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向洋看(讀莊系列之二)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12-31熱度:0次
《莊子·秋水》開篇講述了黃河之神---河伯望洋興嘆而后知恥的故事。
河伯因見“百川灌河”,不禁沾沾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可是等他順流到了北海,始為無際汪洋而震驚。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河外有海,自己是多么孤陋寡聞。于是望洋向若(北海之神)喟嘆道:“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按理說,河伯是黃河之神,應該頗有見地和法力。可他還是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幸見北海闊,始知黃河淺。這望洋一“嘆”,讓河伯眼界大開,喚醒了他的知恥后勇之心,使他重拾自知之明。若非如此,以后不知要鬧出多少笑話,說不定還會壞了大事呢!
黃河不可謂不大,但天下比它大的江河海洋有的是。百川歸海,有容乃大;井底之蛙,只見鏡天。可見如果只拘泥于狹小天地,甚至連領地內的“秋水”都望不穿,便自以為大,該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莊子不愧是哲理文章的高手,他娓娓道來,洋洋灑灑,借事喻理,叫人毫無招架之功。接下來,莊子又用幾種動物間的對話(獨腳夔和 蚿, 蚿和蛇,蛇和風)來闡明事理。甚至還借孔子周游的際遇,公孫龍和魏牟的對話,莊子與楚臣以及惠子的對話,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觀點。真是深入淺出,滔滔雄辯,不溫不火,綿里藏針,層層強化推理,處處閃爍機智。讀罷秋水篇,我心中頓生汪洋恣肆之感,小故事,大道理,小動物,大乾坤。莊子散文,別成一格,猶如陳年老酒,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禁不住驚呼:朝聞道,夕死可矣!
得見北海漫無邊,河伯心中生愧歉。秋水長天向洋看,遠矚高瞻境界寬。
讀莊子,觀世事,思人生,悟哲理。倉促成此打油,算是點滴體會,聊作拙文結語罷。
(編輯:作家網)