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處世兩相宜(讀莊系列之十三)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4-01-14熱度:0次
莊子不僅是政治家、哲學家,還是一位養生家,他提倡“順其自然”,“與天為徒”,天人合一。他追求心性逍遙,倡導一種無牽無礙、絕對自由的境界,“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庖丁解牛”的故事,眾所耳熟能詳。那位技藝高超的廚師,三年研修得道,只“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眼雖不見全牛,肌理筋骨卻了然于心。他手肩足膝并用,“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就連操作的聲響都與古曲音律相合,剔骨解肉,更是游刃有余,且十九年寶刀不老。文惠君觀其行聞其言而得養生之道。
“庖丁解牛”的故事,讀來感慨良多。它不但啟迪心智,讓人領悟養生之法,而且放到社會學層面,還可教人學會處世之道。中國一向講究“德藝雙馨”,欲學功夫,先學為人。只有修心正己,才可以良好的才情研修技藝。心術不良而身懷絕技者史所寡矣,縱令真有其人,亦會禍國殃民。一個品學兼優的人到了社會上,不愁找不到施展才藝的舞臺。因為他不但深諳行業之道,也精于為人處世之道,所以無論遇見什么人,什么事,都能“游刃有余”,如魚得水。
俗話說:世有七十二行,行行都出狀元,廚師和屠夫亦不例外。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用心悟,就能漸得要領,累月經年研修,就能深諳其中的規律,將技術提升至“道”的境界。所謂“道行深,益終身”,即是此理。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宗師大家,無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倫,集眾道于一身。他們卓立塵世,超然物外,“與時俱化”,承天時之運,得地利之便,揚人和之長,讓內心世界充實而富有。更以道德乘游于天地之間,以神思馳騁于專業領域,為人類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庖丁解牛真神奇,寶刀游刃自有余。至今讀來新耳目,養生處世兩相宜!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