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片熱忱回報一方熱土
來源:作者:陳沖時間:2014-01-21熱度:0次
春節將至,漢川市土地整理中心的氣氛可是熱火朝天,辦公室里穿梭著工作人員一個個緊張忙碌的身影。說來也是,漢川市已完工擬申報驗收的土地整理項目有9個,在建項目3個,涉及資金約4億元,現場協調、質量監管、督促進度等一大攤子的事,這其中的壓力只有他們才能感受。
整理中心主任章志雄:“國土整治工作事關國計民生,我們要堅守職責,交好各自的賬!”
中心在狠抓落實操作程序和制度管理外,不斷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明確每個項目以一名副主任為首席代表,抽調業務骨干派駐項目現場,要求嚴格履行監管職責,每天例行巡查,協調施工矛盾,核查監理、施工人員在崗情況。并將管理人員相關信息在項目建設區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堅持每周一召開碰頭會,項目管理人員在會上各自匯報工作情況,互相交流經驗,將遇到的“疑難雜癥”提出來“會診”,尋找解決方案。積極向上級作好匯報爭取支持,解決問題不留死角。
中心與施工單位簽訂廉政承諾書,嚴格落實雙向監督機制,同時邀請市人大、政協、紀檢部門定期開展檢查。以多種形式不斷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時刻提醒干部職工潔身自愛,警鐘長鳴。
整理中心副主任張志雄:“要立足實踐搞創新,不斷開拓工作思路,做到能辦事、會辦事、辦好事。”
中心始終把創新規劃思路、更新規劃理念放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工作的首位,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設計變更量,增強項目的可操作性。此外,邀請鄉鎮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全程參與規劃設計,廣泛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使設計成果更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建設需要。
針對近年來工作中出現的圍標、串標、惡意中標等矛盾和問題,中心和市監察局、招投標辦研究出臺了《漢川市“三類項目”招標投標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對招投標方式進行改革。按照“資格審查、明標明投、搖號中標、全程監督、限定時限”的模式,將“三類項目”招投標工作全程納入綜合招投標管理,進行一次性搖號中標;規定招標公告發布時間不得少于6天,報名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資格審查結果及中標結果公示的時間均不得少于3個工作日,有效減少人為干擾因素。
整理中心副主任黃秀中:“突出重點,抓好亮點,努力
打造特色工程、精品工程。”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漢川市形成了南線以南水北調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北線以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和血防滅螺工程為主題的土地整理模式,漢川市國土整治工作成效突顯。
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力。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建成后,溝渠配套,道路配套,遇旱能灌,遇澇能排,項目區機械可耕作率達100%,有效灌溉和排澇面積達到100%,整治后的耕地每畝產量可以提高100到200斤,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整理項目,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切入點。項目建成后,新型農村社區和城市的居民小區一樣,水、電、廣播電視、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家禽家畜集中圈養,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展示了血防滅螺的關鍵作用。漢川市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原來主要集中在轄區西北片。結合高產農田建設實施的“興地滅螺”工程,通過興建硬化溝渠、沉螺池和攔污柵,徹底破壞釘螺的生長環境,血吸蟲病即將成為歷史,疫區的人民不再為其所害。
大力開展國土整治項目,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和農田種植條件,又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為城鄉一體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漢川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們國土人,要用好國家的每一分錢,多為老百姓做好事實事,就算苦點累點又算得了什么?”漢川市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陳紹安如是說。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