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是看你讀懂多少書
著名作家畢淑敏寫了一篇<<教養真的不是你讀過多少書>>的文章,許多人看后感到贊嘆。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有教養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筆者對作者的觀點深為贊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國人幾千年里對于讀書、讀好書都有著非常傳統的觀點,讀書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人們從讀書中總結前人留下的經驗,避免少走彎路。
讀書可以使人進步,但不是讀過書就一定會有收獲,就一定會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我認為,教養是看你讀懂了多少書。兒時,記得有錢買本小人書,書本已看的破爛不堪仍不愿丟棄。那時的小人書多是一些雞毛信、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地道戰、地雷戰等等,小朋友們互相傳閱著看。當時雖然年齡小,仍能看懂故事的內容。小朋友從故事里一方面看到的是故事的曲折和熱鬧的場面,也使幼小的心靈產生了愿意做一個像小英雄那樣的一個人。每當老師問同學,你們長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小朋友都會挺起胸膛、底氣十足的說,我要當解放軍戰士,保家衛國。還有的會說要當科學家、飛行員等等。
現在的社會,書籍對于人們來說已經是眼花繚亂、琳瑯滿目,各種書籍都有,選擇的余地也大了很多,許多朋友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通過讀書不斷的補充自己、豐富自己。網絡的普及,更讓人隨時隨地打開手機看各類的新聞和文章。但那么多的文章,真正能讀進去并看懂的卻不是很多。許多人把讀書當做炫耀自己有文化的一種方式,當做有內涵、有教養的一種表現,并不是通過讀書學習理解到文章中表達的真諦,看完之后不該做的照樣做,不孝順的一樣不孝順。這也造成現在社會道德的缺失、教養的缺乏、理想的偏頗、精神的空虛等等現象影響著社會、污染著人類。
因此,多讀書、讀好書是好事,但一定要讀懂好書,教養真的不是你讀過多少書,而是你讀懂了多少書,那樣社會才會進步,人的素質才會有更高的提高。
董杰輝
上一篇: 由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引發的思考
下一篇: 當今世界需要成熟靈活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