們的領導干部:“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當官。”作為領導干部,既然已經以身許黨報黨、許國報國,何必還要貪圖那些莫須有的頭銜、謀求那些不正當的利益?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兩袖清風朝天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多好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對領導干部而言,等到反腐利劍懸諸頭上、正風肅紀掃蕩污穢,那時再遲遲從藝術家協會中退出,不亦晚乎?明智的選擇,就應該馬上從現在開始,自覺急流勇退,安全著陸。
“有的領導干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分組討論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這句風趣幽默、言簡意賅的話,值得玩味。不知我們的領導干部是否感受到了反腐的機鋒?
地址:湖南省古丈縣紀委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