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樓梯說開去
來源:作者:梁慧蕓時間:2015-01-16熱度:0次
從下樓梯說開去
2009年,因為小妹在香港生小孩,我過去幫忙照顧,所以去了香港一趟,對香港的井然有序,記憶猶新。
在香港的地鐵站,進出口的樓梯臺階上都畫上了“腳丫子”的形狀,腳趾頭的方向也就是行走的方向,很窄的一邊都畫上了兩個方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人靠右”。我靜靜地觀察過,即使人很多的情況下,人們都按“腳丫子” 腳趾頭的方向行走,沒有人去走不合方向的那一邊。人很少時亦然。
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地方,道路紅綠燈設置很密,從這個紅綠燈路口可以看到下一個紅綠燈路口。有時在這個路口等紅燈,可以看到前一個路口也是紅燈,車子都在等,而這個路口的行人也是紅燈,人們都靜靜地在等候綠燈,到了綠燈再通行,并沒有人因為前一個路口的車沒開過來,而去闖紅燈。綠燈亮時,響起有節奏的鈴聲,由緩至急,用于提醒行人綠燈時間。
在過關時,大廳里鴉雀無聲,人們都有序地排隊,有序地通過檢查。即使是詢問,也是非常小的聲音。沒有大聲喧嘩和吵鬧的現象。
在的士站等的士也是的,都是在的士站排隊等候,井然有序。
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兒時好友出差去美國,我問她出國的感受,她說,感受最深的是美國的秩序井然,覺得國內亂糟糟的,但相反還是喜歡國內,覺得方便。我聽后不覺莞爾。
有一次到兒子學校去,正逢下課,學生們呼啦啦一大片往樓下趕,我正上樓上到一半,擋不住如潮水一般的學生,又不好和孩子們擠,就貼在墻邊上,等孩子們都下完了,才慢慢地走上去。我想如果這時學生們都按靠右行走,左邊留一條通道出來,就不會如此擁擠了。是這個學校樓梯設置少了,還是學校的教育不夠,還是家長教育得不夠,還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受的教育就沒有上下樓梯要靠右走這一條呢?這么多人同時下樓,又不留上樓的道兒,萬一有人上樓,發生擁擠,豈不是更慢?如果發生踩踏事件,后果更不堪設想。回想我們小時受的教育,行人靠右行,紅燈停、綠燈行,只有這簡略的幾點。在平時跟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一種缺失。
這次2015年元旦晚上,上海外灘發生的踩踏事件,聽了讓人心寒,那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中國人口是多,但是講一些秩序就這么難做到嗎。
有一個晚上的焦點訪談中就提到吶喊哥的故事,講的是一名消防隊員為了搶救危在旦夕的嬰兒,用吶喊這種最原始而有效的方式讓車輛和行人為生命開路的故事,有些轎車就停在消防通道上,有些車輛想避讓,但卻因為地方窄小,道路邊上停有私家車而不能避讓。報道中提到消防車的通道改建,在消防車專用車道上建一個20公分左右的“物件”,讓一些轎車不能過,也不能停,只能讓消防車通過,真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消防通道。讓人啼笑皆非,如果知道這是消防通道,自覺不去占用,還需要建這些嗎?
想起前幾年,在高速公路上,好像是過春節的時候,因為擁堵,過往車輛都占用了應急車道,造成在高速公路上有人突發疾病,而救護車因應急車道被占用而不能及時趕到,造成無法挽救的報道,聽后讓人覺得痛心,看來不守秩序,就是不尊重生命。這些教訓還少嗎?
還有每次的大型活動,中秋啊、國慶啊等等,都能看到活動過后的遍地垃圾,清潔工人的辛苦等等報道,中國人的素質可見一斑。
在我生活的縣城,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變化,坐公交車上有人會主動跟老人和帶小孩子的婦女及孕婦讓座,街道越來越干凈,人們也越來越文明。但是也有不少大煞風景的現象,有些妙齡女子,穿著時髦光鮮,但一開口就爆粗口,說話粗魯,甚至在大街上為了小事還要動武力,讓人大跌眼鏡,大倒胃口,先前對其光鮮的外表以及美好形象一落千丈,甚至覺得影響市容。
也有人說,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是改不了的。我自己也是中國人,我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國家。為什么人家能做到的,我們就是做不到呢。習慣成自然,如果我們重視教育,重視從娃娃抓起,是不是會強一些呢。回想自己受的教育,以及現在教育自己的子女,做得實在不夠。有一天和老公散步,說起這些零碎的事,談到日本的教育小孩的方式,那個讓人討厭的國家卻有些東西不得不讓人佩服,從小就讓小孩參加社會實踐,不是以贏利為目的,而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把小孩放到農村或工廠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而中國呢,還在推行只生一個好,然后都捧在手心時慣著,什么事也不讓他們做,也不會做,對比下來覺得我們做的遠遠不夠,也許得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讓國家風氣扭轉。
每天,我們都重復著昨天,也許我們都可以想想,今天我們的的素質提高了嗎,有不文明的行為嗎,我給別人添麻煩了嗎,我下樓梯靠右了嗎?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